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臥龍將出,郭嘉嚇死?正史上的郭嘉恐怕讓兩方都失望了

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客觀為您回顧郭嘉出山的11年7大事。郭嘉到底有沒有那麼牛?讀完之後,相信您自己便可以得出答案。

棄袁投曹,先見之明

西元191年,四世三公的袁紹集團是最財大氣粗的一方諸侯,

人人都想進的黃金企業,21歲的郭嘉一開始也跑去投靠。然而他很快就看出袁紹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於是辭官回鄉了——相當於現代直接不要跨國大企的高薪崗位回家待業,不是有遠見的人還真做不到(筆者21歲那年找個實習生都累成狗)。

直到196年,曹老闆的謀士戲志才早亡,荀彧將郭嘉推薦給了曹操。倆人一番侃大山之後,郭嘉說“真吾主也”,曹操也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在互相吹捧了對方一番後,曹操專門為郭嘉開設一職——司空軍祭酒,沒有實權,但可以隨時見到曹老闆,為他提建議。

勸殺劉備,史書矛盾

西元198年,劉備投奔曹操,而在如何處理來投奔的大耳朵時,史書記載的郭嘉建議是有矛盾的。

《魏書》記載:有人勸曹操劉備有英雄志,應該儘早宰了他。而郭嘉勸說曹操:你想一籮筐網盡天下英雄,如今有英雄之名的劉備來投,你卻把他殺了,以後誰還敢輔佐你定天下呢。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

而《傅子》記載:郭嘉勸諫曹操:劉備有雄才又能得人心,

終究不肯屈居人下,應該儘早圖之。但是當時老曹正在奉天子以令天下,招攬英雄,於是沒有聽從。後來大耳朵跑了,曹操很後悔沒聽郭嘉的建議。同一件事卻有截然不同的記載,還是交給各位睿智的讀者來分辨吧。

荀郭合謀,生擒呂布

《三國志·荀彧傳》記載:“是時荀攸常為謀主”。

可惜荀攸太低調,現在反而沒啥名氣

西元198年9月,征伐呂布,呂布敗退到下邳死守,多次進攻都打不下來。於是曹操有意退兵。這時候荀攸和郭嘉跳出來嘴炮了:“呂布有勇無謀,陳宮有智謀卻又太遲緩,應該趁現在急攻,呂布就可以擒獲!”一頓嘴炮讓老曹改變了主意,於是挖開沂水、泗水,水淹下邳,生擒呂布。

料策身死,自非上智

西元200年,老曹與袁紹正在官渡剛正面,

突然傳聞孫策想趁機捅老曹菊花,偷襲他大本營許昌。只有郭嘉站出來預測:“孫策吞併江東時誅殺的都是能得人死命的豪傑,但是他卻輕而無備,雖統兵百萬猶如孤身一人。必定會死於匹夫之手”後來孫策果然被許貢食客所殺。

裴松之在《郭嘉傳》評論說“誠為明於見事。然自非上智,無以知其死在何年也”。意思是說郭嘉確實有見識,但不能說是上智,因為不能準確預知孫策何時死。萬一孫策是偷襲完許昌之後才被刺客殺了呢?那老曹大本營可就全亂了。但是這次老天站在了曹操這邊,孫策死于偷襲之前。

四勝四敗,十勝十敗,官渡隱身

對於與袁紹的對決,荀彧圍繞“度勝、謀勝、武勝、德勝”為曹操提出了“四勝四敗”,賈詡也提出了類似的“四勝”論。後來在曹操問計郭嘉時,郭嘉更是擴充為“十勝十敗”。不過無論四勝四敗還是十勝十敗,內容都是曹操各種牛逼,袁紹各種傻逼,主要作用就是給曹操打氣,真到了戰場上又是另一回事了(曹袁對峙時百姓都往袁紹那邊跑,曹軍接近斷糧)。

而遺憾的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全程隱身:荀彧戰前準確預言審配、逢紀逼反許攸,顏良文醜臨陣授首,戰時坐鎮後方,力勸曹操不要退兵,把握天下之大機;荀攸畫策,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燒千乘糧車;賈詡與荀攸力勸曹操信任許攸,火燒烏巢,收降張郃;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不懼南渡的數萬袁紹大軍,並募精兵數千人支援曹操于黎陽。官渡之戰,儼然成為曹魏四大謀士秀操作的場合,唯獨不見郭嘉。郭嘉在這場關乎曹操生死之戰中未聞一策,與郭嘉諸葛亮未曾交手一樣,成為歷史遺憾。

北征烏丸,毀譽參半

西元207年,曹操想要征討袁紹兒子袁尚和三郡烏丸,眾人都反對,認為關外不足為慮,反而北征時大耳朵劉備會偷襲後方。只有郭嘉說:“此次征討肯定是出其不意,必勝。且袁氏與烏丸交好,不除必為大患。主公放心,劉表就是個草包,肯定不會任用劉備的”。行軍到易城時,郭嘉又提議兵貴神速,不如扔掉輜重,輕兵前進,曹操同樣予以採納。

