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膽結石切膽百年,保膽呼聲高起!傳統與新技術碰撞,誰來主宰!

百年來,傳統的膽囊切除術已被公認為一種安全的、最有效的治療有症狀膽囊結石的方法。隨著高科技引入醫療領域。醫生的視野延伸至人體空腔臟器內,並且得到放大,借助電子膽道鏡可對膽囊腔內情況一覽無遺,

膽囊內任何細小的結石顆粒都能清除,這樣就達到鏡下取淨結石的程度了,大大減少了結石的殘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醫學專家再次發出保膽的呼籲:當前不是膽囊切除一統天下的時代了,保留膽囊的手術應該享受它應有的地位及作用,有功能的膽囊應該儘量保留。

369例保膽取石術後6年臨床隨訪分析:

目的瞭解CIT多鏡聯合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患者術後復發情況,探討CIT多鏡聯合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安全性、有效性及復發的相關因素。

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2月北京某某醫院符合標準369例保膽取石術住院患者臨床資料並進行隨訪。統計分析術後膽囊結石復發率及復發的相關因素。

結果共隨訪患者305例,隨訪率82.8%(305/369),隨訪時間最短為48個月,最長為72個月,總復發率為0.65%(2/305),單發膽囊結石及多發膽囊結石復發率分別為0%、0.6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多發膽囊結石、是否服用熊去氧膽酸膠囊與膽囊結石復發明顯相關,差異有顯著性(χ2值分別=1.042、1.589;P值分別=0.002、0.006)。單發結石基本取出是不再復發了。

結論通過3年的隨訪觀察,CIT多鏡聯合保膽取石術復發率較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

多發膽囊結石、是否服用熊去氧膽酸膠囊與結石復發密切相關,特別是對多發膽囊結石術後預防復發具有重要意義。

張寶善出席保膽取石大會

張寶善,曾任北京某醫院教授、研究員,曾三次赴日本帝京大學學習研修內鏡專業。主要從事膽道外科和內鏡外科專業,

是我國膽道鏡技術的開拓者,著名的內鏡專家。主張保留有功能的膽囊,切勿盲目切膽。

張寶善教授自1992年在全國率先領導部分醫院從事膽囊結石的內鏡保膽取石研究和探索,對於傳統的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的思維方法提出了疑問,對於著名的Langenburch“溫床理論”提出了挑戰。他有意識的在全國設計了有代表性地域醫院,北自內蒙,南至廣東,

西至西寧,中原為河南,河北,山東,北京,上海等13家醫院認真試點,嚴格規定手術操作規程和內鏡檢查方法,嚴格規定了術後隨訪的計畫。長達14年的臨床實踐證明:以往舊式的保膽取石術後復發率大部分為殘留率!是一項冤案!正式提出了Langenburch理論的局限性和忽視膽囊功能存在,可有可無的嚴重錯誤!

張寶善得出的結論,其實簡單概括就是,保膽取石之所以出現復發,最重要原因是因為膽結石沒有取乾淨,而不是說膽結石復發了,是那些殘留結石顆粒重新長成了大結石。其實保膽取石,每個醫院都說能做,它除了對專家技術要求外,對醫學設備要求更高,它直接決定了你的膽結石是否能取乾淨。

從切膽狂魔,到保膽取石聖手!

北京某醫院專家苗勇主任

大多數普通醫生為膽結石患者提供的治療方案。按照過去傳統的認識,加上許多醫院設備落後,常理醫學設備三年一更新,五年一大變。他們感覺膽結石又沒有更好的治療方式,因此,很多膽結石患者只能接受膽囊切除手術,做了“無膽英雄”。

北京市某醫院膽道外科中心苗勇主任解釋說,主張切膽,有歷史的原因。一個原因是,過去體檢不夠普及,很多人的膽結石致病原因不清楚,醫生如果無法取淨結石,出現殘留,患者可能再次殘留的結石變大。第二個原因是,過去沒有微創手術,如果做一個大手術取了膽結石後又復發,意味著病人還要再做手術。權衡做手術帶來的創傷、風險,醫生一般主張切了膽,一了百了。但從苗勇醫生所做的取石保膽手術資料看,復發率低於1%,回訪的結果是0.5%左右。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高。

苗勇醫生,跟膽石病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是國內最早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醫生之一。根據相關資料,這位元曾經的帶領腹腔鏡切膽手術量年達到1300多例的團隊負責人。也是患者和醫生口中的切膽狂魔,如今卻四處呼籲“有膽勝無膽”,他主張用CIT多鏡聯合保膽取石手術來代替部分膽囊切除手術,不是每個膽結石患者都必須切膽。

