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大鐵鍋的尺寸,你家用的是幾“印”鍋

農村現在的電器都很普遍,不過燒火做飯的習慣卻很改變。尤其親朋好友串門來多,只有大鐵鍋做的飯菜才夠吃。從小也吃慣鐵鍋做的飯,相比各種電器,鐵鍋做飯最香,也多了煙火味。

在農村一口好的鐵鍋能用幾十年,在記憶裡家裡面也只換過一口鐵鍋。第一口鐵鍋用的年歲太長,胎體都燒的變薄了,有漏點,就算這樣修補之後還繼續用了好多年。對農村來說鍋的意義比飯碗更重要,畢竟每天做飯要用到,是最重要的家居用品。農村最大矛盾莫過於砸了別人家的鍋,最難的日子無非是砸鍋賣鐵。

在農村有專門鑄鍋的手藝人,農村用的鐵鍋大都出自他們的手中。鐵鍋用的都是生鐵不怕燒,但很脆怕撞擊。沒有用過的鐵鍋都是亮銀色,新買的鐵鍋不能直接做飯,首先需要先保養,按農村的話說就是給鐵鍋吃油。保養鍋最好用的是豬油,生小火幹燒鐵鍋,用豬油把鐵鍋擦一遍,等鍋變黑了洗乾淨就成,

這樣還有防鐵鍋生銹氧化的作用。

農村給鐵鍋的尺寸定義很有趣,稱為“印”,沒有官方的認可,想來也是人們約定成俗的計量單位。鍋的印數是鍋最邊沿的直徑開始算,給自家的鐵鍋測量後發現一“印”大概是10-12裡面左右。村子裡面炒菜用的是2-4印的小鐵鍋,

平常人家做飯的鐵鍋大概都是5-8印,也有一些特殊作用大大20印的鐵鍋。

問過許多人對於“印”的來歷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只是一直沿用到現在。聽一個老人講,“印”指的是剛滿月孩子的腳印。據我觀察“印”也可能是成人拳印,以前農村買東西都用手大概的測量,

比如常用大拇指到食指伸開的距離稱為“一紮”,而拳印的距離比較接近“印”距離,但具體的來歷就不曾得知了。

在農村有許多約定成俗的計量方式,也是農村生活的智慧。俗話說“眼是尺子,手是秤”,即使沒有專業的設備,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