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乳腺增生一定要手術嗎?她選擇了這個,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內分泌激素失調。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的乳☆禁☆房疾病,

多發於30~50歲的女性發病高峰為35-40歲。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化。主要症狀以乳☆禁☆房疼痛及乳☆禁☆房腫塊為主,且多與月經週期志變化,勞累過度等因素有關,或伴有乳☆禁☆頭痛、乳☆禁☆頭溢液等。中醫認為乳腺小葉增生系肝氣鬱結,與情緒不快,情志抑鬱等因素有關。在相應的穴位艾灸能夠疏肝理氣、活血祛瘀,從而緩解症狀。

推薦施灸穴位 陽陵泉 膺窗穴 乳根穴 膻中穴 加灸;太沖穴 膈俞穴 豐隆穴 足三裡穴

灸陽陵泉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取穴時,坐位,屈膝成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的凹陷,為取穴部位。

(功效);行氣解郁

(施灸方法);施灸時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

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

灸膺窗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胸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位於第3和第4肋骨之間,在乳☆禁☆頭中心線上距離乳☆禁☆頭2指處取穴

(功效);減卸胸腔內部高壓,釋放胸腔內部能量。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仰臥,施灸者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10次為1個療程,休息1周後再灸。


灸乳根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胸部,當乳☆禁☆頭直下,乳☆禁☆房根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功效);造化脾濕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仰臥,施灸者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鐘。

灸膻中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胸部,前正中線,兩乳☆禁☆頭的連線的中點。

(功效);行氣解郁

(施灸方法);被施灸者仰臥,施灸者站或坐於一旁,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

辯證施灸

症狀1;月經前後或情緒有波動時,乳☆禁☆房內的腫塊隨之發生變化,或大或小。

加灸太沖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足背側.第1/2趾蹠骨連接部位中。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以手指沿拇指、次趾夾縫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即是太沖穴。

(功效);行氣解郁

(施灸方法);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加灸膈腧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功效);行氣解鬱,散熱活血。

(施灸方法);施灸時,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或坐於一旁,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

症狀2;乳☆禁☆房內腫塊如同一個雞蛋,摸上去堅實光滑,沒有明顯腫脹感,頭暈,胸悶,痰多。

加灸豐隆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2橫指(中指)

(功效);化痰濕,增強抗病能力。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加灸足三裡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脊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功效);滋養血氣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取坐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辯證施灸

症狀1;月經前後或情緒有波動時,乳☆禁☆房內的腫塊隨之發生變化,或大或小。

加灸太沖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足背側.第1/2趾蹠骨連接部位中。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以手指沿拇指、次趾夾縫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即是太沖穴。

(功效);行氣解郁

(施灸方法);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加灸膈腧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功效);行氣解鬱,散熱活血。

(施灸方法);施灸時,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或坐於一旁,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

症狀2;乳☆禁☆房內腫塊如同一個雞蛋,摸上去堅實光滑,沒有明顯腫脹感,頭暈,胸悶,痰多。

加灸豐隆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2橫指(中指)

(功效);化痰濕,增強抗病能力。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執已點燃艾條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加灸足三裡

(定位取穴);該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脊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功效);滋養血氣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取坐位,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釐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