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曹文軒:讓孩子們讀那些能“打精神底子的書”

曹文軒將讀繪本視為一個人的精神底子工程。他說,天下的書分兩種,一種是打精神底子的書,一種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後再閱讀的書……一種低下的閱讀趣味、閱讀姿態一旦確定,

就從此無法改變!

繪本是一個人的精神底子工程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孩子在三到五歲的階段,缺乏繪本的閱讀。在歐洲、日本等國,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會消耗掉大量的繪本,看上去滿倉滿穀;國外從事兒童文學寫作的人,

大都與繪本有關。

我在義大利博洛尼亞書展上,曾看過一面巨大的牆,上面用膠條和圖釘,釘滿了插畫家的聯繫方式和插畫小樣。可見,繪本在世界上是一個多大的市場,有那麼多的人在找活兒幹。然而,中國孩子缺失這樣的閱讀環境,已經有太多的年頭了。我以為,這是值得我們深深遺憾的。

我將繪本視為一個人的精神底子工程。在我看來,天下的書分兩種,一種是打精神底子的書,

一種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後再閱讀的書。

這是一個圖書極大豐富、氾濫的時代,卻又是一個閱讀品質嚴重下降的時代。在如此情況之下,我們需要對繪本的意義有更廣泛、更深刻的理解。趁孩子還未長大,還未被那些亂七八糟的書包圍之前,我們趕緊讓他看繪本。

繪本的根本意義, 在於給一個人的成長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礎。

何為繪本?

繪本並非小巴掌童話的插圖本,它的文字簡略,但構思絕對精巧、精緻、精美。

一般來說,繪本的文字和圖畫是相輔相成的。繪本作家在進行文字書寫的時候,時刻要想到畫有何為,不能獨立擔當全部的敘述。而繪本的文字故事,是由圖和文共同圓滿完成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繪本的文字就是簡單枯燥的,

也不意味著離開圖畫,文字就不能單獨存在。

一般來說,這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離開了圖,文字就毫無意義,成為沒有精氣神的文本;一種是離開了圖,文字依然可以作為獨立的文本進行欣賞。

事實上,《愛心樹》、《月光下的貓頭鷹》等繪本的文字是可以獨立存在的。

即將收入新版語文教材的《花婆婆》就是完美的、獨立的文字。米切爾·恩德與他人合作的繪本,文字也是可以獨立欣賞的。

繪本的形式五花八門,但無論如何繁雜,有一點是不變的:構思別出心裁,極其巧妙,並非從前的童話作者一轉身,馬上就能完成的。在我們還未改變一般童話寫作的思路之前,根本就不會有優秀的繪本構思誕生。

那些被我們口口相傳的圖畫書,令我們叫絕的就是它的構思,它是一個點子。這個點子體現了人類的想像力和智慧。

幾乎每一本這樣的圖畫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也就是一遍閱讀,就能立即被複述,極其單純。但這種單純,恰恰是我們難以抵達的境界。單純的背後,是書寫者的思路、思想、知識、美學、哲學等的綜合。區區千言,甚至是百言、幾十言,但背後的功夫絕非一日養就。

一本繪本,雖是能量儲蓄之後短暫而華麗的爆發,但我認為,繪本並不只是兒童文學作家才能完成的。一切有力量的人、有功底的人,只要他明白了何為繪本,都有可能成就成功的書寫。

繪本何為?

繪本這種物質,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何為物質,何為物質之美。

通常,繪本都用紙講究、裝幀精美,甚至有一點點鋪張和揮霍財富。那麼好的紙,只在上面著墨少許,就翻過一頁,真有一點“暴殄天物”。高貴的美學、氣勢開闊的思路,氣度非凡的揮霍,而內容則是大善、大美、大智慧。

大善者,比如《愛心樹》、《月下的貓頭鷹》;大智慧者,比如《小黑魚》、《爺爺一定有辦法》。

“在《小黑魚》中,那充當眼睛的小黑魚就是智者,它的智慧是大智慧。”

“《爺爺一定有辦法》中,靈魂閃耀是在最後一刹那。毯子破了,做成外套;外套破了,做成背心;背心破了,做成領帶;領帶破了,做成手帕;手帕破了,做成紐扣,然而——紐扣卻丟失了,看來一切再也無法進行下去了,思路突然朝向另外一個方向……”

