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是敏感期?還是感統失調?傻傻分不清楚?

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而你卻不明所以地嚴厲制止。孩子在某一時期,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還是會扔掉?你還覺得孩子太執拗,

太固執。殊不知,有些是孩子的敏感期,有些是孩子的感統失調。家長們,你們是否還在傻傻分不清楚?

那麼今天,小艾就來幫父母們來區分一下到底什麼是孩子的敏感期,什麼是孩子感統失調。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

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孩子的心智水準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那麼感統失調,是指孩子的腦幹(間腦、中腦、腦幹、延髓)脊髓系(下位腦)基本功能的統合障礙。大腦神經基本水準的統合(發育)有障礙,就會帶來身體運動、感覺運動的不成熟、認知語言的不成熟、社會性的不成熟等。

如果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孩子必須在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裡成長。

那麼感統失調的孩子,

腦部的感覺統合不良,就會影響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常常事倍功半,也較少獲得滿足感。孩子一旦感覺統合能力上有一定的缺陷,這些缺陷就會導致學習障礙或其他行為問題。感統失調的孩子通常智力上都很正常,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但是會有學習障礙和情緒不穩定、身體協調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感覺統合的表現,並不是說完全正常或者不正常,它也不像內外科的感冒發炎,

容易被確定,家長們只能從孩子平常的行為表現和感覺統合測試的診斷,來判斷大腦的功能是否發育完全。必須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來幫助孩子改善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

其實,說得再多,還是需要靠家長們多學習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都會經歷哪些階段,

多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細微之處。並知道該如何判斷孩子的表現是某個時段相應的敏感期,還是感覺統合失調。

對於孩子的表現和各個時期敏感期的表現,以及和感統失調表現的比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從而幫助孩子順利渡過敏感期,以及克服感覺統合上的困難,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