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前任女首富身價14個月翻倍 造紙機為何突然變身印鈔機?

造紙機變身印鈔機,紙業巨頭——尤其是包裝紙巨頭們正迎來利潤豐厚的時刻。

經歷了連續兩個財年的利潤下滑之後,曾在2007年問鼎首富的張茵所執掌的玖龍紙業,2016/17財年僅上半年的利潤就高達19.15億(截止2016年12月31日),遠超上一財年的全年利潤,同比漲幅高達513.64%。

按照此前公司高管在電話會議上透露的資訊估算,玖龍紙業全年利潤創歷史新高已無懸念。

與此同時,玖龍紙業的股價也節節攀升,總市值重回500億港元上方,在近期接連刷新近7年的新高,

從去年初以來,漲幅已達137%。張茵的身價也在短短14個月內翻倍有餘。

其實,不只是玖龍紙業,今年初以來大多紙業都有不俗表現,博匯紙業漲幅超60%,晨鳴紙業漲幅逾50%,理文造紙漲幅達36%……

此輪造紙行情由什麼催化?短期業績向好,還是行業拐點已經出現?造紙機緣何會突然變身“印鈔機”?

遲來的利潤:玖龍紙業利潤創歷史新高

玖龍紙業成立於1995 年,並於 2006 年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按設計產能計算,玖龍紙業是中國及亞洲最大的箱板原紙生產商。一直以來,玖龍專注於包裝用紙生產,2016年,公司包裝紙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93.88%。

2016 年,公司累計擁有 38 台紙機、總設計產能 1373 萬噸,其中,卡紙、高強瓦楞芯紙、塗布灰底白板紙及環保型文化用紙分別為 723 萬噸、340 萬噸、260 萬噸及 45萬噸。

受國家環保政策趨嚴、淘汰落後產能影響,2010年以後,造紙行業持續低迷,玖龍紙業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出現下滑,公司股價也隨之走低。

經歷五年調整,2015/16財年,公司營收增速開始明顯回升,同比增加6.62%至322.63億元。但當時,玖龍紙業的利潤並沒有回升,主要是由於匯改後人民幣大幅貶值,導致公司經營及融資活動的匯兌損益為17.72億元,使得公司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20.53%至11.22億元。

但實際上,扣除該項損益後,公司2016財年淨利潤為28.34億元,同比增加106.6%,經營業績已經大幅飆升。隨著業績增加,公司股價在2016年初開始回升。

由於2016/17財年公司將歐元債務轉為人民幣債務,集團匯兌損益顯著減少,使得公司僅上半年的利潤增幅就超五倍。

實際上,2016/17財年上半年扣除經營及融資活動的匯兌損益後,所有者應占利潤為20.02億元,同比增加51.4%。玖龍紙業本財年利潤創歷史新高,幾乎無懸念。

有業內人士表示,造紙行業復蘇是遲早的事,行業產能過剩,供給側改革下,沒有競爭力的小企業退出,大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減少,產能持續縮減,產能降速一度低於消費放緩速度,當供需關係到達某一個臨界值的時候,隨著消費回升拉動需求,產能自然會隨之回升。

政策推動:去產能大旗下 行業集中度攀升

本輪造紙企業龍頭業績攀升有著更深的政策背景。

統計資料表明:2007年以前造紙業供不應求,紙張價格上漲,加上造紙行業門檻較低,行業的產能迅速擴張,我國造紙企業數量爆發式的增長,在2010年達到數量峰值時共計有10261家。

2011年及之後,隨著行業產能慢慢超過了市場的需求,形成嚴重的過剩產能,政策上就污染問題不斷向造紙業施壓,氮、磷、二噁英的排放絕對值上每年收緊,造紙業公司步入了寒冬。

“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規劃,更是要求直接淘汰掉年產能過小的生產線。隨著國家提升環保條件,小企業因無力購買大型環保設備,無法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而被淘汰。

自2010年國家提出淘汰落後產能,5年共淘汰了3731萬噸造紙產能,造紙企業數量也從當初的一萬多家下降至2016年的6704家,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以下是麵包財經根據中國造紙協會資料繪製的我國造紙企業數量變化:

