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OFweek 2017中國工業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研討會成功舉辦

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已經來臨,以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為代表新一輪資訊技術在各個行業中掀起了巨變,工業物聯網打破機器、資料與人的隔閡,由此而產生的海量資料將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7月22日,由OFweek高科技行業門戶主辦,OFweek工控網承辦的“OFweek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分論壇之“OFweek 2017中國工業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深圳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來自樹根互聯、研華、三菱電機、步科、東南大學及OFweek行業研究中心的行業專家們重點探討了工業物聯網、智慧製造、雲計算等熱門技術話題,並對工業自動化的未來趨勢進行了預測分析,提出了工業4.0創新商業模式及一些智慧化生產解決方案。

現場人氣火爆,座無虛席

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智慧製造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主要方向,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智慧製造?東南大學陳俊傑在其《中國智慧製造與物聯網協同創新》的演講中指出智慧製造不只是人工智慧,

而是人機一體化的智慧,是混合智慧。製造過程中通過人與智慧型機器的融合,把製造自動化擴展到製造柔性化、資訊化、網路化和高度集成化。智慧製造中要突出人在製造系統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在智慧型機器配合下,更好發揮人的潛能。機器智慧和人的智慧真正地集成在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資訊技術與工業技術高度融合是製造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現代傳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現代網路技術、智慧資訊處理技術、電腦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軟體技術的發展將為製造提供巨大的支援。陳俊傑分析道,“工業4.0”或“工業製造2025”最大的進步在於在利用局域網或互聯網的資源,形成CPS系統或IOT系統,啟動了傳統工業的全過程,使工廠設備“能說話、能思考”。

東南大學教授陳俊傑

智慧製造與物聯網協同將最大程度地降低製造業對勞動力的依賴,流通成本降到最低,最大程度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陳俊傑例舉了一個電器生產的案例,該工廠採用了CISCO的制造物聯網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獲取視覺、力覺、觸覺、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環境參數等智慧資訊,以虛擬實境的對話模式完成作業任務,

大大提升了生產線透明度和效率。陳俊傑表示以人工智慧為基石的智慧製造與物聯網協同融合將推動新經濟的發展,中國“工業製造2025”初步工業國家和“工業製造2050”的工業強國一定能實現!

工業互聯網賦能模式創新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製造業競爭進一步加劇,作為世界製造大國的中國急需要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物聯網、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給傳統產業帶來新的挑戰。如何快速回應市場的變化,滿足用戶定制化的需求,企業極需考慮“互聯網+製造”的新商業模式。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華南總經理李華康在其《根雲:機器推動社會進步,工業互聯網賦能模式創新》的演講中指出,中國製造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和機遇。

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華南總經理李華康

工業互聯網正在催生新的機遇,李華康指出,供給側改革將能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企業可以更好的著眼於市場需求。利用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提升工廠設備的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李華康還表示,圍繞產品建設的生態是牢不可破的,工業互聯網提供了連接客戶的橋樑,通過採集產品使用的回饋資訊來改善研發體系,同時利用資料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增值服務。

今年2月份,作為三一重工“體外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專案——根雲產品正式發佈,根雲是一個向工業企業的物聯網應用平臺,提供了從硬體接入、大資料分析到金融服務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李華康說道,根雲平臺擁有的四大核心能力,其一是開放式的連接讓設備物聯網上雲不再是一件難事,其二是擁有可靠的雲計算平臺,第三是提供豐富的應用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使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分析和管理設備,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第四是根雲擁有強大的物聯設備大資料分析能力,為設備及其擁有者提供差異性的保險、租賃等創新服務。

演講中,李華康分享工業互聯網賦能模式創新的實例,以設備製造企業的應用為例,通過實際使用工況資料的採集與回傳,研發人員可根據產品使用場景針對性的提升產品品質與安全。還有企業可以實現從賣硬體到賣服務的商業模式轉型,通過大資料以更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售後服務。

從端到雲部署工業物聯網應用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中,以物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正在滲透到各個行業,特別在工業領域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前景巨大。工業4.0趨勢是利用一些技術手段逐漸地把數位世界和現實世界相融合,未來將有數以萬億的設備需要連接網路,海量資料的採集將為企業提供新的商機。

工業物聯網是發展智慧製造的前提條件,嵌入式系統又是物聯網的核心產品,如何利用嵌入式產品搭建工業物聯網系統?在會議上,來自研華科技IoT嵌入式平臺事業群的林思源以《嵌入式軟硬體方案,快速部署從端到雲的工業物聯網應用》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林思源表示,研華已經形成了從嵌入式運算平臺、無線節點模組、智慧化終端到IoT軟體等產品系列,尤其是WISE-PaaS套裝軟體集成了設備管理、資訊傳輸、大資料分析等多項功能,通過WISE-PaaS物聯網智慧雲端平臺能輕鬆連接IoT設備與雲。

