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藥飲片又惹禍?20藥企被立案調查

7月2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公告,26批次中藥飲片抽檢不合格。

20藥企被立案調查,涉事藥品召回

公告顯示:標示為四川科倫天然藥業有限公司、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仙鶴中藥飲片加工廠、哈藥集團世一堂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企業生產的26批次白礬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銨鹽。

對此次抽檢不合格的飲片,相關食藥監局已採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並要求企業暫停銷售使用、召回產品,

並進行整改。

總局要求對生產銷售不合格藥品的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三個月內公開對生產銷售不合格藥品相關企業或單位的處理結果,並及時報告相關情況。

藥材不好,藥會好嗎?

總局今年對於中藥飲片的抽檢力度很大,相應的,就發佈了很多關於中藥飲片不合格的公告,在整飭市場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關於此事的話題討論。

比如有讀者表示 “中藥材市場問題百出,

那我真想知道,涉及到的中藥製劑能合格?沖劑,丸劑,膠囊,注射劑沒問題?”

這個問題需要製藥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解讀,不過這或許也是總局發力監管的初衷。不過,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中藥飲片也被認為迎來了“黃金髮展期”。

加大監管力度,飲片迎來黃金髮展期

“國家加大飛檢力度,這個市場逐漸規範起來。不過,優質產品供應相對少,價格也會相對提升。”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優質優價會成為大趨勢。此外,政策紅利也將促進中藥飲片發展壯大。

2015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

國家監管持續收緊,中藥飲片屢登品質黑榜。

不過也可以注意到,中藥飲片在政策紅利刺激下,品質的提升,能夠使得其發展的更好。

生物易構|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耗材採購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