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點意思,傳說新廟的來歷真的和它有關……

新廟,東與准格爾旗毗鄰,西南與陝西省神(木)、符(穀)二縣接壤,坐落在㹀牛川畔一處1平方公里見方凸起的岩石平臺上。廟宇坐北向南,氣勢宏大。廟足下,三面環水,潺潺流淌,風景秀麗,

景色宜人。周圍生長著茂密的白楊綠柳和四季常青的松柏樹。每逢夏季,果花飄香,蝶舞蜂飛,美不勝收,素有花果山之稱。如此風水寶地是誰選中的呢?

相傳,新廟故址初建於清朝康熙年間。那是在西元1652年,七概溝住著一家名叫熱喜的蒙古貴族,他聽說五世達賴喇嘛到了北京,

便長長途跋涉趕往北京叩拜。達賴喇嘛看其一片虔誠,當即手撚佛珠,指點迷津,對他說:“你回去後修建一座召廟,招納僧徒,誦經占卜,求神拜佛,吃齋化緣,一定能風調雨順,過上好日子。”熱喜高興地返回後,四處傳播,八方佈施,並籌集資金,招來民工,很快在離家不遠處的三界塔建起了一座廟宇,叫蘇布日格廟。這座廟規模很小,

只有一個都嘎和幾間住房,

少量念經設備。有喇嘛六七人,主要為熱喜服務。後來又擴建了主殿和經卷院等設施。

到了一百年後的1752年,由於該廟喇嘛逐年增多,廟小且破爛不堪,急需修繕及增加設備。在此情況下,喇嘛們商議決定:與其整修還不如遷廟新建。於是,派人去青海塔爾寺求活佛看風水,定廟址。活佛將新建廟址選在布林都阿瑪(即布林洞門)。喇嘛們按照活佛的意思擇日在布林都阿瑪插下了系有紅綢子的奠基箭,

準備次日動工。

誰知第二天當工匠們趕來時,奠基箭不翼而飛。四下査尋,發現旁邊留下了星星點點的狐狸蹤跡。這立刻引起喇嘛們的注意,便跟蹤尋覓下去,終於在現在的新廟圪臺上找到了奠基箭。喇嘛們這才猛然發現,這裡倚山傍水,怪石嶙峋,綠樹成蔭,鴿飛鳥鳴,確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認定這是老天的安排,神靈的旨意,按此意行事,必然會通順大吉,

興旺發達。所以,再次議定就此開工建造。於是,他們從山西的偏關、陝西的神、府等地招來大批能工巧匠,于同年3月5日破土動工。經過7個月的艱苦勞動,到10月5日竣工。全部工程花費白銀83000兩。

廟建起後,大喇嘛根據其地形彎曲、錯落有致的特點,取名為陶亥召,亦叫熱希朋蘇圪嶺廟。由於人們的習慣,稱前蘇布日格廟為舊廟(即舊廟灣),而將新建的陶亥召叫新廟。

當時新廟的建築佈局合理,

結構謹嚴。大都嘎居中,兩側有對稱的東西都嘎,靠後有三層召、馬王廟,東邊有奶奶廟,南邊有五道廟,周圍10多座白塔由東向西一字排開,相互對應,使200多間整體建築物前後連貫,左右搭配,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其結構吸取了漢、蒙、藏傳統建築樣式的精華,白牆碧瓦,飛簷斗拱,雕樑畫棟,栩栩如生,堪稱一絕,確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品。

在這眾多的建築群中,三層召可謂是眼睛建築,但使人感到可惜的事發生了。傳說在同治年間,清政府腐敗墮落,寧夏回民立杆起義,多次南下征討清兵。有一次,一支叫東路團的隊伍路經新廟時,因駐紮廟宇與喇嘛們發生糾紛,一怒之下,放火燒了三層召。喇嘛們為了補建三層召,不惜代價,四處尋訪能工巧匠。後來在陝南的深山老林中訪得一位行家高手。此人仙氣繞身,氣度不凡,請他出馬才修復了三層召。然而,在“文革”中,又遭到破壞。它給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新廟建成後,從西藏請來一名資深活佛講經。這位活佛在拉薩學經達20年之久,學識淵博,講經說法,造詣很深。隨後,又派出70名喇嘛到准旗的准格爾召學習深造。這樣一來,新廟的聲譽馬上提升,遠近聞名。內蒙地區的察哈爾盟、烏蘭察布盟和昭烏達盟等地的喇嘛廟,紛紛派喇嘛前來這裡取經,公尼召第四世活佛伊希·丹增旺吉拉也曾在這裡入殿學經。到1863年,該廟的喇嘛人數發展到500人之多,並設立了完整的宗教機構。當時有活佛1人,葛根喇嘛1人,格斯貴喇嘛1人,經頭喇嘛4人,果尼爾喇嘛4人,尼拉巴喇嘛1人。朱日開廟、腦高不拉廟的宗教活動及喇嘛任免,均由該廟掌管。一年內念大經80次,小經日日念。殿堂內,香煙嫋嫋,經聲朗朗,神態各異的塑像仙氣飄逸,虔誠的僧徒們身披袈裟,吃齋念佛,雙手合十,頂禮膜拜,祈求上蒼保佑,年年五穀豐登,歲歲六畜興旺。

該廟每年正月十五日隆重舉辦的廟會,從建廟以來一直流傳至今。

——楊虎祥

☞【精彩往期】

編輯:薛晨慧 審核:田志強

但使人感到可惜的事發生了。傳說在同治年間,清政府腐敗墮落,寧夏回民立杆起義,多次南下征討清兵。有一次,一支叫東路團的隊伍路經新廟時,因駐紮廟宇與喇嘛們發生糾紛,一怒之下,放火燒了三層召。喇嘛們為了補建三層召,不惜代價,四處尋訪能工巧匠。後來在陝南的深山老林中訪得一位行家高手。此人仙氣繞身,氣度不凡,請他出馬才修復了三層召。然而,在“文革”中,又遭到破壞。它給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新廟建成後,從西藏請來一名資深活佛講經。這位活佛在拉薩學經達20年之久,學識淵博,講經說法,造詣很深。隨後,又派出70名喇嘛到准旗的准格爾召學習深造。這樣一來,新廟的聲譽馬上提升,遠近聞名。內蒙地區的察哈爾盟、烏蘭察布盟和昭烏達盟等地的喇嘛廟,紛紛派喇嘛前來這裡取經,公尼召第四世活佛伊希·丹增旺吉拉也曾在這裡入殿學經。到1863年,該廟的喇嘛人數發展到500人之多,並設立了完整的宗教機構。當時有活佛1人,葛根喇嘛1人,格斯貴喇嘛1人,經頭喇嘛4人,果尼爾喇嘛4人,尼拉巴喇嘛1人。朱日開廟、腦高不拉廟的宗教活動及喇嘛任免,均由該廟掌管。一年內念大經80次,小經日日念。殿堂內,香煙嫋嫋,經聲朗朗,神態各異的塑像仙氣飄逸,虔誠的僧徒們身披袈裟,吃齋念佛,雙手合十,頂禮膜拜,祈求上蒼保佑,年年五穀豐登,歲歲六畜興旺。

該廟每年正月十五日隆重舉辦的廟會,從建廟以來一直流傳至今。

——楊虎祥

☞【精彩往期】

編輯:薛晨慧 審核:田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