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何在談《悟空傳》:這個世界,我來過,我奮鬥過,我不在乎結局

偉大的故事,大多是悲劇。

只因此生此身,所知所思,永遠都在局限之中,不得自由。故事能給人最大的價值,就在於此——不是虛偽的勝利,而是認清現實之後,接納不可避免的缺憾。

有的主人公選擇了認輸,於是在看似完滿的結局之後,只留下他們悵然的背影。而另一種,則繼續抗爭不休,無需知道他們的末路,這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今何在的《悟空傳》就是這樣的故事,他在初版序裡說:“我心目中的西遊,就是人的道路。”在他看來,西天是所有人不可避免的歸宿,沒辦法選擇,也沒辦法回頭。

然而道路無窮,人生有限,想要在這磅礴世間看清點什麼,無異於盲人摸象。

然而仍要繼續求索下去,無論“這是堅強還是執迷不悟”。

今何在追尋答案的起點,在2000年春節。

央視新版《西遊記》的開播,讓原本很期待的他感到失望,“西游的主題根本就不是打妖怪”。照他自己的理解,“西遊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成自殺的謀殺”。

就此,

23歲的今何在開始在新浪網金庸客棧上,連載發表了《悟空傳》這部作品。“沒有這本書(《悟空傳》)的話,我可能會一直留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同一個單位,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下去吧。”

《悟空傳》使今何在一夜成名,從普通人變為了“暢銷作家”。“我或許會很平靜地度過一生,就像湖中的小船。而現在,你站在潮頭浪尖上,起伏進退其實並不由你選擇。”

今何在因此認識了“一些以前不敢想像會見到的人”。

2001年末,他應邀與王家衛、劉鎮偉合作,成為了澤東電影的簽約編劇,撰寫電影小說《天下無雙》,也參與了許多電影和項目策劃。

青年今何在創作《悟空傳》時,"IP"一詞還遠沒有今天這麼火熱。十七年後的2017年,頂著“網文第一IP”的光環,同名改編電影全國公映,已經人到中年的今何在,畢竟還是有了不同。

至截稿時,《悟空傳》票房已邁過5億,成為春季檔以來首周票房成績最好的國產片。

整部電影最值得肯定的部分是特效,幾場大戰的視覺效果都撐足了場面。

初版序裡,今何在寫到他是家裡的獨子,父母上班後他常只能一個人玩。年幼的他發明了一種遊戲,騎一輛兒童小三輪車,車輪沾上水,在客廳裡不停地轉圈。

這讓他產生了一種感覺,“這世界其實只是看起來很大,可實際上你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在這有限的幾平米空間中不停地劃圈”。今何在一直以來的衝動就源於此,

“想衝破什麼,想逃脫什麼”。

這個充滿孤獨感的遊戲,也為後來的《悟空傳》奠定了基調——孤獨和衝破藩籬的渴望。

這渴望後來也成就了他,現在今何在已經是集作家、編劇、遊戲架構師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斜杠青年。

今何在對此看得很淡,沒有人可以永遠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都在不斷地妥協和讓步,也沒有人可以真的任性。越長大你越會發現,不管你如何掙扎,如何逃脫,身邊總有新的邊界在等著你。

你飛得越高,限制你的界限就越多,最終還是不得不屈服於命運,這就是生活。

就今何在自己而言,他一直在做很多衝撞的嘗試。他說,自己的確沒有在一個方向上永遠地發展下去,但他就是這樣一個敢於嘗試的人,如果他只選擇其中一個方向,就可能沒有機會去嘗試其他的。

好比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有這孤獨和渴望的烙印。他們在《西遊記》裡被描寫得很隱晦,但在今何在的筆下,卻顯得很直白。

悟空是個帶點憤怒,帶點理想主義,同時又很悲觀,很絕望的有情有義的人;

唐僧是個探究宇宙的終極真理而不得的哲學家;

天蓬則是用表面的快樂掩飾著內心的痛苦,他獨自承受著再也不能和心愛的人相聚的苦;

