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正能量|讓老百姓脫貧致富是我的最大願望——記金沙縣桂花鄉柿花駐村第一書記曾豔

“感謝曾支書,我養的豬不再愁銷路了,今天賣掉四頭,共1350斤,每斤單價7元,總共9450元,雖然價格是少了些,但算起來每頭豬還是要賺400多元,現在還有肥豬近30頭,全部賣完的話純收入12000多元,

以後價格漲了就更划算,曾支書為我們聯繫了穩定的銷路,可以放開手腳發展了”。6月24日金沙縣桂花鄉柿花村第一書記曾豔帶貴州老太爺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次到柿花村收購農產品時,該村雙河組村民楊合春高興地說。

這就是駐村第一書記曾豔通過多方協調,實施“校農結合”,將柿花村農產品納入配送全縣學校學生營養餐的“貴州老太爺食品有限公司”的配送計畫,

為柿花村打通了一條農產品固定通道,有效解決了全村群眾種養殖產品滯銷的難題,也為柿花村打開了脫貧攻堅新局面。談起曾豔,柿花村幹部群眾都佩服地說:“曾書記能吃苦、工作認真、有擔當,一心為我們村的發展著想,為我們辦實事,是一個好書記”。

曾豔在寫日誌

抓党建,強班子,聚合力

2016年4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曾豔,被派駐桂花鄉柿花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柿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對於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曾豔來說,無疑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但憑著吃苦耐勞、肯鑽好學的勁頭,曾豔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2016年前,柿花村黨支部屬於軟弱渙散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公信度不高,工作也很被動,兩屆村委換屆都沒有成功。

曾豔到任後,經常走村串戶,與群眾交談瞭解情況,並與村裡幾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及幾名具有積極性的年輕人交談,傾聽他們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為村裡的發展建言獻策,並在黨支部大會上推選德高望重的老黨員為黨小組組長。在鄉黨委指導下,曾豔組織全體黨員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取得了成效,打開了工作局面。2016年9月,曾豔全票當選為村選舉委員會主任,
今年年初以來的半年時間裡,犧牲了週末和節假日休息時間,召開村民會議28次,到21個村民組走訪群眾360餘人次,雙腳磨起了水泡。在選舉階段,她熬更守夜地錄入選民名單,準備選舉資料,學習選舉法律法規,平均每天睡眠只有4個小時。今年1月21日,在投票選舉現場,她陪著群眾在低溫天氣裡,堅持等著村委班子選舉的進行,終於使柿花村第十屆村民委員會選舉圓滿成功,
實現了風清氣正無違規選舉,徹底改變了村支兩委班子不齊的狀況。

班子配齊以後,緊接著以黨建主體責任為抓手,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積極推進“兩學一做”,開好班子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增強班子團結,凝聚工作合力,推進各項工作開展,促進本村發展。

楊合春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但勤勞的楊合春除了種好莊稼,還從小到大搞養殖,逐步積攢了一定資金。2011年在政府幫助下貸款4萬元,加上自己積攢的資金,修建了磚混平房,後又貸款2萬元修建了圈舍,發展養豬,貸款已經還清。2016年,楊合春貸款2萬元擴修了圈舍擴大了養殖規模,養殖肥豬30餘頭。然而,肥豬市場價格的下降,銷路成了楊合春擔心的問題,在曾豔的多方協調下,實施“校農結合”工程,與配送全縣各校學生營養餐的“貴州老太爺食品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柿花村農產品列入配送營養餐來源之一,解決了楊合春擔心的問題,也解決了全村農產品的銷售問題。

曾豔幫助農戶銷售馬鈴薯

立足實際發展產業,努力實現群眾增收

抓好黨建,引領發展,促進增收是曾豔駐村以來思考得最多的問題。她積極向縣、鄉有關部門彙報,為柿花村“盛柿果蔬專業合作社”爭取專案資金2萬元。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貧困農戶”的有效途徑,培養“雙培雙帶”雙示範戶,促進“精准脫貧,農戶與合作社共贏”。2017年2月,成功引進龍鳳國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流轉土地,在雙山片區完成構樹種植650畝,在建圈舍5600平方米,預計養豬6000頭。通過入股分紅、就業增收等途徑,專案惠及全村83戶316人,其中2017年脫貧戶30戶114人。同時,項目將為村集體經濟增加積累3萬元。當前,曾豔正圍繞“村社一體化·三資促三變”改革進行調查研究和論證,擬通過盤活資源、整合力量、組織群眾,發展壯大柿花村專業合作社,實現村民長久增收致富和村集體經濟積累。目前,率先在縣內實施的“校農結合”有效破解了農村產品供給滯銷和學校需求時令果蔬之間的矛盾,覆蓋全村2017年擬脫貧人口104戶352人,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的保障。

