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售價1萬歐元的古董槍:張藝興在《建軍大業》中拿錯槍了?

隨著電影《建軍大業》逐漸曝光,相關話題討論熱度也逐漸上升。日前,一組張藝興持槍激戰的劇照引發網友廣泛熱議,這組照片來自於即將在7月28日內地公映的電影《建軍大業》。

有些人認為照片中張藝興拿錯了槍,猜測劇組錯將上世紀四十年代才出現的英國司登衝鋒槍使用在建軍之初的1927年,一時之間引發無數網友的討論,令“張藝興拿錯槍了嗎”成為熱議話題。

真的是槍械穿越了嗎?

這還確實需要科普一下槍械知識,其實《建軍大業》劇組的道具十分考究,真實的還原了歷史。張藝興並沒拿錯槍,他手持的也不是司登衝鋒槍。

網友所說的司登衝鋒槍,

是英國在1941年初,在繳獲的德國MP40衝鋒槍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新式衝鋒槍。該槍是為大規模戰爭設計的,製造起來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一支槍造價僅僅9美元,因其簡陋無比,全槍最值錢的部分就是一根槍管,被起了個“管子工”的綽號。

司登衝鋒槍在戰爭期間共生產了375萬支。

由於結構過於簡陋,該槍是少有的同時遭到敵我雙方士兵一起痛恨的武器,原因是這種槍在火力兇猛的同時,太容易走火了,以至於有些部隊要求手持斯登衝鋒槍的士兵都要走在前面,避免走火誤傷戰友。

結合南昌起義的時間點,電影《建軍大業》中張藝興所拿的應該是德制MP18或是其在中國的仿製版。張藝興的確沒有拿錯槍,他手持的是德國一戰末期大量裝備的MP18衝鋒槍,

在中國有一個響亮的綽號——花機關。

一戰結束後,歐洲大批剩餘軍火向全球傾銷,花機關就是其中的搶手貨,因為它重量輕,火力猛,尤其適用于缺乏步兵支援火力的中國各軍閥部隊。軍閥們一般將其裝備自己的衛隊,或者組建手提機槍連或分隊,

在作戰時作為突擊力量集中獨立使用,以優勢火力進行突破。由於機槍數量較少,當時中國的各個武裝都將衝鋒槍作為機槍使用,甚至將毛瑟自動手槍,也就是著名的盒子炮,當成機槍火力。

在二三十年代,因為國際對中國實施軍火禁運,出於旺盛的需求,中國多地軍工廠也對MP18衝鋒槍進行了仿製。上海兵工廠、金陵兵工廠、鞏縣兵工廠等都曾仿製過。中國的輕武器設計人員還針對原槍的一些缺點進行改進,比如加裝了快慢機,增大彈藥口徑等等。當時中國有10餘家兵工廠仿製生產MP18衝鋒槍,四川一個擁兵不過一師之眾的袖珍軍閥羅澤洲,竟設廠批量製造,更誇張的是,閩南一個鄉村土豪也能造出MP18衝鋒槍!

花機關槍在中國的裝備史,從1920年直至解放戰爭,長達20餘年,算得上老資格了。1924年花機關槍首次參戰,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軍組織的敢死隊人手一支MP18,邊衝鋒邊掃射,猛撲直軍陣地,雨點似的子彈給直軍造成極度恐懼。直到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中的衝鋒槍仍然是以MP18為主,800壯士守四行、血戰台兒莊、喜峰口大戰等等,MP18和中國抗戰軍民一起度過了那最艱難的歲月。

南昌武裝起義至紅軍初創時,花機關也是我軍的主力裝備,紅軍在數次反圍剿和長征途中繳獲了不少花機關槍,其中紅四方面軍裝備得最多。紅軍長征時,22名紅軍勇士飛奪瀘定橋,除了每人攜帶一支毛瑟駁殼槍,還有17人攜帶MP18衝鋒槍,就是靠這17支花機關槍的猛烈火力壓住對岸敵軍的射擊。

這身軍服的穿著可不是日軍,而是工農紅軍東征時的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正兒八經的紅軍精銳部隊,使用花機關槍,也就是德國MP-18式衝鋒槍。

目前存留的MP-18衝鋒槍多屬於文物,是歐洲古董槍械市場上的搶手貨,收藏價一般在2500歐元-6000歐元不等,部分品相好的甚至能賣到1萬歐元。如果《建軍大業》能夠看到多支MP-18集火射擊的場面,我們可以簡單算算這一場面的道具得花多少錢了,劇組必是在道具上下了血本。

從德制MP18衝鋒槍能看出來《建軍大業》劇組擅長細節設計,在各個方面遵照真實還原歷史質感的高標準,如片中的武器均遵照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樣式,而包括美術、道具、造型等嚴謹的工作態度打造,向歷史致敬,細節處見真功夫。

出於旺盛的需求,中國多地軍工廠也對MP18衝鋒槍進行了仿製。上海兵工廠、金陵兵工廠、鞏縣兵工廠等都曾仿製過。中國的輕武器設計人員還針對原槍的一些缺點進行改進,比如加裝了快慢機,增大彈藥口徑等等。當時中國有10餘家兵工廠仿製生產MP18衝鋒槍,四川一個擁兵不過一師之眾的袖珍軍閥羅澤洲,竟設廠批量製造,更誇張的是,閩南一個鄉村土豪也能造出MP18衝鋒槍!

花機關槍在中國的裝備史,從1920年直至解放戰爭,長達20餘年,算得上老資格了。1924年花機關槍首次參戰,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軍組織的敢死隊人手一支MP18,邊衝鋒邊掃射,猛撲直軍陣地,雨點似的子彈給直軍造成極度恐懼。直到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中的衝鋒槍仍然是以MP18為主,800壯士守四行、血戰台兒莊、喜峰口大戰等等,MP18和中國抗戰軍民一起度過了那最艱難的歲月。

南昌武裝起義至紅軍初創時,花機關也是我軍的主力裝備,紅軍在數次反圍剿和長征途中繳獲了不少花機關槍,其中紅四方面軍裝備得最多。紅軍長征時,22名紅軍勇士飛奪瀘定橋,除了每人攜帶一支毛瑟駁殼槍,還有17人攜帶MP18衝鋒槍,就是靠這17支花機關槍的猛烈火力壓住對岸敵軍的射擊。

這身軍服的穿著可不是日軍,而是工農紅軍東征時的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正兒八經的紅軍精銳部隊,使用花機關槍,也就是德國MP-18式衝鋒槍。

目前存留的MP-18衝鋒槍多屬於文物,是歐洲古董槍械市場上的搶手貨,收藏價一般在2500歐元-6000歐元不等,部分品相好的甚至能賣到1萬歐元。如果《建軍大業》能夠看到多支MP-18集火射擊的場面,我們可以簡單算算這一場面的道具得花多少錢了,劇組必是在道具上下了血本。

從德制MP18衝鋒槍能看出來《建軍大業》劇組擅長細節設計,在各個方面遵照真實還原歷史質感的高標準,如片中的武器均遵照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樣式,而包括美術、道具、造型等嚴謹的工作態度打造,向歷史致敬,細節處見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