沙僧因打碎了琉璃盞而從天神變成妖,他承受著再也不能重回神仙的苦……

每一個人物,今何在都賦予了他們獨立的靈魂和複雜的人性。這種細膩和衝突便構成了《悟空傳》的不同之處。

就比如悟空,他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人,當他大鬧天宮的時候,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去做,當時還是個很率真的孩子。

而在西遊途中,悟空明白了很多事情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做到,需要依賴他人,故此他也懂得了圓滑和世故,知道要和神仙打好關係,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

費盡千辛萬苦之後,悟空終於明白了,無論你有多強大,都改變不了命運。

但是——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正如初版序裡,今何在寫到的,所有人都沒有選擇地奔向同一個歸宿,所以這條路走得儘量精彩一些,學會做你自己,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

對於這部改變了自己人生的代表作,今何在並不認為自己需要再寫出超越它的作品。

“你怎麼和當年的自己如何比勝負?這不正是《悟空傳》中孫悟空所面對的難題?他永遠無法打敗自己。”

有書 X 今何在

Q1:請問您在寫作的過程中,是否有過放棄的念頭?

A: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有人說好,也有人說壞,中間停更過幾天,但是後來發現自己對《西遊記》這個作品,還是有很多想表達的,現在知道,其實這都是正常的。

Q2:每個人物的性格理念是什麼呢?

A:其實我在寫作的時候,並沒有想那麼多,後來,我像做閱讀理解一樣去理解這個作品,發現很多東西是你這20多年的經歷,這些都是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的,可能每個人物都有我的影子、我的理解,所以它和其他西遊作品有所不同。

Q3:您覺得自己是像悟空一樣,是個敢於突破界限的人嗎?

A:我覺得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吧,我在寫《悟空傳》的時候會想,為什麼悟空只能是這個樣子,為什麼唐僧不能是另外一種樣子,為什麼我一定要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為什麼我不能去走我喜歡的路,其實這種敢於,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

Q4:您覺得您做過的最勇敢的事,或者最突破限制的事是什麼?

A:其實現實生活都是很平淡的,沒有什麼特別突破限制的事情,如果有的話,就是我高中的時候,還是蹺課逃得比較多的,我比較喜歡和朋友們出去玩,去拍照。

那時候,和喻恩泰(《武林外傳》裡飾演呂秀才)還有一個人,我們三個好朋友一起蹺課,喻恩泰說我們可能天生就不甘平凡,高考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總有人選擇遊過去,也許大部分人都失敗了,但是少部分人冒險了,成功了,這也是一種突破吧。

Q5:世人皆談《悟空傳》,您覺得《悟空傳》可以代表您嗎?

A:一個人應該很難用一本書來代表吧,這本書寫完之後,它就有了它獨立的靈魂,不需要總是跟我綁在一起,可能每個人都能看到不同的《悟空傳》,希望更多的人在這本書裡找到共鳴吧。

Q6:我們很多書友都叫您小猴子,您喜歡這種稱呼嗎?

A:大部分都叫猴子,沒有小吧,這就是一種昵稱,還挺好的。

Q7:書中有很多讓人感覺到撕裂的內容,您在寫作過程中有沒有寫不下去的時候?

A: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寫很多很悲的內容吧,大家看到書感到難過,是在書裡看到了自己,並非這本書有多催淚,作品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

Q8:你有沒有看到漂亮的女孩子給人家遞紙條啊?

A:啊……都是別人給我遞紙條,哈哈哈。

Q9:有書友問您,是不是真的吃了唐僧肉,為什麼能還是這麼年輕?

