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山樂亭:無悔的青春——我的代課生涯


題圖來自網路,和本文無關

作者: 曦陽梅子

在這秋高氣爽碩果累累的金秋時節,

我們即將迎來第29個教師節。

“十幾年的代課生涯雖然付出了我的青春年華,失去了我的一些珍貴的東西以及經濟上的利益,而我卻得到了別人想得到而得不到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我的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滿足,或許以後我離開了學校,但這段難忘的時光將深深的銘刻在我的記憶裡,將來乃至以後當我回憶起這段往事時,

不至於因為年輕的時候虛度年華而痛苦,也不至於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是我在鄉第十個教師節大會上作為代課教師代表發言的一段話。二十年過去了,回想起當時的景況,我依然沉浸在一種炙熱的情感裡不能自拔。

我曾經是一名代課教師。1971年初中畢業,文革打碎了我的求學夢,儘管我的願望是那樣的強烈,可終究改變不了既定的事實,回鄉務農。

一九七六年的開春,

在省城工作的家兄突然來信告知生病,當時身為民辦教師的嫂子向老校長請假前去看望,這樣,學校要找個代課的,那年在老校長的提議下,我走進了家鄉這所百年小學校,一干就是二十四年,直到兩千年全部代課教師被辭退。

代課教師既不是地道的農民,也不是純粹的教師職業,可是,雖然不是地道的農民,可還是靠責任田吃飯,每月五十元的代課費根本解決不了溫飽;雖然不是正式教師,

也要履行教師的一切指責,來不得半點虛偽和懈怠。

既然選擇了這份不是職業的職業,良知告訴我,只要學生叫你一聲老師,你就得承擔起一種神聖的教師職責,一心一意,腳踏實地的把它幹好,幹一行愛一行,切實做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在漫長的代課流年裡,我的大部分或者說我的整個青春年華都在教育這塊陣地上度過,試問,人生有幾個二十年,

現在,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有多少艱辛,多少痛苦,多少歡樂相伴我走過,於是,便產生幾分認識,幾分感想,幾分體會。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的這句名詩,是當年教師工作的真實寫照。

曾記得,那一年,我是一年級的班主任,手把手的教孩子們寫字,力求用標準的普通話教孩子們讀書。為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買來彩紙,利用業餘時間,做成朵朵小紅花,

給每個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佩戴胸前,學生高興,家長高興,老師更高興,因為同學們你趕我,我超你的學習勁頭使得那一年縣級期末統考一年級成績名列全鄉同行班第一名。

曾記得那一年,我是三年級班主任,輔導學生數學競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結果拿了全鄉一等獎。

曾記得那一年,領導讓我擔任六年級班主任教語文,面對的是初考,壓力大,動力大,備課廢寢忘食,挑燈夜戰,教課認真求實,一絲不苟。最後,畢業班考取初中的成績仍居全鄉同行班第一名……

有成績,就會有付出。

忘不了,為了輔導後進生的學習,提高後進生的成績,總是最後一個走出校門,也是最早一個走進校門。

忘不了,一講課,就忘了時間,忘了去看望生病的母親;一講課,就忘了給女兒的承諾:星期天帶女兒進縣城。

忘不了,每年的7天的麥假,沒歇過一天,旨在輔導畢業班升初中考試,使得責任田的莊稼“草盛豆苗稀”。

忘不了那一年的麥秋,初考結束後,全村的小麥都割完了,唯有我一家的小麥沒有收割,當我來到麥田,看到的是大雨過後麥穗上已經長出了麥芽。(那些年用鐮刀割麥子)

忘不了,那一次,母親幫我拾棉花,我答應母親下班後去接她,可為了輔導學生,早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等走出校門,突然想起,此時已是華燈初上之時了。騎車猛蹬,半路上看見前面一模糊的身影,我問:“媽,是你嗎”母親抱怨道:“怎麼才來呀,我背著袋子歇了幾歇了,氣都喘不來。”我無語內疚,淚流臉頰,此時想起,淚溢眼眶……

鄉親們曾經問我,掙那點錢,圖什麼呀?我不好回答,只是報以微笑。其實,答案在我心裡,那就是:熱愛這個職業,熱愛孩子們。

時過境遷,早已離開教師崗位的我,對於那年那月那日的無謂付出終生不悔,因為,我得到了最最珍貴的精神食糧,我的學生桃李滿天下,並以此為榮,一生受益。

寫在2013年第29個教師節之前

挑燈夜戰,教課認真求實,一絲不苟。最後,畢業班考取初中的成績仍居全鄉同行班第一名……

有成績,就會有付出。

忘不了,為了輔導後進生的學習,提高後進生的成績,總是最後一個走出校門,也是最早一個走進校門。

忘不了,一講課,就忘了時間,忘了去看望生病的母親;一講課,就忘了給女兒的承諾:星期天帶女兒進縣城。

忘不了,每年的7天的麥假,沒歇過一天,旨在輔導畢業班升初中考試,使得責任田的莊稼“草盛豆苗稀”。

忘不了那一年的麥秋,初考結束後,全村的小麥都割完了,唯有我一家的小麥沒有收割,當我來到麥田,看到的是大雨過後麥穗上已經長出了麥芽。(那些年用鐮刀割麥子)

忘不了,那一次,母親幫我拾棉花,我答應母親下班後去接她,可為了輔導學生,早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等走出校門,突然想起,此時已是華燈初上之時了。騎車猛蹬,半路上看見前面一模糊的身影,我問:“媽,是你嗎”母親抱怨道:“怎麼才來呀,我背著袋子歇了幾歇了,氣都喘不來。”我無語內疚,淚流臉頰,此時想起,淚溢眼眶……

鄉親們曾經問我,掙那點錢,圖什麼呀?我不好回答,只是報以微笑。其實,答案在我心裡,那就是:熱愛這個職業,熱愛孩子們。

時過境遷,早已離開教師崗位的我,對於那年那月那日的無謂付出終生不悔,因為,我得到了最最珍貴的精神食糧,我的學生桃李滿天下,並以此為榮,一生受益。

寫在2013年第29個教師節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