然而悲劇的是,7月發大水,大軍行進受阻,還好有當地人田疇當嚮導才走出去。行進到離柳城還有200裡的時候,對方就已經發覺了,派出幾萬騎兵迎擊。8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而當時曹操的物資都在後面,穿戰甲的人很少,還好曹操臨危不亂,先鋒張遼超神斬殺烏丸首領蹋頓,才擊潰了敵軍。曹操班師回朝後,將勸諫他出兵的人都予以重賞。

曹操二哭郭奉孝

西元207年,郭嘉病逝于柳城(歷史上遺計定遼東是曹操本人的計策),時年38歲。曹操一哭郭奉孝,因為郭嘉最年輕(38歲),年老的自己(52歲)本想托以後事,如今卻不可得了。後來曹操赤壁戰敗,二哭郭奉孝,歎息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對於赤壁之哭,近代某著名軍事家評論道“赤壁之敗,將抵何人之罪?”認為曹操一方面承認了失敗,另一方面也是借此甩鍋:下屬給力點,也就不會敗了。

總之,郭嘉於曹操,更重要的是知己關係,曹操最聽的就是郭嘉的話。而關於他的歷史功績,由於早亡的關係,在曹魏內部也不能算頂尖。曹魏前期五大謀士之一,應該是他最準確的定位。

一壺濁酒話相逢:只論三國與二戰,專一所以更專業然自非上智,無以知其死在何年也”。意思是說郭嘉確實有見識,但不能說是上智,因為不能準確預知孫策何時死。萬一孫策是偷襲完許昌之後才被刺客殺了呢?那老曹大本營可就全亂了。但是這次老天站在了曹操這邊,孫策死于偷襲之前。

四勝四敗,十勝十敗,官渡隱身

對於與袁紹的對決,荀彧圍繞“度勝、謀勝、武勝、德勝”為曹操提出了“四勝四敗”,賈詡也提出了類似的“四勝”論。後來在曹操問計郭嘉時,郭嘉更是擴充為“十勝十敗”。不過無論四勝四敗還是十勝十敗,內容都是曹操各種牛逼,袁紹各種傻逼,主要作用就是給曹操打氣,真到了戰場上又是另一回事了(曹袁對峙時百姓都往袁紹那邊跑,曹軍接近斷糧)。

而遺憾的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全程隱身:荀彧戰前準確預言審配、逢紀逼反許攸,顏良文醜臨陣授首,戰時坐鎮後方,力勸曹操不要退兵,把握天下之大機;荀攸畫策,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燒千乘糧車;賈詡與荀攸力勸曹操信任許攸,火燒烏巢,收降張郃;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不懼南渡的數萬袁紹大軍,並募精兵數千人支援曹操于黎陽。官渡之戰,儼然成為曹魏四大謀士秀操作的場合,唯獨不見郭嘉。郭嘉在這場關乎曹操生死之戰中未聞一策,與郭嘉諸葛亮未曾交手一樣,成為歷史遺憾。

北征烏丸,毀譽參半

西元207年,曹操想要征討袁紹兒子袁尚和三郡烏丸,眾人都反對,認為關外不足為慮,反而北征時大耳朵劉備會偷襲後方。只有郭嘉說:“此次征討肯定是出其不意,必勝。且袁氏與烏丸交好,不除必為大患。主公放心,劉表就是個草包,肯定不會任用劉備的”。行軍到易城時,郭嘉又提議兵貴神速,不如扔掉輜重,輕兵前進,曹操同樣予以採納。

然而悲劇的是,7月發大水,大軍行進受阻,還好有當地人田疇當嚮導才走出去。行進到離柳城還有200裡的時候,對方就已經發覺了,派出幾萬騎兵迎擊。8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而當時曹操的物資都在後面,穿戰甲的人很少,還好曹操臨危不亂,先鋒張遼超神斬殺烏丸首領蹋頓,才擊潰了敵軍。曹操班師回朝後,將勸諫他出兵的人都予以重賞。

曹操二哭郭奉孝

西元207年,郭嘉病逝于柳城(歷史上遺計定遼東是曹操本人的計策),時年38歲。曹操一哭郭奉孝,因為郭嘉最年輕(38歲),年老的自己(52歲)本想托以後事,如今卻不可得了。後來曹操赤壁戰敗,二哭郭奉孝,歎息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對於赤壁之哭,近代某著名軍事家評論道“赤壁之敗,將抵何人之罪?”認為曹操一方面承認了失敗,另一方面也是借此甩鍋:下屬給力點,也就不會敗了。

總之,郭嘉於曹操,更重要的是知己關係,曹操最聽的就是郭嘉的話。而關於他的歷史功績,由於早亡的關係,在曹魏內部也不能算頂尖。曹魏前期五大謀士之一,應該是他最準確的定位。

一壺濁酒話相逢:只論三國與二戰,專一所以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