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完善退市制度是A股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上週末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十分重要,會議高瞻遠矚地對未來幾年金融行業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

作為五年一度的工作會議,具有長遠的考慮。現在我國實體經濟現在處於轉型期,而傳統上我國企業主要融資方式來自于銀行貸款,也就是說主要依靠間接融資發展,直接融資占比素來較低。近年來,部分企業開始發行債券,股票直接融資比例已經在不斷提高了,可以預想在將來直接融資比例不斷提高是金融發展的必然。
因為金融的存在就是要對於實體經濟提供足夠的支援,如若不然,金融市場也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例如美國的企業大都依靠債券、股票進行融資發展,而美國的股市卻依然保持牛市的發展現狀。我認為,要想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其前提就是擁有一個良好繁榮發展的資本市場。如果A股市場低迷不振,那麼企業的股票則發行不出;債市比較低迷,則債券發行也十分困難,

所以何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呢?所以會議提出的“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其實是在對股市,債市定位較高的基礎上提出的。

A股市場要想長遠發展不是通過停止發股票,而應該形成良好公平的交易制度,打擊內幕交易,只有通過打擊內幕交易者,將其驅逐出市場,普通投資者才會有賺錢的機會。魯迅先生說過fair play,只有公平的交易環境,才會促進良性競爭發展。近半年退市股票數量創歷史新高,

退市股票數量的增加,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對於那些內幕交易,欺詐上市及業績連年虧損沒有扭轉希望的公司退市,可以使得一些正當競爭公司留在股市,通過優勝劣汰來促進股市長遠發展。

從美國股市發展的100多年來看,現在美國股票的數量並不多,在過去15年裡,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從頂峰時期的7459家降至3831家,雖然總市值在擴大,但上市公司的數量卻與20世紀70年代相近,

現在美國市場與A股股票數量大體一致。什麼原因呢?重要方面就是每年退市和上市股票數量的差不多,甚至退市公司數量更多,在新鮮血液進來的同時,淘汰業績較差的公司,從而把有長期競爭力的公司留在股市。

A股過去有著“炒差,炒新,炒小”的習慣,這是源於一些ST類股票有可能會被借殼上市,甚至一些沒有資產的公司可以通過“賣殼”出售十幾個億,

這一點是十分不合理的。這樣一方面會滋生內幕交易,知道消息的人提前埋伏等到借殼上市以後賺10倍以上,從而賺得在高位接盤的中小散戶的錢;另一方面也會使得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十分不健康,使得他們不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不去研究公司的實際價值,而是去賭這個公司能不能借殼上市,或者通過打聽消息炒作ST類股票。這樣會導致價值投資很難在市場上風行起來,現在通過讓這些績差公司直接退市,使得“借殼上市”難度增大,根據最新監管要求,“借殼上市”實行等同於IPO的嚴格條件。投資者將會認識到炒績差股可能血本無歸,有可能炒到退市股,從而促使大家買入價值股。

在過去一年,我一直宣導大家購買藍籌價值股遠離小盤股,績差股,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歷股災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監管層都會去選擇買有業績有價值的股票。只有有業績的股票才能成為投資的常青樹,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沒有及時糾正到這種觀念上,仍然選擇買績差股,這樣很可能會吃大虧。這是大家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在以後,退市制度還會進一步加強,績差股連續3年虧損會直接退市,買績差股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現在的市場和以往的市場已經不一樣了,A股呈現港股化,美股化的特徵。大家要認識到,價值投資不會只是階段性的特徵,而是會成為未來主導的投資理念,價值股會享受估值的溢價,而績差股則會受到折價。如果還是持有績差股的話,即使有虧損也要及時的“割肉”換到一些藍籌股上,這樣才能在市場上漲時盈利。這一輪的慢牛就是藍籌股的慢牛,而很多小盤股還會繼續下跌。

具體到令人憂心忡忡的創業板,創業板指數從4000點跌到現在1600多點,可以說泡沫擠得差不多了,但還不能確認完全見底。在2015年上半年,我在一些論壇上都明確看空創業板,因為我認為當時創業板泡沫太大,達到120倍以上,講的故事不能變成實際的業績,最終會走向泡沫破裂。那麼創業板指數跌到多少才能真正到底?我在年初曾回答投資者提問,並講解了邏輯:按近三年40%年均盈利增長來算,現在創業板指數的1500點相當於當年585點,就是2013年創業板啟動時的點位,也就是說下跌的極限位置在1500點左右,現在已經跌到1600多點。當然,創業板指數下跌10%,一些業績差的個股,可能會下跌更多。創業板中報業績多數較差,這也是近期創業板指數大跌的重要原因。兩年多來,我一直堅定看空創業板,現在還難言真正見底,下半年A股主要投資機會仍然集中在主機板上。

現在通過讓這些績差公司直接退市,使得“借殼上市”難度增大,根據最新監管要求,“借殼上市”實行等同於IPO的嚴格條件。投資者將會認識到炒績差股可能血本無歸,有可能炒到退市股,從而促使大家買入價值股。

在過去一年,我一直宣導大家購買藍籌價值股遠離小盤股,績差股,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歷股災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監管層都會去選擇買有業績有價值的股票。只有有業績的股票才能成為投資的常青樹,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沒有及時糾正到這種觀念上,仍然選擇買績差股,這樣很可能會吃大虧。這是大家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在以後,退市制度還會進一步加強,績差股連續3年虧損會直接退市,買績差股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現在的市場和以往的市場已經不一樣了,A股呈現港股化,美股化的特徵。大家要認識到,價值投資不會只是階段性的特徵,而是會成為未來主導的投資理念,價值股會享受估值的溢價,而績差股則會受到折價。如果還是持有績差股的話,即使有虧損也要及時的“割肉”換到一些藍籌股上,這樣才能在市場上漲時盈利。這一輪的慢牛就是藍籌股的慢牛,而很多小盤股還會繼續下跌。

具體到令人憂心忡忡的創業板,創業板指數從4000點跌到現在1600多點,可以說泡沫擠得差不多了,但還不能確認完全見底。在2015年上半年,我在一些論壇上都明確看空創業板,因為我認為當時創業板泡沫太大,達到120倍以上,講的故事不能變成實際的業績,最終會走向泡沫破裂。那麼創業板指數跌到多少才能真正到底?我在年初曾回答投資者提問,並講解了邏輯:按近三年40%年均盈利增長來算,現在創業板指數的1500點相當於當年585點,就是2013年創業板啟動時的點位,也就是說下跌的極限位置在1500點左右,現在已經跌到1600多點。當然,創業板指數下跌10%,一些業績差的個股,可能會下跌更多。創業板中報業績多數較差,這也是近期創業板指數大跌的重要原因。兩年多來,我一直堅定看空創業板,現在還難言真正見底,下半年A股主要投資機會仍然集中在主機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