A:我自己沒有任何保養吧,也沒有用面膜或者什麼東西,如果有的話,可能就是睡到自然醒吧……

如何逃脫,身邊總有新的邊界在等著你。

你飛得越高,限制你的界限就越多,最終還是不得不屈服於命運,這就是生活。

就今何在自己而言,他一直在做很多衝撞的嘗試。他說,自己的確沒有在一個方向上永遠地發展下去,但他就是這樣一個敢於嘗試的人,如果他只選擇其中一個方向,就可能沒有機會去嘗試其他的。

好比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有這孤獨和渴望的烙印。他們在《西遊記》裡被描寫得很隱晦,但在今何在的筆下,卻顯得很直白。

悟空是個帶點憤怒,帶點理想主義,同時又很悲觀,很絕望的有情有義的人;

唐僧是個探究宇宙的終極真理而不得的哲學家;

天蓬則是用表面的快樂掩飾著內心的痛苦,他獨自承受著再也不能和心愛的人相聚的苦;

沙僧因打碎了琉璃盞而從天神變成妖,他承受著再也不能重回神仙的苦……

每一個人物,今何在都賦予了他們獨立的靈魂和複雜的人性。這種細膩和衝突便構成了《悟空傳》的不同之處。

就比如悟空,他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人,當他大鬧天宮的時候,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去做,當時還是個很率真的孩子。

而在西遊途中,悟空明白了很多事情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做到,需要依賴他人,故此他也懂得了圓滑和世故,知道要和神仙打好關係,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

費盡千辛萬苦之後,悟空終於明白了,無論你有多強大,都改變不了命運。

但是——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正如初版序裡,今何在寫到的,所有人都沒有選擇地奔向同一個歸宿,所以這條路走得儘量精彩一些,學會做你自己,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

對於這部改變了自己人生的代表作,今何在並不認為自己需要再寫出超越它的作品。

“你怎麼和當年的自己如何比勝負?這不正是《悟空傳》中孫悟空所面對的難題?他永遠無法打敗自己。”

有書 X 今何在

Q1:請問您在寫作的過程中,是否有過放棄的念頭?

A: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有人說好,也有人說壞,中間停更過幾天,但是後來發現自己對《西遊記》這個作品,還是有很多想表達的,現在知道,其實這都是正常的。

Q2:每個人物的性格理念是什麼呢?

A:其實我在寫作的時候,並沒有想那麼多,後來,我像做閱讀理解一樣去理解這個作品,發現很多東西是你這20多年的經歷,這些都是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的,可能每個人物都有我的影子、我的理解,所以它和其他西遊作品有所不同。

Q3:您覺得自己是像悟空一樣,是個敢於突破界限的人嗎?

A:我覺得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吧,我在寫《悟空傳》的時候會想,為什麼悟空只能是這個樣子,為什麼唐僧不能是另外一種樣子,為什麼我一定要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為什麼我不能去走我喜歡的路,其實這種敢於,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

Q4:您覺得您做過的最勇敢的事,或者最突破限制的事是什麼?

A:其實現實生活都是很平淡的,沒有什麼特別突破限制的事情,如果有的話,就是我高中的時候,還是蹺課逃得比較多的,我比較喜歡和朋友們出去玩,去拍照。

那時候,和喻恩泰(《武林外傳》裡飾演呂秀才)還有一個人,我們三個好朋友一起蹺課,喻恩泰說我們可能天生就不甘平凡,高考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總有人選擇遊過去,也許大部分人都失敗了,但是少部分人冒險了,成功了,這也是一種突破吧。

Q5:世人皆談《悟空傳》,您覺得《悟空傳》可以代表您嗎?

A:一個人應該很難用一本書來代表吧,這本書寫完之後,它就有了它獨立的靈魂,不需要總是跟我綁在一起,可能每個人都能看到不同的《悟空傳》,希望更多的人在這本書裡找到共鳴吧。

Q6:我們很多書友都叫您小猴子,您喜歡這種稱呼嗎?

A:大部分都叫猴子,沒有小吧,這就是一種昵稱,還挺好的。

Q7:書中有很多讓人感覺到撕裂的內容,您在寫作過程中有沒有寫不下去的時候?

A: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寫很多很悲的內容吧,大家看到書感到難過,是在書裡看到了自己,並非這本書有多催淚,作品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

Q8:你有沒有看到漂亮的女孩子給人家遞紙條啊?

A:啊……都是別人給我遞紙條,哈哈哈。

Q9:有書友問您,是不是真的吃了唐僧肉,為什麼能還是這麼年輕?

A:我自己沒有任何保養吧,也沒有用面膜或者什麼東西,如果有的話,可能就是睡到自然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