華文網

3-12歲兒童教育目標和常見問題

3-12歲兒童教育目標和常見問題

讀書

在幼兒期和小學階段讀書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增長學識,

而是增加興趣與體驗。因此小學生讀書不宜過分追求量的多少,而是追求對書本內容的理解,體驗與興趣的積累。

給小學生讀的書不要理論性過強,而是給他們一些故事性,情感性,知識性多一點,通俗易懂的書籍來閱讀。假如想要給孩子閱讀中國傳統經典,那麼一定要給孩子讀兒童版,或者家長陪在孩子身邊邊讀邊講。否則光是為了趕超他人,

讀一些難懂的原著,或者對量的過分追求,不僅對孩子未來于事無補,還有可能因為過於困難而導致孩子喪失對閱讀的興趣。

寫作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各項能力發育其實是不均衡的。總體來說,聽力先於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則要先於文字書寫能力。

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寫作能力不強的時候,可以由家長和孩子溝通一個命題,然後通過對話的方式,由孩子來說,家長來説明記錄。由家長通過提問的形式,説明孩子組織語言和描述細節。等到孩子說完以後,再由家長給孩子看説明孩子梳理出來的內容。這樣孩子的寫作能力就會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漸被培養起來。

習慣的培養

孩子在小的時候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忍耐力不夠。這是由於兒童的神經發育迅速,需要外部刺激所致。好的習慣培養,能夠幫助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集中注意力對一件事情有持續的興趣與信心。忍耐力的訓練則需要在一些獎勵性的考驗,以及挫折訓練中才能夠實現。

有關注意力的訓練,需要家長在陪伴過程中通過主動引導,讓兒童在興趣當中習慣於專注思考。而挫折訓練雖然不需要刻意準備,但是當孩子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紓解和引導孩子正確面對。這樣孩子對挫折的理解就不會心存恐懼,能夠奮勇向前了。

能力的培養

除了極少數特殊兒童以外,我們的教育是面對大多數普通兒童的。很多時候所謂的學業不好,往往是孩子在基礎知識或者教學過程當中對於知識理解不深造成的。這個時候任何的測試與訓練往往並不能有效解決孩子知識結構不系統的問題。

因此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要通過溝通輔導,暴露孩子能力上哪些細節存在短板或者弱項,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或訓練。這一方法在作業輔導上適用,在很多其他方面能力的訓練上也同樣適用。關鍵就在於要把孩子內在知識的邏輯路徑或者能力鍛煉路徑暴露出來,並和優秀的樣板比較,找出不完善的部分進行改正與強化。

優竹教育

好媽媽的好老師

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或訓練。這一方法在作業輔導上適用,在很多其他方面能力的訓練上也同樣適用。關鍵就在於要把孩子內在知識的邏輯路徑或者能力鍛煉路徑暴露出來,並和優秀的樣板比較,找出不完善的部分進行改正與強化。

優竹教育

好媽媽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