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前半生》教給你的道理為什麼不靠譜?

“我不管什麼大公司,小公司,給我錢多的就是好公司。

“你一定要做的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後再考慮把任何人取代。”

“每一個買過東西的客戶,你都要記住他們的特點喜好,留下電話和電子郵箱,然後根據他們的特點給予他們精確的諮詢,而不是無差別的群發對待,這樣他們就有一種被奉為上賓,被重視差別對待的良好感受。”

“沒事的時候,膽子不要大,有事的時候,膽子不要小。”

這幾句臺詞來自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聽人念叨:“裡面講的道理太正確了,

你看了沒?你做創業輔導的,怎麼不寫寫?”

我當然不會主動追劇,更不會帶著學習的心態看電視,但這熱點一查,還真發現不少職場和商場的金句,可這些金句能做什麼用呢?我們來看美國著名的紀錄片《矽谷精英》的金句:本文首發公號德榮筆記

“矽谷高科技公司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每個工程師都找到能實現自己夢想的企業,只有統一的夢想才是合作的最佳紐帶。

“在這個高度分工合作的社會裡,把你的專業做到最好,會有數不清的資源和人脈像你靠攏。”

“自大工業時代之後,極速爆發的生產力能讓你把產品賣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所以越是能找到消費者的最大公約數產品,就越可能成功。”

“晴天修屋頂,雨天才能避雨,當現金流充足,運轉良好時,就是轉型的最佳時期。”

今天當然不是要做金句賞析,之所以舉出這2組8個句子,

更準確的說是8個口號,是因為如果沒有合適的契機,我們其實很難發現自己邏輯思維能力的不足,第二組其實不是什麼美國著名紀錄片的金句,而是我針對前四句從相反角度編的,《矽谷精英》這個名字也是我隨手編的。

如果你看到第二組語錄時,大腦就能迅速理清和第一組對應語錄的關係、衝突和各自的成立前提,那一定是過了基礎邏輯訓練這一關。可如果你看第一組語錄被說服了,

看到第二組居然又被說服了。。。

思考和辨別的能力無法一蹴而就,但辨別資訊來源的可靠性的能力卻可以快速習得,資訊是否足夠嚴肅、嚴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佈資訊的那個機構或個人承擔多大的風險,以及這個風險是能造成多大的損失。

把資訊來源的可靠性分級的做法由來以久,實際上這是進行任何科研工作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如果一篇論文開篇就是:“據小道消息稱。

。。”,那一定相當滑稽,從最可靠到最不可靠,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資訊源:

一、權威管道+權威作者

權威期刊發佈的,由權威專家發表的文章和書籍;權威期刊發佈的,由權威機構發表的資料。

對於期刊、大學、諮詢公司來說,最大的資產不是房子,也不是教授、研究員,更不是帳戶裡存了多少錢,而是聲望,對於任何領域的頂級期刊來說,日積月累的聲望能吸引更多的投稿,從更多的投稿中篩選更多的優秀文章,這些文章又為期刊帶來更多的聲望,以此生生不息,而期刊公司唯一要做的就是編輯、審核、發行,而這些成本甚至都要投稿人自己掏錢——版面費。

既然發佈不靠譜的論斷和資料,有可能自身聲望帶來極大損害,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自我監督欲望,因為這是保住金飯碗需要付出的為數不多的努力。這樣的期刊包括《美國經濟評論》、《哈佛商業週刊》,《快公司》、《連線》、《時代週刊》、《財富》、《外交政策》、《自然》等

二、非權威管道+權威作者

非權威管道發佈,權威專家發表的文章;非權威管道發佈,權威機構發表的資料和報告。

由非權威管道發佈的內容,品質的擔保人就只有作者自己而已,于上面的權威管道相比,少了一層擔保,於是可靠性隨著作者的知名度和權威性會有較大的偏差,默默無名的小期刊雜誌要爭取業內大牛入場常常需要支付不菲的稿費,這費用不但包括智慧財產權費,還包括因大牛入場為小雜誌帶來名聲的“聲望費”,聲望是最值錢的資源,本文首發公號德榮筆記。

三、知名媒體

與學術期刊相比,新聞類資訊發佈管道的嚴肅性要低很多,寫作的邏輯常常不嚴謹,常常能看到只為了表達情緒的文章,因為報刊雜誌的價值不是提供更正確的資訊,而是源源不斷的為讀者提供新鮮資訊,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往往也更容忍這裡出現的錯誤。

