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啥不買“南北”買“東西”?為啥叫“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

經常念叨的“東西”它似乎是個萬能的代詞,不僅僅是方位詞。購物:“買東西”,罵人:“不是個東西”,物品:“找東西”不勝枚舉。那為什麼不用南北呢?這裡邊其實蘊含了很了很多的歷史文化。

據說,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鄉有叫盛溫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學多才的人,一天兩人相遇於巷子內,盛手中拿著一個竹籃子,朱熹問他:“你去哪裡?”

盛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

朱熹是以窮理致知、研究學問的人,他聽了盛的話,很好奇,隨即問道:“你說買東西,為什麼不說買南北呢?”

盛溫和反問朱熹:“你知什麼是五行嗎?”

朱熹答:“我當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嗎?”

盛說:“不錯,

你知道了就好辦,現在我說給你聽聽,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只能裝木和金,更不會盛土,所以只能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呀。”

朱熹聽後唉了一聲說:“原來是這樣!”

原來“買東西”這個詞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古人的智慧真是蘊藏在我們的生活中。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叫龔瑋的學者則認為,早在東漢時期,

商賈大多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俗話有“買東”、“買西”。即到東京、西京購貨,久而久之,“東西”就成為貨物的代名詞。

在古代“南北”所對的“水火”以及“中”所對的“土”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沒有買賣的必要古人以面南背北為上,即南北為通路,東西兩側置放物件,指點物件的時候自然指著東、西兩面,故以東西來作為物品的統稱。

為什麼罵人又要罵“不是東西”呢?

因為如果人不是東西,

那就是南北了。

南屬火,北屬水,在文言中,“水火”指的是大小便。

所以,罵人不是東西就是說人是大小便,相當於現代罵人話“臭大糞”。

如此看來,古人罵人,也是相當有技巧的,罵人轉了這麼大個彎,罵完人了,嘴裡還不露髒字,詩詞君真佩服這個能發明“不是東西”的學者,高啊!

為啥把未出嫁的女孩叫“黃花閨女”

小編初見到這個詞時其實也很疑惑,為啥不是紅花、藍花或紫花,非得是黃花呢?

其實所謂“黃花”,指的是古時婦女額前的一種裝飾,又稱“花黃”。當時的婦女喜歡黃顏色的粉在額頭上畫出各種花鳥形狀,或是用金黃色紙剪成花鳥形狀貼在額頭。這種習俗大約起於南北朝,盛行于隋唐。《木蘭辭》中就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之說。

關於這一習俗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有一次睡在含章殿簷下,有梅花恰巧落在她的額頭上,梅花漬染,在她額頭形成梅花之形,拂之不去。

此後壽陽公主便經常將梅花貼在額前,宮人們也紛紛效仿。此後就有所謂梅花妝,簡稱梅妝。這種妝飾傳到宮外後,民間女子也紛紛效仿,或用菊花或用黃紙剪出花樣貼在前額,後來逐漸發展成“貼黃花”的習俗。

由於這種妝飾在未婚的女孩子中比較流行,漸漸地,“黃花閨女”就成為了未婚女孩的代稱。

“六親”是指哪些人?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能見到“六親不認”這個詞語,那你知道“六親”指的是哪些人嗎?

關於這點,歷代有很多種說法,代表性的有三種:

一據《老子》王弼注,以父子、 兄弟、夫婦為六親。

二據《左傳》說,以父子、兄弟、姑姊(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為六親。

三據《漢書·賈誼傳》顏師古注引應劭注,以父、母、兄、 弟、妻、子為六親。後人比較贊同第三種說法,因為此說在血緣和婚姻關係中是最親近的。

不過,後來“六親”也用來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了。《史記·管晏列傳》載:“上服度則六親固。”唐代張守節對此做了解釋:“六親,謂外祖父母一,父母二, 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從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

而到了今天,“六親”已經泛指親屬了。

此後就有所謂梅花妝,簡稱梅妝。這種妝飾傳到宮外後,民間女子也紛紛效仿,或用菊花或用黃紙剪出花樣貼在前額,後來逐漸發展成“貼黃花”的習俗。

由於這種妝飾在未婚的女孩子中比較流行,漸漸地,“黃花閨女”就成為了未婚女孩的代稱。

“六親”是指哪些人?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能見到“六親不認”這個詞語,那你知道“六親”指的是哪些人嗎?

關於這點,歷代有很多種說法,代表性的有三種:

一據《老子》王弼注,以父子、 兄弟、夫婦為六親。

二據《左傳》說,以父子、兄弟、姑姊(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為六親。

三據《漢書·賈誼傳》顏師古注引應劭注,以父、母、兄、 弟、妻、子為六親。後人比較贊同第三種說法,因為此說在血緣和婚姻關係中是最親近的。

不過,後來“六親”也用來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了。《史記·管晏列傳》載:“上服度則六親固。”唐代張守節對此做了解釋:“六親,謂外祖父母一,父母二, 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從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

而到了今天,“六親”已經泛指親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