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4歲兒童敏感期之:我家有個“十萬個為什麼”?腫麼辦?孫瑞雪3招教你搞定

“為什麼要喝咳嗽糖漿”?

“因為你咳嗽了,需要一些藥來説明你回復健康”。

“為什麼我會咳嗽呢”?

“因為你在活動時著涼了,喝水也太少,所以咳嗽”。

“為什麼著涼了”?

“因為你活動時太劇烈,

所以除了很多汗,又沒有及時換衣服,所以著涼了”。

“為什麼我要劇烈運動”?

“我想可能是因為你跳蹦蹦床時想跳很高,所以運動比較劇烈”。

“為什麼我想跳很高”?

“因為你覺得跳的很高,你有成就感”?

“什麼是成就感呢”?

…………

所有的孩子都有問“為什麼”的時期。小孩子問得簡單一些,

很多大孩子的追問常使大人不知所措。

這些為什麼經常連續成串。每一個“為什麼”引導一種因果關係,成串的“為什麼”成了一個鏈條,因果關係是一種邏輯關係,當孩子用語言探索邏輯關係時,就發出了一連串的“為什麼”。“為什麼”也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一種表現。

面對家裡這個“十萬個為什麼”,家長該如何應對?

不能忽視或者轉移,要認真給出答案。忽視會打擊孩子的求知積極性,還有可能引發他們的負面情緒,讓他們感覺父母特別討厭自己!

一起尋找其他途徑。打不出來,如實的告訴孩子,並一起尋找獲得正確答案的途徑,如查《百科全書》,上網查等。這樣就給了孩子一個更多選擇的途徑和出口,對孩子未來的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

給出幾個答案供分析選擇。“這可能有好幾個原因,比如......你覺得是哪一個呢?”列舉出幾個可能的原因,讓孩子做出自己的判斷,並詢問他選擇的原因,可以鍛煉孩子自我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