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晶報評:法治是城市的靈魂與基石

為紀念民法總則通過,同時為下一步公眾學習民法典打基礎,

龍華區委、區政府將與市司法局共建一座民法主題公園。據悉,該公園將是全國第一座以民法為主題的公園。

民法典被稱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市場經濟和公共文明建設密切相關。作為一個興起於市場經濟大潮、追求一流法治的城市,這樣一座主題公園,體現的是深圳一種越來越堅定的法治自覺。

應該說,建主題公園是一種很好的普法方式。

比起普法書本抑或普法課堂、講座,主題公園更能寓教於樂,使人在休閒遊玩之際不經意間就接受了法治的薰陶。如果說花草植被是輕盈的,法律條文是厚重的,法治主題公園則融這樣的輕盈與厚重于一體,成為一種新的城市人文思想景觀。

據悉,民法主題公園建設內容將涵蓋民法理念、國際和我國民法發展歷程、民事活動應遵循的原則、民法知識、民法名人簡介、民法警句格言、民法常用法律規定等,

並根據民法典編纂中各分編內容設立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法編和繼承編等各專題展示平臺,通過文化長廊、雕塑、石刻、廣場大事記等傳統傳播載體,以及法治微電影、移動媒體機、語音自動解讀等新興傳播載體,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受眾進行多樣化傳播。

事實上,儘管法國大思想家盧梭說過這樣的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

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但反過來理解,將法律條文刻在大理石上,使之時常與公眾見面,是不是也有助於它刻進公眾的內心?建樹起他們的精神信仰,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大家熟悉的《漢謨拉比法典》,就是因為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而得以不朽的。

據瞭解,該公園將向社會公開徵集建設方案,並邀請公眾參與對入圍方案的評議及提出設計創意——這種與公眾互動的過程,

也是一種普法的過程,是公眾法律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的過程。法治是最大的善治,是城市的靈魂與基石,是深圳走向真正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的助推器,這個主題公園是深圳信奉的這一理念的又一個注腳。

來源: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