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時英法聯軍最慘烈的撤離:看似狼狽,卻是失敗中的勝利

1940年納粹德國進攻法國,法國人苦心經營的防線不堪一擊,不到兩周時間整體崩潰,究其原因是法國人盲目自信自己堅固的防禦工事而忽略了作戰思想的創新,對德國戰略高層進攻方向判斷錯誤,

導致機動兵力浪費在低地國家,幾乎沒有任何高級軍官能想到德國軍隊可以越過阿登山區出現在馬斯河谷地,如此麻痹大意不吃敗仗真是對不起自己的智商。

阿登山區位于洛林阿爾薩斯高原的結合部,主要是以斷層山脈構造地形為主,

德國國防部中以曼斯坦因將軍主張的突進派,認為阿登山區雖然險峻,但是林木茂盛隱蔽性好,利於偷襲。山體有斷裂帶可以穿越峽谷,而不是翻過山頂,節省燃料。法國軍隊認為此處易守難攻德軍無法大規模運行,疏於防範只以少部分軍隊監視,築壘不太完善。

德國高層採取了這樣的大膽想法,集中十個裝甲師穿過阿登山區的峽谷,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直到走到馬斯河的對岸密林裡,擔任突擊任務的第5、第7、第16、第24、等四個裝甲進行了簡單的戰爭動員,重新分派了一下作戰任務和攻擊目標,次日克萊斯特裝甲集群渡過馬斯河。直到此時法軍才如夢初醒,但是年邁的甘末林元帥堅持這是德國軍隊的假像,

一直認為德國軍隊的主力仍然在法國東北部的低地國家。

此時為時已晚,德國裝甲集群就像洪水一樣漫向塞納河大平原,色當、凡爾登、亞眠,相繼失守,巴黎暴露在火力攻擊範圍,此時英法聯軍發了瘋似得亂串,有的部隊打亂建制根本相互之間無法聯繫,

更不要說配合作戰,甚至有的部隊為了搶佔逃跑工具而大打出手,不久法國魏剛將軍的兵團和英國戈特將軍的兵團被分割包圍在巴黎西北部,兩支軍隊一直被德國陸軍追趕著向英吉利海峽方向逃跑,博客的A集團軍群和倫德施泰德的B集團軍群將這兩大兵團圍在法國西海岸的敦克爾克小鎮上,本來可以趁機一舉殲滅,但是倫德施泰德卻下令古德里安裝甲集群不准向前開進,
原地待命就地補充彈藥和兵員。

敦克爾克眼看成為英法聯軍的葬身之所但是德國高層的卻下了這樣的命令,不管從何處解釋顯然是一個失誤,英軍利用這個失誤出動本國幾乎可以調動的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困在敦克爾克的英法聯軍,由於英吉利海峽的天氣的原因德國空軍並沒有對英法聯軍造成多大損失,僅用短短九天的時間將三十多萬部隊撤走,雖然幾乎全部重武器丟在敦克爾克但是保住了有生力量,為未來的反攻奠定了基礎,雖然英法聯軍在歐洲大陸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敦克爾克足以說是失敗中的勝利。

由於英吉利海峽的天氣的原因德國空軍並沒有對英法聯軍造成多大損失,僅用短短九天的時間將三十多萬部隊撤走,雖然幾乎全部重武器丟在敦克爾克但是保住了有生力量,為未來的反攻奠定了基礎,雖然英法聯軍在歐洲大陸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敦克爾克足以說是失敗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