我曾給繪本下過一個定義,繪本是離哲學最近的一種門類。它所回答的,是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態的問題。

“比如,我給中少社創造的圖畫書——《羽毛》,是我寫的文字,插畫家是巴西著名畫家羅傑·米羅。創作完這本圖畫書不久,他就獲得了安徒生獎。今年我和他在義大利博洛尼亞書展上相遇,4月10日宣佈我獲得安徒生獎之後,我跟他說:《羽毛》給我們兩個都帶來了好運氣。《羽毛》的主題就充滿了哲學意味。”

繪本的目的,不是為了哄小孩安然入睡。實際上,人們聆聽繪本的那一刻起,他們就開始走向了精神的人生、偉大的生命和高貴的人格。

當然,這一切用的是他自己的方式,是繪本的方式——這是一種獨特的方式,要心領神會地把握這種方式,有太大的難度。

難度究竟有多大?海德格爾的“存在於時間”的難度有多大,它的難度就有多大,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對繪本如此著迷的原因。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由無數人一起來完成的,而不僅僅只有他們的父親和母親。繪本的作者,是一切享用繪本的孩子的父親或母親。這位作者的繪本如果發行了100萬冊,那就意味著,他至少有100萬個孩子。

天才的詩人海子說,從明天起,備馬、劈柴、周遊世界,做一個幸福的人。我們說,從明天起,去做一個幸福的人,去做繪本。

令我們叫絕的就是它的構思,它是一個點子。這個點子體現了人類的想像力和智慧。

幾乎每一本這樣的圖畫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也就是一遍閱讀,就能立即被複述,極其單純。但這種單純,恰恰是我們難以抵達的境界。單純的背後,是書寫者的思路、思想、知識、美學、哲學等的綜合。區區千言,甚至是百言、幾十言,但背後的功夫絕非一日養就。

一本繪本,雖是能量儲蓄之後短暫而華麗的爆發,但我認為,繪本並不只是兒童文學作家才能完成的。一切有力量的人、有功底的人,只要他明白了何為繪本,都有可能成就成功的書寫。

繪本何為?

繪本這種物質,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何為物質,何為物質之美。

通常,繪本都用紙講究、裝幀精美,甚至有一點點鋪張和揮霍財富。那麼好的紙,只在上面著墨少許,就翻過一頁,真有一點“暴殄天物”。高貴的美學、氣勢開闊的思路,氣度非凡的揮霍,而內容則是大善、大美、大智慧。

大善者,比如《愛心樹》、《月下的貓頭鷹》;大智慧者,比如《小黑魚》、《爺爺一定有辦法》。

“在《小黑魚》中,那充當眼睛的小黑魚就是智者,它的智慧是大智慧。”

“《爺爺一定有辦法》中,靈魂閃耀是在最後一刹那。毯子破了,做成外套;外套破了,做成背心;背心破了,做成領帶;領帶破了,做成手帕;手帕破了,做成紐扣,然而——紐扣卻丟失了,看來一切再也無法進行下去了,思路突然朝向另外一個方向……”

我曾給繪本下過一個定義,繪本是離哲學最近的一種門類。它所回答的,是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態的問題。

“比如,我給中少社創造的圖畫書——《羽毛》,是我寫的文字,插畫家是巴西著名畫家羅傑·米羅。創作完這本圖畫書不久,他就獲得了安徒生獎。今年我和他在義大利博洛尼亞書展上相遇,4月10日宣佈我獲得安徒生獎之後,我跟他說:《羽毛》給我們兩個都帶來了好運氣。《羽毛》的主題就充滿了哲學意味。”

繪本的目的,不是為了哄小孩安然入睡。實際上,人們聆聽繪本的那一刻起,他們就開始走向了精神的人生、偉大的生命和高貴的人格。

當然,這一切用的是他自己的方式,是繪本的方式——這是一種獨特的方式,要心領神會地把握這種方式,有太大的難度。

難度究竟有多大?海德格爾的“存在於時間”的難度有多大,它的難度就有多大,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對繪本如此著迷的原因。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由無數人一起來完成的,而不僅僅只有他們的父親和母親。繪本的作者,是一切享用繪本的孩子的父親或母親。這位作者的繪本如果發行了100萬冊,那就意味著,他至少有100萬個孩子。

天才的詩人海子說,從明天起,備馬、劈柴、周遊世界,做一個幸福的人。我們說,從明天起,去做一個幸福的人,去做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