研華科技IoT嵌入式平臺事業群的林思源

以建築工程設備集中監控為例,通過WISE-PaaS和研華IoT邊緣智慧伺服器(EIS)即時采設備的資料,能為工程設備商提供遠端維護,機器故障維護等服務。IoT邊緣智慧伺服器不僅支持把CAN、ModBus、PLCCLink等多種工業協定轉換為MQTT協定,還具備小型資料庫的功能,可以快速搭建從物端到雲端的物聯網應用部署。

人機協同推動高端製造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製造業轉型升級,希望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作為智慧製造重要角色之一的機器人產品迅速走熱,而關於“機器換人”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專家認為所謂“機器換人”並不是完全用機器來取代人,未來製造的最佳的模式是人機協作,人與機器互相扮酷共同完成生產任務。

會議上,來自三菱電機自動化的高級工程師周冰以《人、機器、人機協同,e-F@ctory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為主題做了精彩的分享。演講中周冰分析稱,在生產現場存在著“應對各種變數生產”、“進行預防性維護設備來提高生產率”、“有側重的管理來提升品質”、“實現可追蹤性”等各種各樣的議題,並指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人、機器、和IT的協同”。

三菱電機自動化的高級工程師周冰

智慧製造實則是在自動化的基礎上增加資訊化,周冰在演講中表示,三菱電機e-F@ctory是從生產現場出發進行經營改善為目標,充分利用“人、機器、和IT的協同”的柔性生產和生產現場,實現減少貫穿全供應鏈、工程鏈的總成本,達到推動領先尖端製造、削減企業的擁有權總成本、和提到企業價值的目的。

新一代可觸摸的智慧工廠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資訊技術為主導的新型經濟開始快速上升,傳統製造業正在迎來新一輪變革。個性化消費的市場特徵要求工廠具有靈活反應能力。在過去,傳統工廠採用大規模生產單一產品的模式來獲得成本優勢,但如今個性化市場對工廠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實現客製造化,小而美的智慧化雲工廠將成為社會主流。

在會議上,深圳步科電氣有限公司專案總監計曉軍以《可觸摸的智慧工廠-步科智慧製造的實踐》為主題目做了精彩分享。計曉軍指出,工廠要向著柔性化、數位化方向發展,新一代智慧工廠可以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個性化定制,是現代工廠高效率高品質的生產方式。

深圳步科電氣有限公司項目總監計曉軍

作為智慧製造的實踐者,步科推出了一整套數位化的工廠解決方案——Kinco數位化工廠資訊系統,此系統採用了智慧電子看板、智慧終端機、AGV智慧揀貨車等設備搭建而成,把供貨、生產、物流等環節無縫對接起來,實現了超級柔性化,大規模定制化、客戶透明化以及高效率高品質的效果。

高效倉儲與物流配送是實現生產柔性化的必要條件,步科把WMS軟體資料分析,搬運機器手以及智慧的亮燈揀貨系統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人、機與資料完美結合的高效存儲與揀貨解決方案。計曉軍表示,智慧工廠的最大特點是利用生產資料進行價值流分析並進行改善,工廠所有的資料都存放在雲端,工廠可以和設計者,經銷商,用戶,供應商在雲端共用資料,並通過應用軟體協同工作。

工業4.0帶來的低成本製造

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準,充分利用閑罷資源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工業4.0已經在歐洲乃至全球工業業務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認同,新模式將打破傳統行業的界限,引發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會議上,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嚴勝輝在《工業4.0與低成本製造》的精彩演講中指出了發展工業4.0的本質在於降低生產成本和滿足市場的需求。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嚴勝輝

什麼是低成本製造,工業4.0時代製造業將會如何變革?嚴勝輝分析稱,提升生產效率是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工業4.0技術可以進一步掌握機器運行狀況,通過預測性維護減少停機時間,利用資料分析説明企業合理調配設備資源,最終達到生產效率的最大化。此外,對市場的反應速度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通過對產品使用情況進行資訊採集,分析市場的需求和動態變化,從而改進設計、製造和物流過程,達到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目的。嚴勝輝還指出,工業4.0有利提升產品品質和節省管理成本,使用者資訊將用於指導產品設計升級,使產品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全球製造格局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以廉價勞動力為主導的製造模式將會逐步被削弱,工業4.0技術會給製造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的機遇,那麼中國製造企業將如何突破低成本?嚴勝輝表示,隨著低功耗廣域網路和5G技術的發展,工業設備接入網路的門檻將降低,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傳統工廠應該及早轉型升級,實現智慧製造,未來企業更多的焦點將放在市場需求的回應上。

