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周口男子10年無償獻血200多次 81本證件拼“中國”

周口打工男10年無償獻血200多次 81本不同城市證件拼成"中國"

81本不同省份城市的無償獻血證,滿滿地擺放在大約1平方米的方桌上,記錄了周口市淮陽縣四通鎮孔北行政村村民孔國廠無償鮮血的榮譽。從記錄上看,孔國廠全血獻血10次達4000毫升,成份提取幹細胞、血蛋白獻血198次,累計獻血208次。

“我第一次獻血是在鹿邑縣電影院門口的一輛流動獻血車上,

那是2007年的春天,偶然看電視報導介紹獻血有益於健康,我就試著第一次獻血400毫升,那可是全血獻出,每年只能獻血兩次。”孔國廠說。

從2007年到2010年,孔國廠隨同村村民外出打工,專幹建築外粉高空作業,哪裡有活就到哪裡幹,每幾個月或者半年就要更換一個城市。所以,他走到哪裡就把血獻到哪裡,三年共獻出全血10次,2011春節過後開始無償捐獻成份血,

每月兩次從不間歇。

“國廠獻血我們村都知道,看著他存放的那麼多的獻血證,心裡非常敬佩,簡直是一個‘獻血大王’。”武莊村一起打工的村民武召雲告訴記者。

“北京、天津、成都、上海等大城市我都獻過血,在內蒙古我還獻血8次,汶川大地震我獻過兩次血,還是親自到達災區現場獻的血。”孔國廠自豪地說。

孔國廠記憶猶新的獻血有兩次。一次是2008年在成都幹活期間,

地震發生後,他以志願者身份去獻血並捐款1000元,為災區同胞獻出微薄之力,受到血站護士和當地百姓的稱讚。另一次是在2016,他在唐山市第7次獻血後,血站發放營養補助和路費1400元,被孔國廠捐獻給國防大學,被當地電視臺採訪譽為“農民工獻血哥”。

鹿邑辛集鎮田樓村民田富軍幾乎見證孔國廠外出打工的每一次獻血,他每次勸孔國廠少獻一次,都被他拒絕。“真服氣國廠哥哥,

不圖錢、不圖吃喝、不圖名利,就落個紅本本。不過看他身體還是可以的,整年不見他感冒發燒有啥病。”田樹軍羡慕地說。

孔國廠的妻子夏秀蘭知道丈夫長期獻血後,給他吵鬧幾次堅決反對,陪丈夫到醫院體檢身體健康後,才放心支持丈夫獻血。“他堅持獻血,孩子支持,我也沒辦法,但願我老公好心得到好報,”夏秀蘭說。

孔國廠說,他每到一個城市第一次獻血後,會記住聯繫方式和地點,

每月按時間準時早起去血站無償獻血,有時活忙怕忘記時間,就懇請血站資訊提醒。

說起10年來獻血最多的城市,孔國廠說是老家周口,因為每年農忙和春節他會在家裡待上兩個月。“孔國廠是我們這裡獻血的常客,我查一下記錄共獻血43次,從今年4月份起每月都來兩次,這個人應該受到尊重和表彰。”周口市血站機采科負責人龍永梅說。

孔國廠說,從2010年之後,獻成分血開始普及了,而且獻成分血的間隔時間可以縮短,從獻全血的相隔半年縮短到只需要15天,所以他就選擇了獻成分血。

此外,2011年6月8日,孔國廠在天津獻血後,還成為了全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目前,48歲的孔國廠不再出去打工,由村民推舉進入了村班子,現任村會計文書。由於孔國廠人品好、尊老愛幼又是孝子,村支部已經吸納他為預備黨員。“雖然身份變了,但獻血的行動決不會變,只要身體好,我要獻血到60歲。”孔國廠說。

而且獻成分血的間隔時間可以縮短,從獻全血的相隔半年縮短到只需要15天,所以他就選擇了獻成分血。

此外,2011年6月8日,孔國廠在天津獻血後,還成為了全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目前,48歲的孔國廠不再出去打工,由村民推舉進入了村班子,現任村會計文書。由於孔國廠人品好、尊老愛幼又是孝子,村支部已經吸納他為預備黨員。“雖然身份變了,但獻血的行動決不會變,只要身體好,我要獻血到60歲。”孔國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