持續的去產能,削減中小造紙廠,已經為行業龍頭利潤爆發埋下了伏筆。只是,由於需求疲軟,爆發的臨界點並沒有立刻到來。

紙類價格上漲 行業利潤復蘇

歷經五年的環保、供給側改革政策推動下的“去產能”週期,2016年開始,造紙行業終於迎來利潤修復期。

類似的情況其實在煤炭、鋼鐵、重卡等週期性行業也都已經發生。在利潤飆升之前,產品價格已經開始上漲。

除了國內的因素之外,包裝紙的重要原材料——進口廢紙價格也在上漲。受美國造紙結構發化和週期旺季影響,廢紙價格今年五月也迅速反彈;紙漿因補庫存需要於16年11月開始上漲。受到煤炭(造紙中需要使用煤炭)、廢紙以及紙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紙類價格也隨之提升,促進造紙整體行業盈利能力提高。

2016年,紙及紙板產量達12319.2萬噸,同比累計增長3.1%;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687.4億元,同比增長6.5%;實現利潤總額844.1億元,同比增長16.1%。在所有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造紙和紙製品業的利潤總額增長率居第六位。

整個造紙商業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包裝紙業績都頗為靚麗。

從各紙企今年一季度業績來看,在14家上市造紙企業中,有8家業績增速超過一倍,僅有兩家出現業績下滑。以下為麵包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的各造紙公司一季度經營情況:(玖龍紙業財務資料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報,維達國際財務資料為2017年中報)

剁手黨貢獻大:包裝用紙消費量攀升

從以上統計中還可以看出,包裝用紙生產企業業績增幅明顯高於其他企業,同時,包裝紙類上市公司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整體上高於其他類。

這其中,“剁手黨”的貢獻相當大——電子商務急劇攀升之下,直接刺激物流包裹量持續爆發,推升包裝紙的需求量。

紙張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四大類:包裝用紙、文化用紙、生活用紙以及特種紙等。隨著人們的消費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用紙消費也由新聞紙、印刷書寫紙向瓦楞紙與箱紙板轉移。

文化用紙主要有新聞紙、膠版紙、銅版紙等,基本上用於書寫和列印,但由於互聯網的興起,網路新聞、電子書等迅速發展搶佔了傳統紙質印刷品的市場,導致文化紙的需求不斷下降;生活用紙屬於生活必須品,是剛需,在需求上基本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特種紙有專有用途,市場需求有限。

而包裝用紙則不一樣,隨著互聯網,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物流快遞的需求,由瓦楞紙、箱板紙、牛皮紙以及卡紙(白板紙及白卡紙)為代表的包裝用紙的需求量也跟隨變多,物流快遞成為包裝用紙的新增長點。以下為麵包財經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資料繪製的我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變化趨勢圖: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包裝紙規模合計5800萬噸左右,其中瓦楞、箱板紙4000多萬噸,灰底白板紙1000多萬噸。而在包裝原紙產能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玖龍紙業、理文紙業以及山鷹紙業,產能分別為1373萬噸、600萬噸以及425萬噸(定增後)。這也正是業績飆升的主力軍。

據行業協會預計,對於包裝用紙,美國人均消費300多公斤,2030年控制到170公斤;中國人均消費僅30公斤,2030年到92公斤。

需求的增加正帶動產能的增加,雖然進口廢紙額度限制、排汙許可證制度和自備電廠約束增加等政策制約中小企業擴張產能,卻無法阻擋大型紙產擴產的腳步。根據各紙企產能擴張計畫,未來兩年將有較多產能投放。

產能過剩→去產能→供不應求→產能擴張→產能過剩……

新一輪產業週期已經開啟,行業週期變化中,剩者為王。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隨著消費回升拉動需求,產能自然會隨之回升。

政策推動:去產能大旗下 行業集中度攀升

本輪造紙企業龍頭業績攀升有著更深的政策背景。

統計資料表明:2007年以前造紙業供不應求,紙張價格上漲,加上造紙行業門檻較低,行業的產能迅速擴張,我國造紙企業數量爆發式的增長,在2010年達到數量峰值時共計有10261家。

2011年及之後,隨著行業產能慢慢超過了市場的需求,形成嚴重的過剩產能,政策上就污染問題不斷向造紙業施壓,氮、磷、二噁英的排放絕對值上每年收緊,造紙業公司步入了寒冬。