工業互聯網作為現代製造業的一個重要趨勢已引起廣泛關注,本次會議吸引了眾多來自汽車製造、工程機械、電子製造設備、機械製造及工廠自動化等領域的行業人士,專家們結合案例形象地詮釋了最新的自動化技術和工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現場觀眾認真聽講並對智慧製造的實施、物聯網與工業的融合、雲技術的應用等話題得出了諸多疑問,專家耐心分析後一一為觀眾解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果。

“OFweek 2017中國工業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研討會”是OFweek高科技行業門戶專門為工業自動化行業打造的大型盛會,也是“OFweek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的分論壇之一,旨在為自動化行業上、中、下游企業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最佳平臺,為企業升級提供解決方案和轉型思路。本次活動同期舉行的論壇還有“OFweek 2017中國智慧家庭創新產業論壇”、“2017智慧硬體產業領袖沙龍”和“OFweek 2017(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投融資論壇暨項目路演會”。關於本次活動的更多精彩內容和現場盛況敬請關注會報導專題!

如何快速回應市場的變化,滿足用戶定制化的需求,企業極需考慮“互聯網+製造”的新商業模式。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華南總經理李華康在其《根雲:機器推動社會進步,工業互聯網賦能模式創新》的演講中指出,中國製造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和機遇。

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華南總經理李華康

工業互聯網正在催生新的機遇,李華康指出,供給側改革將能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企業可以更好的著眼於市場需求。利用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提升工廠設備的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李華康還表示,圍繞產品建設的生態是牢不可破的,工業互聯網提供了連接客戶的橋樑,通過採集產品使用的回饋資訊來改善研發體系,同時利用資料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增值服務。

今年2月份,作為三一重工“體外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專案——根雲產品正式發佈,根雲是一個向工業企業的物聯網應用平臺,提供了從硬體接入、大資料分析到金融服務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李華康說道,根雲平臺擁有的四大核心能力,其一是開放式的連接讓設備物聯網上雲不再是一件難事,其二是擁有可靠的雲計算平臺,第三是提供豐富的應用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使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分析和管理設備,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第四是根雲擁有強大的物聯設備大資料分析能力,為設備及其擁有者提供差異性的保險、租賃等創新服務。

演講中,李華康分享工業互聯網賦能模式創新的實例,以設備製造企業的應用為例,通過實際使用工況資料的採集與回傳,研發人員可根據產品使用場景針對性的提升產品品質與安全。還有企業可以實現從賣硬體到賣服務的商業模式轉型,通過大資料以更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售後服務。

從端到雲部署工業物聯網應用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中,以物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正在滲透到各個行業,特別在工業領域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前景巨大。工業4.0趨勢是利用一些技術手段逐漸地把數位世界和現實世界相融合,未來將有數以萬億的設備需要連接網路,海量資料的採集將為企業提供新的商機。

工業物聯網是發展智慧製造的前提條件,嵌入式系統又是物聯網的核心產品,如何利用嵌入式產品搭建工業物聯網系統?在會議上,來自研華科技IoT嵌入式平臺事業群的林思源以《嵌入式軟硬體方案,快速部署從端到雲的工業物聯網應用》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林思源表示,研華已經形成了從嵌入式運算平臺、無線節點模組、智慧化終端到IoT軟體等產品系列,尤其是WISE-PaaS套裝軟體集成了設備管理、資訊傳輸、大資料分析等多項功能,通過WISE-PaaS物聯網智慧雲端平臺能輕鬆連接IoT設備與雲。

研華科技IoT嵌入式平臺事業群的林思源

以建築工程設備集中監控為例,通過WISE-PaaS和研華IoT邊緣智慧伺服器(EIS)即時采設備的資料,能為工程設備商提供遠端維護,機器故障維護等服務。IoT邊緣智慧伺服器不僅支持把CAN、ModBus、PLCCLink等多種工業協定轉換為MQTT協定,還具備小型資料庫的功能,可以快速搭建從物端到雲端的物聯網應用部署。

人機協同推動高端製造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製造業轉型升級,希望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作為智慧製造重要角色之一的機器人產品迅速走熱,而關於“機器換人”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專家認為所謂“機器換人”並不是完全用機器來取代人,未來製造的最佳的模式是人機協作,人與機器互相扮酷共同完成生產任務。

會議上,來自三菱電機自動化的高級工程師周冰以《人、機器、人機協同,e-F@ctory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為主題做了精彩的分享。演講中周冰分析稱,在生產現場存在著“應對各種變數生產”、“進行預防性維護設備來提高生產率”、“有側重的管理來提升品質”、“實現可追蹤性”等各種各樣的議題,並指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人、機器、和IT的協同”。

