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穿越到古代成就一番事業?你以為你能過了古人的冬天?

如今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但一旦到了冬天,寒冷的空氣依舊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起來還會是瑟瑟發抖。那麼在千百年前的古代,人們又是如何取暖的呢?

唐朝的杜甫,

宋朝的李清照,都寫過詩詞來表示當時的寒冷。無論當時的國家如何昌盛,取暖方式還是不夠先進的,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人們是如何保暖的吧。

人們普遍利用三種方法來對付寒冷。一是通過適當的運動從自身發熱,二是添加衣物用於保暖,

再來就是最重要的,取火,從外界獲取熱量。古人在舊石器時期就已經學會使用火種,考古學家甚至在“北京人”的遺址裡發現了他們烤火取暖的證據,這就說明烤火取暖這種方法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了。人們發現,在春秋時期,一種叫做“燎爐”的工具就已經被發明了出來,用於燒火取暖。根據記載,在春秋時期曾出現過零下十八攝氏度的記錄。嚴寒難耐,當時的楚人以多食用養生的食物來取暖,
將生薑和狗肉羊肉之類的大步的肉類放在一起煮,鍋下燒柴以加熱,類似於現在的火鍋,再配以烈酒,身體就暖了起來。但不論是烤火或是吃火鍋,普通百姓都無法長期使用這種方法來取暖,大抵只有權貴才有這個資本承受這樣的花銷。

所以說,雖然古代的冬天不一定比現在的冷,卻一定比現在難熬。

至於服裝方面,唐宋之前棉花尚未傳入中國,可沒有棉衣於保暖。除了皇室之人能穿的上動物皮毛製作的衣服之外,貴族尚能穿的上裘衣取暖,而老百姓只能多穿幾件麻衣,也不一定能起到禦寒效果。

這是百姓取暖的方法,而貴氣的皇室中人自然有貴氣的取暖方法。根據記載,秦始皇在浴室和平常活動較多的場所設有專門的壁爐用來禦寒。為了防止這種以燒木炭而取暖的方法引起中毒,當時的工匠甚至已經設置了管道來排氣,這可以說是早在兩千多年前暖氣的雛形。除了秦始皇,漢武帝時期也有不同的溫室被發明出來。

當時貴如金子的花椒被用於和泥,塗在牆上,以起到保暖效果。這也是“椒房殿”這個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