作為教育工作者,即使到了農村,曾豔始終情系教育、心系學生。駐村第一天,柿花小學就是她的第一站。通過實地走訪,瞭解到學校教學設施陳舊、操場地面破損、老式教室狹窄,無教師周轉房,教師住房是用教室改建或者在外租住等情況。她積極向縣教育局彙報和請求支援,爭取到電腦兩台、圖書331冊、課桌椅20套,解決操場維修資金11.3萬元。2017年2月,她向省教育廳遞交了柿花小學改建教學樓和修建教師周轉房的請示(所需資金189.9萬元),得到省教育廳的高度重視,通過審批後予以立項解決。今年3月,邀請金沙三中、民進金沙教育支部、致公黨金沙支部、貴州省王琰名校長工作室等領導及市縣骨幹教師 15人,對柿花小學開展教育精准扶貧“送教下鄉”活動。

曾豔指導工作人員完善銷售平臺資訊

融入群眾,構建和諧

住進柿花村,便是一家人。村裡哪家有紅白喜事,都會邀她去坐坐,只要不是濫辦酒席的她也會送上自己的份子錢。當包保留守兒童年僅18歲的哥哥去世,她心疼不已,組織村幹部送去慰問品,鼓勵其好好生活和學習,溫暖著孩子的心。當她知道白亮溝組年過七旬的夫婦被兒子虐待折磨、孫子被父親拋棄時,她對二老說:“大伯大嬸,以後曾豔保護你們,不讓你們受欺負”,並到派出所幫助辦理其孫子的戶口登記。當處理石家牌的矛盾糾紛時,看到一位父親因陷入多年的家庭糾紛受傷後無暇顧及孩子,年僅兩歲女童餓得哭鬧不停,她冒著大雨,叫上摩托,深夜為女童送去點心牛奶,感動了這位因長期缺乏親情悲痛欲絕的女童父親,為矛盾糾紛的順利化解奠定了基礎。當幾個村民組因為爭奪灌溉水源導致飲水工程多次受阻僵持時,她積極配合鄉主要領導,多方奔走勸說,如期實現飲水工程開工建設。

曾豔幫助銷售肥豬

一年多來,曾豔用真情融入村班子、融入幹部群眾,是大家眼中的“好支書”;她以村為家,大到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小到“整髒治亂”、矛盾糾紛,她的身影無處不在,被稱為 “柿花人民的公僕”;她尊老愛幼,村裡的老人親切地喊她“好閨女”,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稱呼她曾老師;她上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駐村先進事蹟被市縣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她曾代表全縣駐村幹部到25個鄉鎮作“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巡迴宣講,她所撰寫的脫貧攻堅“大比武”系列文章,多次刊登在縣內黨報黨刊及政府公眾平臺,縣裡評選駐村幹部“月度之星”,她幾乎每月都榜上有名。有人問曾豔“你在柿花村,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曾豔毫不猶豫地回答“最大的心願是讓全村老百姓儘快脫貧致富”。曾豔說:“來到村裡,本來就沒有時間去考慮家裡的事,只想如何抓好村裡的工作,如何讓老百姓增收致富。”

作為教育工作者,她是行家裡手。擔任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以來,個人和集體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縣表彰,活動中心成功創建為市“龍頭宮”;她還是縣第一批省級普通話測試員,集各種才藝於一身。作為駐村工作組組長、村第一書記,她始終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用心盡心貼心工作,留下了最美的駐村印記。

逐步積攢了一定資金。2011年在政府幫助下貸款4萬元,加上自己積攢的資金,修建了磚混平房,後又貸款2萬元修建了圈舍,發展養豬,貸款已經還清。2016年,楊合春貸款2萬元擴修了圈舍擴大了養殖規模,養殖肥豬30餘頭。然而,肥豬市場價格的下降,銷路成了楊合春擔心的問題,在曾豔的多方協調下,實施“校農結合”工程,與配送全縣各校學生營養餐的“貴州老太爺食品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柿花村農產品列入配送營養餐來源之一,解決了楊合春擔心的問題,也解決了全村農產品的銷售問題。

