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河邊上有漁家

“剛捕撈回來的近百斤魚,一個週末就幾乎能售空”,任秀清說。

任秀清是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郝家營的養魚戶。7日上午,她位於托克托縣一遛彎兒郝家營黃河口的魚塘邊已經有許多人在等待,

這些人都是趕早排隊來買“開河魚”的。

捕撈回來的“開河魚”被暫養到養魚戶家中的餐廳裡,顧客需要時鮮美的“開河魚”就上桌了

隨著黃河解凍並全面開河,黃河內蒙古段漁民開始了“開河魚”的捕撈工作,前來排隊買魚、吃魚的遊客絡繹不絕。

每逢黃河開河的時候,閑了一個冬季的養魚戶便忙活起來,有的在自家灌有黃河水的池塘裡捕撈養殖“開河魚”。有的則憑藉經驗,看准黃河岸邊窩魚的地方下網撈野生魚。每到週末,每家養魚戶都能賣出近百斤開河魚,一些漁夫也會在河邊支起攤子,售賣野生魚,且黃河沿岸的許多村民也喜愛捕撈野生魚,給自家餐桌添個菜。

養魚池塘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冰下是冬季儲存的黃河水,水中是肥嫩的“開河魚”

據悉,所謂的“開河魚”是在防止過度捕撈、保護生態平衡的基礎上,沿黃漁民憑藉靠近黃河的優越地理位置,引用黃河水在自家魚池裡養大的魚。這樣的魚之所以被稱為“開河魚”,是因為魚苗是在黃河裡培育出來的,

名為“德黃鯉”,這樣的“開河魚”在開河之際可以賣到20元一斤,而偶爾從黃河裡捕撈上來的野生魚則能賣到80元一斤。

色香味俱全的“開河魚”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任秀清說:“‘開河魚’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生息’,魚兒的肉質鮮嫩、肥而不膩,配以托克托縣特有的枸杞、小茴香和紅辣椒,

慢火燉出來的魚香而不辣。許多南方遊客慕‘開河魚’之名而來,從養魚戶手中買魚、在漁民家裡燉魚,這不僅成了中國北方的一道名菜,更逐漸形成了一種黃河旅遊文化。”(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