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犯錯就打 教你4招輕鬆搞定頑皮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從牙牙學語到可以自由的奔跑再到上學這每個階段,父母都將孩子的衣食住行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是人都會犯錯何況是孩子。

還處於懵懂時期的他們會犯一些小錯,父母一般都是不怎麼管,小事就說說他,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因為小錯慢慢變成大毛病,這個時候的父母意識到孩子必須接受懲罰,那麼懲罰的方式有各種各樣的,而家長往往採取的是最不可取的暴力,因為這樣的效果是最明顯的,可是它並不是最好的。

因為這種靠外在控制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怕的想法,怕自己父母兇神惡煞的樣子,怕打在身上的皮肉之苦,這種方式只會加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創傷。

在懲罰孩子前,我們首先要明白懲罰的目的。

為什麼要懲罰?為了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後果,進行自我反思,進而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發生的次數。所以,懲罰不是簡單的暴力手段,也不是粗暴地打罵方式,它雖然是一個負面的詞,但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朝著正面的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孩子犯錯是難免的,

看到問題了,先別著急,先告誡自己:等一等,再等一等。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時限,冷靜下來再說懲罰這件事。這個策略很簡單但是很有效,說不定等幾分鐘以後,你會發現有些事情根本不是孩子的問題。就算是孩子犯錯,那也需要正常的方式去處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應該及時予以糾正,幫助孩子正確、健康地成長。適當的懲罰是愛的表現,也是規範孩子行為的有效手段。究竟有哪些懲罰方式可以讓孩子在乖乖聽話的同時,還避免再犯呢?

第一種暫停討論法,

發現錯誤的第一時間裡,所有孩子想做想玩的都暫停不做,包括家長手頭的事情,雙方一起集中精力弄清楚自己錯在哪裡,如何改正。對於孩子來說,最嚴重的懲罰就是不讓她作自己想幹的事,讓孩子意識到解決這件事情非常緊迫。

第二種懲罰的“量刑”要適當: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第三種口頭警告和批評,提醒“事不過三”。比如,孩子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打了起來,媽媽就要口頭批評:“出手打人是不對的,這是第一次,媽媽原諒你,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了三次,之後你就不能出來玩了!”。當孩子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直到出現第三次的話,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後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第四種短時冷靜法,家長也可以用表情和行動明確表示對孩子行為的反對以及適度的生氣狀態,讓孩子學會反思。有了爭執,給彼此一段冷靜的時間,然後平等溝通體會對方的立場和感受。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千萬不能忽視,體罰是最差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怕你,而不能改正。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積皮膚損傷或燒傷、燙傷,抹上少許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療效頗佳。

第二種懲罰的“量刑”要適當: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第三種口頭警告和批評,提醒“事不過三”。比如,孩子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打了起來,媽媽就要口頭批評:“出手打人是不對的,這是第一次,媽媽原諒你,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了三次,之後你就不能出來玩了!”。當孩子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直到出現第三次的話,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後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第四種短時冷靜法,家長也可以用表情和行動明確表示對孩子行為的反對以及適度的生氣狀態,讓孩子學會反思。有了爭執,給彼此一段冷靜的時間,然後平等溝通體會對方的立場和感受。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千萬不能忽視,體罰是最差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怕你,而不能改正。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積皮膚損傷或燒傷、燙傷,抹上少許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療效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