曾豔幫助農戶銷售馬鈴薯

立足實際發展產業,努力實現群眾增收

抓好黨建,引領發展,促進增收是曾豔駐村以來思考得最多的問題。她積極向縣、鄉有關部門彙報,為柿花村“盛柿果蔬專業合作社”爭取專案資金2萬元。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貧困農戶”的有效途徑,培養“雙培雙帶”雙示範戶,促進“精准脫貧,農戶與合作社共贏”。2017年2月,成功引進龍鳳國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流轉土地,在雙山片區完成構樹種植650畝,在建圈舍5600平方米,預計養豬6000頭。通過入股分紅、就業增收等途徑,專案惠及全村83戶316人,其中2017年脫貧戶30戶114人。同時,項目將為村集體經濟增加積累3萬元。當前,曾豔正圍繞“村社一體化·三資促三變”改革進行調查研究和論證,擬通過盤活資源、整合力量、組織群眾,發展壯大柿花村專業合作社,實現村民長久增收致富和村集體經濟積累。目前,率先在縣內實施的“校農結合”有效破解了農村產品供給滯銷和學校需求時令果蔬之間的矛盾,覆蓋全村2017年擬脫貧人口104戶352人,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的保障。

作為教育工作者,即使到了農村,曾豔始終情系教育、心系學生。駐村第一天,柿花小學就是她的第一站。通過實地走訪,瞭解到學校教學設施陳舊、操場地面破損、老式教室狹窄,無教師周轉房,教師住房是用教室改建或者在外租住等情況。她積極向縣教育局彙報和請求支援,爭取到電腦兩台、圖書331冊、課桌椅20套,解決操場維修資金11.3萬元。2017年2月,她向省教育廳遞交了柿花小學改建教學樓和修建教師周轉房的請示(所需資金189.9萬元),得到省教育廳的高度重視,通過審批後予以立項解決。今年3月,邀請金沙三中、民進金沙教育支部、致公黨金沙支部、貴州省王琰名校長工作室等領導及市縣骨幹教師 15人,對柿花小學開展教育精准扶貧“送教下鄉”活動。

曾豔指導工作人員完善銷售平臺資訊

融入群眾,構建和諧

住進柿花村,便是一家人。村裡哪家有紅白喜事,都會邀她去坐坐,只要不是濫辦酒席的她也會送上自己的份子錢。當包保留守兒童年僅18歲的哥哥去世,她心疼不已,組織村幹部送去慰問品,鼓勵其好好生活和學習,溫暖著孩子的心。當她知道白亮溝組年過七旬的夫婦被兒子虐待折磨、孫子被父親拋棄時,她對二老說:“大伯大嬸,以後曾豔保護你們,不讓你們受欺負”,並到派出所幫助辦理其孫子的戶口登記。當處理石家牌的矛盾糾紛時,看到一位父親因陷入多年的家庭糾紛受傷後無暇顧及孩子,年僅兩歲女童餓得哭鬧不停,她冒著大雨,叫上摩托,深夜為女童送去點心牛奶,感動了這位因長期缺乏親情悲痛欲絕的女童父親,為矛盾糾紛的順利化解奠定了基礎。當幾個村民組因為爭奪灌溉水源導致飲水工程多次受阻僵持時,她積極配合鄉主要領導,多方奔走勸說,如期實現飲水工程開工建設。

曾豔幫助銷售肥豬

一年多來,曾豔用真情融入村班子、融入幹部群眾,是大家眼中的“好支書”;她以村為家,大到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小到“整髒治亂”、矛盾糾紛,她的身影無處不在,被稱為 “柿花人民的公僕”;她尊老愛幼,村裡的老人親切地喊她“好閨女”,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稱呼她曾老師;她上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駐村先進事蹟被市縣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她曾代表全縣駐村幹部到25個鄉鎮作“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巡迴宣講,她所撰寫的脫貧攻堅“大比武”系列文章,多次刊登在縣內黨報黨刊及政府公眾平臺,縣裡評選駐村幹部“月度之星”,她幾乎每月都榜上有名。有人問曾豔“你在柿花村,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曾豔毫不猶豫地回答“最大的心願是讓全村老百姓儘快脫貧致富”。曾豔說:“來到村裡,本來就沒有時間去考慮家裡的事,只想如何抓好村裡的工作,如何讓老百姓增收致富。”

作為教育工作者,她是行家裡手。擔任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以來,個人和集體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縣表彰,活動中心成功創建為市“龍頭宮”;她還是縣第一批省級普通話測試員,集各種才藝於一身。作為駐村工作組組長、村第一書記,她始終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用心盡心貼心工作,留下了最美的駐村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