“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規劃,更是要求直接淘汰掉年產能過小的生產線。隨著國家提升環保條件,小企業因無力購買大型環保設備,無法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而被淘汰。

自2010年國家提出淘汰落後產能,5年共淘汰了3731萬噸造紙產能,造紙企業數量也從當初的一萬多家下降至2016年的6704家,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以下是麵包財經根據中國造紙協會資料繪製的我國造紙企業數量變化:

持續的去產能,削減中小造紙廠,已經為行業龍頭利潤爆發埋下了伏筆。只是,由於需求疲軟,爆發的臨界點並沒有立刻到來。

紙類價格上漲 行業利潤復蘇

歷經五年的環保、供給側改革政策推動下的“去產能”週期,2016年開始,造紙行業終於迎來利潤修復期。

類似的情況其實在煤炭、鋼鐵、重卡等週期性行業也都已經發生。在利潤飆升之前,產品價格已經開始上漲。

除了國內的因素之外,包裝紙的重要原材料——進口廢紙價格也在上漲。受美國造紙結構發化和週期旺季影響,廢紙價格今年五月也迅速反彈;紙漿因補庫存需要於16年11月開始上漲。受到煤炭(造紙中需要使用煤炭)、廢紙以及紙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紙類價格也隨之提升,促進造紙整體行業盈利能力提高。

2016年,紙及紙板產量達12319.2萬噸,同比累計增長3.1%;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687.4億元,同比增長6.5%;實現利潤總額844.1億元,同比增長16.1%。在所有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造紙和紙製品業的利潤總額增長率居第六位。

整個造紙商業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包裝紙業績都頗為靚麗。

從各紙企今年一季度業績來看,在14家上市造紙企業中,有8家業績增速超過一倍,僅有兩家出現業績下滑。以下為麵包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的各造紙公司一季度經營情況:(玖龍紙業財務資料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報,維達國際財務資料為2017年中報)

剁手黨貢獻大:包裝用紙消費量攀升

從以上統計中還可以看出,包裝用紙生產企業業績增幅明顯高於其他企業,同時,包裝紙類上市公司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整體上高於其他類。

這其中,“剁手黨”的貢獻相當大——電子商務急劇攀升之下,直接刺激物流包裹量持續爆發,推升包裝紙的需求量。

紙張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四大類:包裝用紙、文化用紙、生活用紙以及特種紙等。隨著人們的消費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用紙消費也由新聞紙、印刷書寫紙向瓦楞紙與箱紙板轉移。

文化用紙主要有新聞紙、膠版紙、銅版紙等,基本上用於書寫和列印,但由於互聯網的興起,網路新聞、電子書等迅速發展搶佔了傳統紙質印刷品的市場,導致文化紙的需求不斷下降;生活用紙屬於生活必須品,是剛需,在需求上基本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特種紙有專有用途,市場需求有限。

而包裝用紙則不一樣,隨著互聯網,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物流快遞的需求,由瓦楞紙、箱板紙、牛皮紙以及卡紙(白板紙及白卡紙)為代表的包裝用紙的需求量也跟隨變多,物流快遞成為包裝用紙的新增長點。以下為麵包財經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資料繪製的我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變化趨勢圖: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包裝紙規模合計5800萬噸左右,其中瓦楞、箱板紙4000多萬噸,灰底白板紙1000多萬噸。而在包裝原紙產能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玖龍紙業、理文紙業以及山鷹紙業,產能分別為1373萬噸、600萬噸以及425萬噸(定增後)。這也正是業績飆升的主力軍。

據行業協會預計,對於包裝用紙,美國人均消費300多公斤,2030年控制到170公斤;中國人均消費僅30公斤,2030年到92公斤。

需求的增加正帶動產能的增加,雖然進口廢紙額度限制、排汙許可證制度和自備電廠約束增加等政策制約中小企業擴張產能,卻無法阻擋大型紙產擴產的腳步。根據各紙企產能擴張計畫,未來兩年將有較多產能投放。

產能過剩→去產能→供不應求→產能擴張→產能過剩……

新一輪產業週期已經開啟,行業週期變化中,剩者為王。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