記者採訪的第二天,苗勇主任的醫師團隊有12台手術,其中11台是取石保膽手術。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認可了這個理念。事實上,作為北京市專業的膽結石醫院,接軌國際前沿技術,如此多的手術量和臨床資料,似乎更有說服力。

只需一個0.5cm的創口取淨結石

為什麼現在可以取石保膽?苗勇認為,還是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解釋。

首先,體檢的普及,讓很多膽結石的產生原因可以得到明確。“膽結石85%以上是吃出來的”,一些人生活習慣不好,早上不吃早餐,或者晚上大吃大喝,飲食過於油膩,膽固醇高等等。上面這些原因,都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膽結石復發的。女性膽結石患者比較多,其中一部分是孕期生理變化導致的膽結石,這個因素,是最容易控制的,孕期結束以後,身體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通常不會再復發結石。

第二個原因是手術方式的改變,過去的三十年,CIT多鏡聯合保膽取石手術從一種全新的手術方式,發展成今天非常成熟的手術。在傳統充氣腹腔鏡手術的基礎上,苗勇醫生創新了免充氣的多鏡膽囊手術,進一步減小手術創傷;他還探索了一套0.5cm創口手術技術,手術後,患者身上的手術疤痕可以小到幾乎看不見,非常適用愛美的女性患者。

苗勇認為,膽囊在消化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過去膽結石患者切除膽囊,是無奈之舉,以現在的手術技術來權衡利弊,取石保膽對於部分患者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而不是說膽結石復發了,是那些殘留結石顆粒重新長成了大結石。其實保膽取石,每個醫院都說能做,它除了對專家技術要求外,對醫學設備要求更高,它直接決定了你的膽結石是否能取乾淨。

從切膽狂魔,到保膽取石聖手!

北京某醫院專家苗勇主任

大多數普通醫生為膽結石患者提供的治療方案。按照過去傳統的認識,加上許多醫院設備落後,常理醫學設備三年一更新,五年一大變。他們感覺膽結石又沒有更好的治療方式,因此,很多膽結石患者只能接受膽囊切除手術,做了“無膽英雄”。

北京市某醫院膽道外科中心苗勇主任解釋說,主張切膽,有歷史的原因。一個原因是,過去體檢不夠普及,很多人的膽結石致病原因不清楚,醫生如果無法取淨結石,出現殘留,患者可能再次殘留的結石變大。第二個原因是,過去沒有微創手術,如果做一個大手術取了膽結石後又復發,意味著病人還要再做手術。權衡做手術帶來的創傷、風險,醫生一般主張切了膽,一了百了。但從苗勇醫生所做的取石保膽手術資料看,復發率低於1%,回訪的結果是0.5%左右。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高。

苗勇醫生,跟膽石病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是國內最早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醫生之一。根據相關資料,這位元曾經的帶領腹腔鏡切膽手術量年達到1300多例的團隊負責人。也是患者和醫生口中的切膽狂魔,如今卻四處呼籲“有膽勝無膽”,他主張用CIT多鏡聯合保膽取石手術來代替部分膽囊切除手術,不是每個膽結石患者都必須切膽。

記者採訪的第二天,苗勇主任的醫師團隊有12台手術,其中11台是取石保膽手術。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認可了這個理念。事實上,作為北京市專業的膽結石醫院,接軌國際前沿技術,如此多的手術量和臨床資料,似乎更有說服力。

只需一個0.5cm的創口取淨結石

為什麼現在可以取石保膽?苗勇認為,還是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解釋。

首先,體檢的普及,讓很多膽結石的產生原因可以得到明確。“膽結石85%以上是吃出來的”,一些人生活習慣不好,早上不吃早餐,或者晚上大吃大喝,飲食過於油膩,膽固醇高等等。上面這些原因,都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膽結石復發的。女性膽結石患者比較多,其中一部分是孕期生理變化導致的膽結石,這個因素,是最容易控制的,孕期結束以後,身體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通常不會再復發結石。

第二個原因是手術方式的改變,過去的三十年,CIT多鏡聯合保膽取石手術從一種全新的手術方式,發展成今天非常成熟的手術。在傳統充氣腹腔鏡手術的基礎上,苗勇醫生創新了免充氣的多鏡膽囊手術,進一步減小手術創傷;他還探索了一套0.5cm創口手術技術,手術後,患者身上的手術疤痕可以小到幾乎看不見,非常適用愛美的女性患者。

苗勇認為,膽囊在消化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過去膽結石患者切除膽囊,是無奈之舉,以現在的手術技術來權衡利弊,取石保膽對於部分患者來說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