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裡的農民好奇怪,種植的水果都不賣,到底是為啥?

農民以從事農業勞動為主,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在現今眾多惠農政策的扶持下也都能發家致富。然而,在老農家鄉有一類農民很奇怪,地裡種滿果樹卻不曾管理,眼看著成熟的水果落滿地也不聞不問。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他們下的“賭注”。

看到上面這張圖片,相信大家也能猜到個大概。他們將山上的土地全都種上果樹,只是為了讓廠區占地而獲取補償,並不是想安分守己的做一名果農。

自從十年前建成第一座工廠,到現在成為工業園區,讓這片原本貧瘠的山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與此同時,也給附近村裡的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然而,眼看著工業園規模逐漸擴大,需要佔用的土地越來越多,有些農民就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按照原來的占地補償標準,所占土地中的果樹按照樹齡和種植密度會有不同的劃分,每棵最多有500元的補償款。在占地初期,有些農民承包了幾畝甚至十幾畝山地,補償金額達到了幾十萬元。在看到別人“一夜暴富”後,那些土地未占或補償數額較小的農民就把地裡全部種上果樹,

等待著土地被占的那一天。

這些果樹大多以桃樹為主,而且都是已經被“淘汰”的品種,除了占地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經濟價值。像圖中這樣的桃樹,在附近村裡大約有幾十畝。每到夏季桃子成熟時,不僅樹上掛滿了桃,

地面上也都是熟落了的桃子。

在此之前,雖然種植的農作物增加不了太多的收入,但是在全部種上果樹後,這片山地將會“顆粒無收”呈荒廢狀態。

有的農民更是把所有土地都種滿果樹,然後到工廠裡做工,給自己設了一場“賭局”。賭贏了就會一躍成為富戶,

從此過上有車有房的富裕生活。賭輸了,他們將從作為農民“命根子”的土地中得不到一分收穫。

最後,老農建議:作為農民要腳踏實地,應讓土地發揮其該有的作用,不能鑽政策的空子,更不能有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