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相逢原是故鄉人 洛陽旅遊推介會在泉州舉行

洛陽橋、洛陽江、洛陽鎮、洛陽村、洛陽街……雖相隔數千里,洛陽人到泉州,目所及、耳所聞,處處熟悉、處處親切。

7月21日,洛陽旅遊泉州推介會在泉州市華僑大廈舉行。洛陽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張志民攜洛陽景區、旅行社等旅遊企業代表,與廈門當地旅遊和媒體界代表暢敘鄉情。

張志民在致辭中談到,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關係極為密切,河洛文化進入閩南之後,紮根、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閩南文化。如今的閩南方言系就來源於六朝雅言———河洛話。

中原一些地方,雖與閩南山川阻隔,但其方言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可以說,“河洛話”就像活化石一樣保留在閩南方言中。

洛陽與泉州,淵源深厚,相似之處也頗多。 比如,洛陽與泉州,都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再如,佛教首傳於洛陽,道教起源於洛陽,儒教奠基於洛陽——“三教祖庭”的美譽廣播海內外;而泉州素有宗教聖地之稱,

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如今,作為陸上絲綢之路最東端起點的洛陽,與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的泉州,旅遊資源的互通性、互補性很強,兩地攜手共贏、互惠互利,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旅遊合作成果。

張志民還向在場的數百名泉州旅遊界人士和廣大泉州市民發出邀請:今年九月,十三朝古都洛陽將舉辦2017河洛文化旅遊節,

誠邀大家屆時回老家看看!

這兩天,泉州城連續高溫。對此,泉州市旅遊局副局長蘇悅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解釋:泉州特別熱,因為要給故鄉親人特別的溫暖。蘇悅說,千百年來,泉州人自稱河洛人,思想之情落於泉州的一景一物——從地名到姓氏堂號,

從思想意識到生活習慣,從未割裂與河洛大地的聯繫。洛陽與泉州,一南一北,一海一陸,理應加強“海陸協作”,充分發揮各自旅遊資源的優勢。

的確,到了泉州,才能感受到“洛陽”二字在此地的分量。在泉州洛陽鎮,滿頭銀髮的婆婆聽說推介團一行人來自洛陽,執手寒暄不已,還堅持要以書相贈。參加推介會的泉州寶中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富荷在會後拉著我們訴起鄉情:你看泉州人家的門楣上,

都會有“衍派”或“傳芳”字樣——“衍派”是發源地,“傳芳”則是家族祖訓。將姓氏淵源懸於門楣,就是絕不忘本的意思。

會後,洛陽、泉州兩地業界人士紛紛相約:今年9月,河洛文化旅遊節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