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楊修聰明絕頂,最終被曹操所殺,其實並不冤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楊修,字德祖,家世顯赫,其先祖楊喜是西漢的開國元勳,曾因追殺項羽有功,被授予赤泉侯,其祖輩中如楊敞、楊震、楊秉等人曾先後官至三公,父親楊彪也曾歷任過司空、司徒和太尉。

這個家族可謂是漢代的名門大族。

楊修入仕的時間很早,二十出頭就推薦為孝廉,擔任過郎中、丞相府倉曹屬主簿。二十五歲時就成了曹操幕府的重臣,“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即便如禰衡這樣的狂士,

也對楊修讚歎不已。

說到楊修的事蹟,很多人會想起著名的雞肋事件。這個故事在歷史上也曾真實存在。說是曹操征討漢中時,與劉備陷入拉鋸戰。有部下問曹操當天的口令,曹操脫口而出:“雞肋。”楊修聞訊後,馬上收拾行裝。有人不解其意,楊修說:“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不過,這次雞肋事件的後果如何呢?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後世的一些影視作品中,楊修都因為此時被曹操所殺,這個故事還曾入選中學語文的課文,流傳甚廣,不少人便錯誤地將其當成了歷史,

並因此得出了一個曹操忌才的看法。

不過,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儘管這個積累事件真實存在,楊修卻不但沒有被曹操所殺,甚至也沒有遭到曹操的任何處罰。歷史上的楊修之死,時間是在雞肋事件之後。

據《後漢書•楊震列傳》注引《續漢書》及《三國志•陳思王傳》注引《世語》等資料記載,楊修的真正死因在於他參與了曹操晚年的曹丕與曹植之間的爭嗣之鬥,是曹植的堅定支持者,為了將曹植拉上太子的寶座,楊修曾多次與曹丕進行較量。

《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曹丕曾以拉車運筐為由,將心腹吳質秘密接到宮中,商議對付曹植的辦法。楊修得知消息後,在曹操面前告狀。吳質讓曹丕將計就計,第二天仍用車拉著滿筐的錦帛進宮。楊修果然又在曹操面前告狀,結果反成了誣陷。

楊修還幹了件蠢事,這個故事同樣也出自《世語》,故事的起因是曹操對自己兩個兒子所做的一個測驗,派曹丕和曹植各自從不同的城門出城,同時曹操又暗中吩咐守衛城門的官員不準將二人放出城去。

曹操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和考驗自己的兩個兒子在面臨突發事件時候的反應。結果曹丕到達城門之後被守門的官吏攔住,只得老老實實折返而回。而曹植則因事先得到楊修的提醒,竟將守門官吏斬殺,奪門而出。一場原本很平常的智力測試,最後居然以血淋淋的代價結束,曹操非的惱怒,不久就將楊修以“交構”的罪名處死。

從以上的記載判斷,楊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被捲入了殘酷的立嗣之爭當中。在這場殘酷的宮廷鬥爭中,曹丕笑到了最後,曹植無疑是個失敗者。而作為曹植最堅定支持者之一的楊修,自然也就沒什麼好結果。他的死也標誌著這場立嗣之爭的最後終結。

楊修還幹了件蠢事,這個故事同樣也出自《世語》,故事的起因是曹操對自己兩個兒子所做的一個測驗,派曹丕和曹植各自從不同的城門出城,同時曹操又暗中吩咐守衛城門的官員不準將二人放出城去。

曹操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和考驗自己的兩個兒子在面臨突發事件時候的反應。結果曹丕到達城門之後被守門的官吏攔住,只得老老實實折返而回。而曹植則因事先得到楊修的提醒,竟將守門官吏斬殺,奪門而出。一場原本很平常的智力測試,最後居然以血淋淋的代價結束,曹操非的惱怒,不久就將楊修以“交構”的罪名處死。

從以上的記載判斷,楊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被捲入了殘酷的立嗣之爭當中。在這場殘酷的宮廷鬥爭中,曹丕笑到了最後,曹植無疑是個失敗者。而作為曹植最堅定支持者之一的楊修,自然也就沒什麼好結果。他的死也標誌著這場立嗣之爭的最後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