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驊:居民齊心協力 “髒亂差”大廳變身“淨潔佳”

溫馨 一樓大廳“車棚”變客廳

走進廣信頤園C座的一樓大廳,

一股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正面牆上,“與鄰為善”的牌匾古樸遒勁,格外醒目。牌匾上的字出自這裡的居民——黃驊市知名書法家張恩亭之手。大廳上方,懸掛著電子屏,屏下還擺著漂亮的花木;右上方掛著一幅裝裱好的《公約》,這是由居住在這裡的頗具文字功底的姚金良所撰:“東西南北,有緣相聚,溫良謙讓,慢聲細語,尊老愛幼,見面致意,互為幫助,說話和氣……”防盜門都是新換的,

玻璃窗纖塵不染,地面乾乾淨淨,光可鑒人。正如姚金良所說:“如今,誰家來了客人,都誇我們這裡的環境好,簡直就像管理有序的高級辦公樓的接待大堂!”

有誰能想到,這麼美的地方,之前居然曾是一個“亂車棚”,大廳裡停滿了電動車,出入只有一條小道。牆上、地上特別髒,防盜門是壞的……因為這樣,一些居民曾想賣樓搬家。

棋牌室裡的居民。

和諧 百戶居民扮美共同的“家”

在建車棚和裝修大廳的那些日子裡,李鳳虎沒日沒夜地堅守在施工現場。他還帶領大夥清掃樓道,利用晨起時間打掃衛生。在他的帶領下,劉輝、劉東旺、馮濤、薑勇……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清掃衛生的行列。大家幹起活來不怕髒,不嫌累,各項工作都順利完成。

車棚建起來了,防盜門安好了,牆壁粉刷了,監控安上了……髒亂差的警務室變成了舒適的棋牌室,整個大廳煥然一新。住在6樓的滕義剛搬來了兩大盆花,緊接著又有不少人把自家的花搬到大廳。後來又有人搬來了茶几和椅子,大家掛起了“與鄰為善”的牌匾和《公約》。

“文明城市,全民出力,和諧社區,貢獻點滴;樂善好施,從我做起,優良習慣,自終至始;大家監督,維護全域,居住文化,

千古傳續。”《公約》一字一句無不體現著這個大家的和諧與友愛。

整潔美觀的樓廳。

感動 20多位“家人”找孩子

“現在,我們真的像一個大家庭。原先大廳裡放滿了自行車,大家出入都不方便,偶爾也會有怨氣。現在大廳環境好了,大家出入見面都笑呵呵地打招呼,

是鄰居,但更像是家人,親切極了。”張恩亭說起這些,開心地笑了。

頤園C座的變化,不僅是環境方面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昇華。

住在9樓的王秀娥迅速核實了情況。原來,要找的女孩兒就是王女士的女兒,“孩子在渤海路小學上學,今天在學校犯了點兒小錯,怕回家挨說,不敢回家。孩子爸爸不在家,我又帶著個剛出滿月的孩子……”

鄰里和諧相處,就像是一大家人。

友愛 大家齊心愛護這個“家”

因為這個“家”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和諧,原先想賣樓的住戶也都打消了念頭。

“有愛才有家,愛是永遠的家!”熱愛、維護這個家已經成為每戶居民的自覺行動。

“我們這裡每天早上都有人主動到一樓大廳拖地,打掃衛生。昨天我下來打掃衛生,結果19樓的韓大姐已經把地拖好了。”李鳳虎高興地說,“一樓大廳裡的花也總有人澆水,大家都把這裡當成了自家的一部分。每逢下雨,不用說,就有人在棋牌室裡拿出地毯鋪在地上,防止地滑傷人。”

原先,樓前的消防通道上停滿了汽車,現在大家特別自覺,沒有一輛汽車停在消防通道上。為了清除消防隱患,居民們集中力量,從25樓到1樓,逐層清理每家門前的垃圾和廢棄物品,家裡沒人的就電話聯繫,征得主人的同意後,大家幫助清理乾淨,住戶們都非常配合。

記者採訪時,正巧居民張連海用三輪車拉來了一車肥料,有幾個人忙湊過去和他一起卸車,往門口的一塊地裡撒。原來,居民們準備在這裡種花,沒有誰分派任務,全憑大家對共同家園的熱愛,每一個人都不顧天氣炎熱,忙得汗流浹背……

鄰里和諧相處,就像是一大家人。

友愛 大家齊心愛護這個“家”

因為這個“家”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和諧,原先想賣樓的住戶也都打消了念頭。

“有愛才有家,愛是永遠的家!”熱愛、維護這個家已經成為每戶居民的自覺行動。

“我們這裡每天早上都有人主動到一樓大廳拖地,打掃衛生。昨天我下來打掃衛生,結果19樓的韓大姐已經把地拖好了。”李鳳虎高興地說,“一樓大廳裡的花也總有人澆水,大家都把這裡當成了自家的一部分。每逢下雨,不用說,就有人在棋牌室裡拿出地毯鋪在地上,防止地滑傷人。”

原先,樓前的消防通道上停滿了汽車,現在大家特別自覺,沒有一輛汽車停在消防通道上。為了清除消防隱患,居民們集中力量,從25樓到1樓,逐層清理每家門前的垃圾和廢棄物品,家裡沒人的就電話聯繫,征得主人的同意後,大家幫助清理乾淨,住戶們都非常配合。

記者採訪時,正巧居民張連海用三輪車拉來了一車肥料,有幾個人忙湊過去和他一起卸車,往門口的一塊地裡撒。原來,居民們準備在這裡種花,沒有誰分派任務,全憑大家對共同家園的熱愛,每一個人都不顧天氣炎熱,忙得汗流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