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親子|10年:如果不是孩子,我一定不是現在的樣子

親子|10年:如果不是孩子,我一定不是現在的樣子

作者|淏淏媽媽(教育專欄作者、資深媒體人)

孩子舅舅家最近新添了小弟弟,看著小寶寶從出生到滿月的照片,心生歡喜。感覺跟淏淏小時候長得好像好像的呢。

找出淏淏小時候的照片,拉淏淏過來比較看:“你看,跟你小時候長得多像!”

淏淏:“嗯,是挺像呢!”就走開了。

舅舅家的小弟弟滿月,淏淏馬上迎來10歲生日。

時光好神奇!這個曾經的小嬰兒,是怎樣轉眼長成10歲的小少年的?

翻著照片,過往撲面而來。小少年瞄了幾眼,再不關注,只有為娘我在內心感慨萬千。

有孩子後,好像完全忘記掉沒有孩子時的生活狀態。印象中,那時我和我家先生,從北京東五環外坐那種兩節連在一起的搖搖晃晃的電車(那時地鐵好像只有一號線和二號線,並不發達),幾番倒車,跨越大半個北京城,終於到達內城什刹海旁邊的齊魯飯店,只為喝一碗正宗的山東羊湯,吃一個正宗的武大郎吊爐燒餅;週末看個電影、爬爬山、郊區小遊啥的。

有孩子後,徹底告別以前的生活狀態,那一篇如書頁翻過。偶爾想起來,自己都覺得那時候真是閑的!哈哈!

為母和為父之不同,有一點可能就在於,從這個天使還在肚子裡沒出生,為母者就愛得不得了,為父者可能大多從孩子出生,父愛才開始慢慢升騰。記得第一次孕檢,我很緊張地問醫生,大約在懷孕2周左右時,我看牙時多次照過X光牙片,

這種照牙片時的輻射會對孩子有影響嗎?醫生沒有正面回答,只說那個階段是大腦和心臟細胞高速分裂的一個階段,並淡淡說了一句:你如果有擔心,可以考慮不要這個孩子。或者到一定孕齡去協和醫院做羊水穿測,以排畸。要不要你自己決定。

我說了一句“謝謝”,用顫抖著的手費力合上病歷本,我的眼淚洶湧而下。醫生說:“可以不要這個孩子。”可一想起醫生說的話,

我的心痛就如刀割!這種痛是生命中從未經歷過的一種痛。孩子爸爸問我:“怎麼樣?”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有眼淚。過了很久,我終於可以向他轉述醫生的話。同時,我已經在內心做了決定:這個孩子,無論怎樣,無論他是否健全、是否健康我都是要的!沒有原因。這只是我內心的聲音。

懷抱中的嬰兒,即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曾經無法想像的天使的樣子: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是那麼地可愛,

一個笑笑的嬰兒讓你內心無限的溫柔和愛得以釋放,你的世界開始變得不一樣——沒有孩子時,絕對不會懂為什麼有了一個小孩,一切變得那麼不一樣!抱著溫溫軟軟的嬰兒,也抱著沉沉的責任。這個小孩,從此成為你一生甜蜜的負荷。

“養兒方知父母恩。”的確,對自己父母的更深理解也是從自己有了孩子才開始深深懂得。曾經叛逆、乖張的少年和青年時代,在有了孩子後,也逐漸翻過這篇書頁,對於父母,很多時候即使並不認同,我不會在言語上頂撞他們,能理解的理解,不能理解的就寬容。

“當初為什麼要生一個孩子?”我相信很多做了父母的人仍然會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是啊,為什麼,會生一個孩子?

只因為愛一個人,就會很自然地想生養一個孩子嗎?

如果說,生一個孩子是兩個人一生中的一個重大決定,那麼,這個決定無論有多慎重,都難以想像接下來要養一個孩子的過程有多艱難!一個天使般的嬰兒慢慢成長,蹣跚學步、呀呀學語,逐漸走進第一個叛逆期的“Terrible 2”,逐漸走進3歲入園的分離焦慮期,6歲入小學的艱苦的適應期,七八歲時的第二個叛逆期,每一天每一天的成長之痛不僅向孩子提出挑戰,更向家長提出挑戰。熊孩子既是上天派給我們的,那麼唯有勇敢面對,唯有好好陪他、愛他。

我在10年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在想這個問題。

現在逐漸有了一個答案:因為愛而生下一個孩子,孩子又讓我們更懂得愛。關於愛,關於成長,關於生命和慈悲,孩子教給我們的更多。

愛到底是什麼呢?

愛是付出,愛是包容,愛是陪伴,愛是全然的接納。愛是一起吃很多的飯,也是一起走很遠的路。

[美]艾·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說:如果我確實一個人,那麼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感謝我的孩子讓我愛他。感謝讓我愛他、愛世界、愛生活的這個小孩。10年,是孩子讓我更包容、更堅韌,內心更有力量。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孩子,我一定不是現在的樣子。

淏淏的畫作《小人國》。這個小人搭乘在蒲公英裡快樂飛翔。孩子,盡情飛翔吧,父母會全心祝福,全身而退。

再次翻看從出生第一天到10歲的照片。再次感慨萬千。

親愛的小孩,10歲快樂!繼續奮力的生長吧,離參天大樹還很遠呐。期待你仗劍走天涯的那一天。如果哪天累了,就記著回家,我和你老爸時刻張開雙臂擁抱你。

“養兒方知父母恩。”的確,對自己父母的更深理解也是從自己有了孩子才開始深深懂得。曾經叛逆、乖張的少年和青年時代,在有了孩子後,也逐漸翻過這篇書頁,對於父母,很多時候即使並不認同,我不會在言語上頂撞他們,能理解的理解,不能理解的就寬容。

“當初為什麼要生一個孩子?”我相信很多做了父母的人仍然會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是啊,為什麼,會生一個孩子?

只因為愛一個人,就會很自然地想生養一個孩子嗎?

如果說,生一個孩子是兩個人一生中的一個重大決定,那麼,這個決定無論有多慎重,都難以想像接下來要養一個孩子的過程有多艱難!一個天使般的嬰兒慢慢成長,蹣跚學步、呀呀學語,逐漸走進第一個叛逆期的“Terrible 2”,逐漸走進3歲入園的分離焦慮期,6歲入小學的艱苦的適應期,七八歲時的第二個叛逆期,每一天每一天的成長之痛不僅向孩子提出挑戰,更向家長提出挑戰。熊孩子既是上天派給我們的,那麼唯有勇敢面對,唯有好好陪他、愛他。

我在10年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在想這個問題。

現在逐漸有了一個答案:因為愛而生下一個孩子,孩子又讓我們更懂得愛。關於愛,關於成長,關於生命和慈悲,孩子教給我們的更多。

愛到底是什麼呢?

愛是付出,愛是包容,愛是陪伴,愛是全然的接納。愛是一起吃很多的飯,也是一起走很遠的路。

[美]艾·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說:如果我確實一個人,那麼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感謝我的孩子讓我愛他。感謝讓我愛他、愛世界、愛生活的這個小孩。10年,是孩子讓我更包容、更堅韌,內心更有力量。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孩子,我一定不是現在的樣子。

淏淏的畫作《小人國》。這個小人搭乘在蒲公英裡快樂飛翔。孩子,盡情飛翔吧,父母會全心祝福,全身而退。

再次翻看從出生第一天到10歲的照片。再次感慨萬千。

親愛的小孩,10歲快樂!繼續奮力的生長吧,離參天大樹還很遠呐。期待你仗劍走天涯的那一天。如果哪天累了,就記著回家,我和你老爸時刻張開雙臂擁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