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人還在看天,中國的量子通信商業化已然開跑

5月17日,合肥,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模型亮相中博會。

一部其貌不揚的黑色電話,出現在濟南市多個單位的業務部門。在檢察院系統,對一些貪腐案件調查進行資訊溝通時,通過它可以保證資訊安全性,不存在洩露或竊聽;一些政府部門在政務資訊的溝通中,通過它可以做好機要資訊安全保護……

隨著中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濟南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下稱濟南專網)完成第一階段測試,上述場景不再神秘。因為在濟南數百平方公里內的近30個黨政部門,

將依靠這個專網進行保密通信。更深層的意義在於,以保密性和安全性為標籤的量子通信,終於邁出了商業化的一步。

“這並不是容易的一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中科院量子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周飛博士坦言,在先後啃下技術、工程化兩大“硬骨頭”之後,量子通信迎來第三塊“硬骨頭”——投入巨大的量子通信專網能否告別政府給養,

在市場中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周飛說,“一切都在探索之中。”

飲“鴆”不怕 甘之如飴

“有一口井,大家都想喝到其中甘甜的井水,但是不幸的是,這井裡混合了一種毒液,必須把毒液蒸餾掉才能盡情飲用健康的井水。那麼問題來了:蒸餾掉多少合適呢?”清華大學教授、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向斌這個有趣的比喻,指向了量子通信在工程化之前遇到的第一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