這是今天大部分普通民眾信服的“官方管道”,但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這些媒體少有嚴謹的,甚至大部分文章與事實是南轅北轍的。

四、中小媒體

這些管道的商業模式追求快速廣告變現,他們存在和發展的唯一指標就是閱讀量,為了增加閱讀量常常會使用聳動的標題、不實的內容、抓人眼球的圖片等,甚至常常標題與正文都不對應,只要你點擊文章,商家的目的就達到了。

五、虛構類內容

虛構類內容,如小說、電影、電視、漫畫、遊戲等。

前面4類管道都是在描繪客觀現實,或者聲稱自己在描繪客觀現實,但虛構類內容不是用來論證什麼的,而是用來欣賞和感受的。

前段時間在看一個很喜歡的辯論節目《奇葩說》,但是每次聽到某個表現不俗的辯手引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類小說時,我都有種抓狂的感覺,因為在金庸自己構建的精神世界裡,不管發生了什麼,對現實世界的論點都沒有證明力,這本質上像是在說:“我覺得你說的沒道理,因為我昨天夢到的不是這樣。”

越不真實的資訊,在實踐中使用就會遇到越大的阻礙,那些道理就越沒法用。如果你聊天中發現一個朋友想法奇特,TA理直氣壯地告訴你某某電影裡都是這樣啊,建議你趁早結束談話幹點正經事去。

從更多的投稿中篩選更多的優秀文章,這些文章又為期刊帶來更多的聲望,以此生生不息,而期刊公司唯一要做的就是編輯、審核、發行,而這些成本甚至都要投稿人自己掏錢——版面費。

既然發佈不靠譜的論斷和資料,有可能自身聲望帶來極大損害,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自我監督欲望,因為這是保住金飯碗需要付出的為數不多的努力。這樣的期刊包括《美國經濟評論》、《哈佛商業週刊》,《快公司》、《連線》、《時代週刊》、《財富》、《外交政策》、《自然》等

二、非權威管道+權威作者

非權威管道發佈,權威專家發表的文章;非權威管道發佈,權威機構發表的資料和報告。

由非權威管道發佈的內容,品質的擔保人就只有作者自己而已,于上面的權威管道相比,少了一層擔保,於是可靠性隨著作者的知名度和權威性會有較大的偏差,默默無名的小期刊雜誌要爭取業內大牛入場常常需要支付不菲的稿費,這費用不但包括智慧財產權費,還包括因大牛入場為小雜誌帶來名聲的“聲望費”,聲望是最值錢的資源,本文首發公號德榮筆記。

三、知名媒體

與學術期刊相比,新聞類資訊發佈管道的嚴肅性要低很多,寫作的邏輯常常不嚴謹,常常能看到只為了表達情緒的文章,因為報刊雜誌的價值不是提供更正確的資訊,而是源源不斷的為讀者提供新鮮資訊,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往往也更容忍這裡出現的錯誤。

這是今天大部分普通民眾信服的“官方管道”,但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這些媒體少有嚴謹的,甚至大部分文章與事實是南轅北轍的。

四、中小媒體

這些管道的商業模式追求快速廣告變現,他們存在和發展的唯一指標就是閱讀量,為了增加閱讀量常常會使用聳動的標題、不實的內容、抓人眼球的圖片等,甚至常常標題與正文都不對應,只要你點擊文章,商家的目的就達到了。

五、虛構類內容

虛構類內容,如小說、電影、電視、漫畫、遊戲等。

前面4類管道都是在描繪客觀現實,或者聲稱自己在描繪客觀現實,但虛構類內容不是用來論證什麼的,而是用來欣賞和感受的。

前段時間在看一個很喜歡的辯論節目《奇葩說》,但是每次聽到某個表現不俗的辯手引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類小說時,我都有種抓狂的感覺,因為在金庸自己構建的精神世界裡,不管發生了什麼,對現實世界的論點都沒有證明力,這本質上像是在說:“我覺得你說的沒道理,因為我昨天夢到的不是這樣。”

越不真實的資訊,在實踐中使用就會遇到越大的阻礙,那些道理就越沒法用。如果你聊天中發現一個朋友想法奇特,TA理直氣壯地告訴你某某電影裡都是這樣啊,建議你趁早結束談話幹點正經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