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化即墨·微故事:田橫民間故事

《田橫民間故事》,是千百年來流傳在即墨市當地及其周邊地區的一組極具忠烈仁義色彩的民間故事。自漢代傳承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故事因田橫五百義士的忠烈之舉,

一直為後人傳頌,影響深遠。

著名畫家徐悲鴻創作的《田橫五百義士》

據《史記》載:秦末,陳涉起義,原被秦滅掉的六國舊王族趁機紛起,

反秦自立。田橫與從兄田儋也起兵重建齊國。田儋等四位齊王死後,田橫自立為王。不久兵敗,投奔彭越。漢高祖劉邦登上皇位後,封彭越為梁王,田橫怕受到誅殺,率眾部五百壯士避居海島。劉邦覺得田橫深得齊人之心,如久居於齊地島嶼上,以後恐怕會乘機作亂。於是,在西元前202年,派使者前往招降。田橫辭說,齊王曾經烹殺了漢使者酈食其,今酈食其之弟酈商是漢朝重臣,
不敢與之同朝,請求為庶人,長留海島。劉邦第二次遣使告之說,已經告誡酈氏兄弟族人勿輕舉妄動。田橫迫於形勢,攜部署二人隨使者赴洛陽。在離洛陽三十裡處,田橫又猶豫了,心想:都曾經為王,而今卻要在劉邦手下稱臣,是一種奇恥大辱,於是自刎。部屬捧著田橫的頭去見劉邦,劉邦為籠絡人心,以王者禮節安葬了他。

齊王田橫雕塑

田橫死後,兩個隨從在他墳旁鑿洞,刎頸相隨於地下。劉邦聞之大驚,覺得田橫的部屬都非等閒之輩,便第三次遣使前往徵召。而五百壯士聽說田橫已死,齊唱挽歌後,集體自盡於海島。挽歌為《薤露歌》和《蒿裡歌》。《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複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蒿裡歌》:“蒿裡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躊躇。”當地居民感其忠烈,收斂掩埋了他們,將此島命名為“田橫島”,並於島最高處修築“五百義士墓”,立廟祀之。除《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歷史書籍記載有關田橫的故事之外,近現代的著名詩人也為田橫寫下了大量詩文。郁達夫的《望而田橫》詩寫到:“萬斛濤頭一島清,正因死士憶田橫。而今劉豫稱齊帝,唱破家山飾太平。”賀敬之的《田橫島》詩寫到:“史家是非置勿論,
中華千秋浩氣存。田橫五百殉此島,海潮如訴告來人。”

田橫島鳥瞰圖

在今山東省即墨市田橫一帶,還流傳著若干與田橫有關的地名、物名的傳說故事,生動逼真,膾炙人口。主要有:“拖車口”、“扔兒坡”、“脫甲灣”、“望孩嶺”、“懸羊島”、“馬蹄蟹”、“神龜石”、“催詔村”、“望駕山”等故事。

田橫故事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田橫及其兄弟曾是戰國時期較有影響力的人物,其經歷對於研究戰國和漢代歷史,研究中華傳統的“孝、悌、禮、義”文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田橫故事始終貫穿著一種“忠義與仁愛”的精神以及“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氣節,具有較強的社會教育意義。同時田橫故事生動、傳奇,極大地豐富了即墨歷史文化和齊魯文化。

田橫故事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田橫及其兄弟曾是戰國時期較有影響力的人物,其經歷對於研究戰國和漢代歷史,研究中華傳統的“孝、悌、禮、義”文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田橫故事始終貫穿著一種“忠義與仁愛”的精神以及“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氣節,具有較強的社會教育意義。同時田橫故事生動、傳奇,極大地豐富了即墨歷史文化和齊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