三菱電機自動化的高級工程師周冰

智慧製造實則是在自動化的基礎上增加資訊化,周冰在演講中表示,三菱電機e-F@ctory是從生產現場出發進行經營改善為目標,充分利用“人、機器、和IT的協同”的柔性生產和生產現場,實現減少貫穿全供應鏈、工程鏈的總成本,達到推動領先尖端製造、削減企業的擁有權總成本、和提到企業價值的目的。

新一代可觸摸的智慧工廠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資訊技術為主導的新型經濟開始快速上升,傳統製造業正在迎來新一輪變革。個性化消費的市場特徵要求工廠具有靈活反應能力。在過去,傳統工廠採用大規模生產單一產品的模式來獲得成本優勢,但如今個性化市場對工廠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實現客製造化,小而美的智慧化雲工廠將成為社會主流。

在會議上,深圳步科電氣有限公司專案總監計曉軍以《可觸摸的智慧工廠-步科智慧製造的實踐》為主題目做了精彩分享。計曉軍指出,工廠要向著柔性化、數位化方向發展,新一代智慧工廠可以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個性化定制,是現代工廠高效率高品質的生產方式。

深圳步科電氣有限公司項目總監計曉軍

作為智慧製造的實踐者,步科推出了一整套數位化的工廠解決方案——Kinco數位化工廠資訊系統,此系統採用了智慧電子看板、智慧終端機、AGV智慧揀貨車等設備搭建而成,把供貨、生產、物流等環節無縫對接起來,實現了超級柔性化,大規模定制化、客戶透明化以及高效率高品質的效果。

高效倉儲與物流配送是實現生產柔性化的必要條件,步科把WMS軟體資料分析,搬運機器手以及智慧的亮燈揀貨系統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人、機與資料完美結合的高效存儲與揀貨解決方案。計曉軍表示,智慧工廠的最大特點是利用生產資料進行價值流分析並進行改善,工廠所有的資料都存放在雲端,工廠可以和設計者,經銷商,用戶,供應商在雲端共用資料,並通過應用軟體協同工作。

工業4.0帶來的低成本製造

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準,充分利用閑罷資源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工業4.0已經在歐洲乃至全球工業業務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認同,新模式將打破傳統行業的界限,引發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會議上,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嚴勝輝在《工業4.0與低成本製造》的精彩演講中指出了發展工業4.0的本質在於降低生產成本和滿足市場的需求。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嚴勝輝

什麼是低成本製造,工業4.0時代製造業將會如何變革?嚴勝輝分析稱,提升生產效率是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工業4.0技術可以進一步掌握機器運行狀況,通過預測性維護減少停機時間,利用資料分析説明企業合理調配設備資源,最終達到生產效率的最大化。此外,對市場的反應速度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通過對產品使用情況進行資訊採集,分析市場的需求和動態變化,從而改進設計、製造和物流過程,達到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目的。嚴勝輝還指出,工業4.0有利提升產品品質和節省管理成本,使用者資訊將用於指導產品設計升級,使產品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全球製造格局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以廉價勞動力為主導的製造模式將會逐步被削弱,工業4.0技術會給製造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的機遇,那麼中國製造企業將如何突破低成本?嚴勝輝表示,隨著低功耗廣域網路和5G技術的發展,工業設備接入網路的門檻將降低,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傳統工廠應該及早轉型升級,實現智慧製造,未來企業更多的焦點將放在市場需求的回應上。

工業互聯網作為現代製造業的一個重要趨勢已引起廣泛關注,本次會議吸引了眾多來自汽車製造、工程機械、電子製造設備、機械製造及工廠自動化等領域的行業人士,專家們結合案例形象地詮釋了最新的自動化技術和工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現場觀眾認真聽講並對智慧製造的實施、物聯網與工業的融合、雲技術的應用等話題得出了諸多疑問,專家耐心分析後一一為觀眾解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果。

“OFweek 2017中國工業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研討會”是OFweek高科技行業門戶專門為工業自動化行業打造的大型盛會,也是“OFweek 2017中國物聯網大會”的分論壇之一,旨在為自動化行業上、中、下游企業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最佳平臺,為企業升級提供解決方案和轉型思路。本次活動同期舉行的論壇還有“OFweek 2017中國智慧家庭創新產業論壇”、“2017智慧硬體產業領袖沙龍”和“OFweek 2017(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投融資論壇暨項目路演會”。關於本次活動的更多精彩內容和現場盛況敬請關注會報導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