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的人在升職加薪的路上,死在了這一步

能力相當,為什麼別人能升職加薪,你卻只能原地踏步?其實,80%的人在升職加薪的路上,都死在了一步:寫報告。

金融八卦女純原創計畫正式啟動,每日陪你度過,帶給你更有料、更有趣、更值錢、更有態度的原創內容。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觀察員 高鳳娟

上週末,老家一個鄰居的小孩來找我說要離職,問我應該找個啥樣的公司合適。我問他為何要離職,他說不喜歡現在這個公司的文化,他和另一個同事同時做一個項目,自己加的班、做的事都比同事多,結果專案結束後,領導沒提拔他卻將同事提升為主管了。

“他有什麼呀?不就是比我會寫報告嘛!不想待在這種眼瞎的公司了。

”他憤憤不平地說。

鄰居的小孩一眼就看到了同事升職的關鍵點——會寫報告,但卻對此不屑一顧,認為相較自己這種踏實做事的風格,這是一種欺騙討巧的伎倆。

不過與他認知相悖的是,無論是號稱管理成熟的跨國外企、還是講究傳統智慧的大型國企、乃至吸引90後趨之如騖的新生互聯網企業,似乎都是會寫工作總結的人升職加薪的機會更多一些。

為什麼會寫工作總結的人更容易升職加薪?

1、更能入老闆的法眼

假設你是皇帝(咱們女同胞們將自己想成武則天就行啦),看到一個將領的作戰總結報告是“屢戰屢敗”,你是下旨嘉獎他呢,還是更想砍了他?但如果他給你的作戰總結報告改成“屢敗屢戰”,

你是不是會嘉獎他的勇氣呢?這就是一份工作總結報告的價值。同樣的工作內容,以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形式呈現,老闆給你的評價可能就是天壤之別。

在如今的公司組織形態下,絕大多數公司的員工都遍佈全國、甚至遍佈全球了,假設你是一名與下屬不在同一個城市辦公的部門經理,這時老闆要你從20名下屬中提拔一名主管,你會如何評價篩選呢?難不成你要給各大辦公室都裝個攝像頭,

成天蹲守在螢幕前觀察每一位元員工的表現?

你最可行的(不一定是最科學的)方法就只能是看大家提交的各類報告了,特別是總結報告,從總結報告中你既能看到候選人的成績,又能看到候選人是否思路清晰、是否有進取心。業績、學歷、經驗等量化指標差不多的幾個人,工作總結報告寫得更出色的那位總會在你這兒更容易脫穎而出些。懂了這個道理,

你就更能理解為何大型跨國企業中坐火箭的總是那些總結報告寫得很牛逼的人了,因為遠在大洋彼岸的老闆對你的最主要印象就來自於這些總結報告。

2、善於工作總結的人進步總是會快些

人的學習進步主要來自於刻意的鍛煉,而非無意識地重複。怎麼理解這個概念呢?你觀察下自己,講了幾十年話是否依然帶有家鄉口音,但如果你去參加一個正規的播音培訓,3至6個月你就可以講一口幾乎不帶任何家鄉口音的標準普通話(可以扮個主持人出來走穴創收了)。

同理,我們在工作中的主要進步也來自於刻意的鍛煉,十年無意識的重複工作所積累的經驗絕對比不上兩年刻意鍛煉所積累的經驗。那如何才能做到在工作中刻意鍛煉呢?分享一個好的內部推行的ORPD(“觀察-反思-計畫-執行”)模式:觀察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反思下自己在哪些地方值得改正或提升,制定出行動的計畫,並在下一次工作中執行實踐。ORPD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模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你的進步可能會嚇到你自己(咱們培養出的實力寫手團隊就是實證)。

工作總結其實就是最佳的ORPD 模式之一:在一份合格的工作總結中,你需要將自己的階段表現(年/月/周/日)提煉出來—觀察,針對你的表現分析出問題和不足—反思,針對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的措施—計畫,並要求自己在下一次工作中儘快實踐驗證—執行。一份能真正打動老闆的年終總結,沒有每週、每日的總結鍛煉是絕對寫不出來的,因此上能寫出驚豔工作總結的人,一般情況下已經在不自覺地應用ORPD模式提升自己,進步自然也遠遠大於一般人(所以,不要總覺得別人的加薪升職僅是一份工作總結,其實人家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已經將內功修煉好了)。

因此,從以上兩點來看無論是從打動老闆角度、還是從真正提升自我角度,會寫工作總結報告的人在職場晉升上都會更勝一籌。

如何輸出一份打動老闆的工作報告?

充分認識到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後(還沒認識到的童鞋請自覺重讀一遍),那該如何輸出一份驚豔的工作總結呢?

“一要、二套、三升、四填”四步幫你輕鬆搞定。

(一)要界定問題

YouCore創始人王世民老師在暢銷書《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中,反復強調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要先界定問題,未界定清楚問題就急忙動手寫工作總結,就像你準備坐火車去北京,結果急吼吼地趕到火車站卻跳上了第一班去海南的火車,只能是南轅北轍、欲速則不達。

因此動手寫工作總結之前,首先要界定清楚這次工作報告是在什麼場合下,面向誰,準備達成什麼目的:

1、“場合”決定了工作總結報告的形式

假定是部門內部的工作總結匯總,那你用腳踏實地的word格式可能就比高大上的PPT格式要好;但若是全公司的工作業績評估並且還要答辯,那麼你就得把自己的工作重點概括成鋒利如刀刃的PPT片子了。

2、“面向誰”決定了工作總結報告的詳細程度

昨天中午和創始人午飯回來後,恰好碰到公司新來的市場專員,創始人問“小文,最近工作進展怎麼樣呀?”接著,我就在一旁聽這位小夥子非常可愛認真地描述他今天上午是如何和一個客戶進行對話的。

職場中,即使是日常對話我們也要分清楚對方要想瞭解的到底是什麼,更別說書面的工作總結報告了。跟總裁彙報和跟直屬部門經理彙報,工作總結報告的詳細程度明顯要不一樣。給總裁的版本抓大放小,強調要點即可;而給直屬部門經理的報告除要點外,一定得有具體的成果和資料的佐證。

3、“達成目的”決定了工作總結報告的論調

工作報告是否具有明確的目的導向,是報告成敗的關鍵衡量標準。

內容再豐富,資料再齊備,邏輯再清晰,假如你本想跟上司要資源的,結果在工作總結報告對成績一通吹噓,你覺得上司還會給你配資源嗎?或者,你本想跟老闆展示成績謀求升職的,結果在工作總結拼命強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你認為老闆會給你晉升機會嗎?

(二)套一個好框架

界定清楚這次工作總結報告的場合、物件導向和達成目的後,自上而下地套用一個契合的框架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假如你喜歡抬杠,硬要自己自下而上地琢磨提煉一個框架出來,在時間充沛能力足夠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的)。一個好的工作總結框架必須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同時能夠更好地實現工作總結的目的:

假如要書面給直屬部門經理詳細彙報上一年的工作情況,那麼最好採用時間順序,如“前期3個月課程研發—中間6個月專案工作—最後3個月教學工作”。

或者這次工作總結是要在15分鐘內給總裁彙報取得的成績,那麼最好採用重要性順序,比如“對公司的三大價值創造—對個人的三大能力提升”,以凸顯最主要的成果。

但如果不是15分鐘而是1個小時,那麼最好採用結構順序從總裁關注角度全面地彙報成績,如根據平衡計分卡的四大指標體系,按“客戶開拓篇—財務增長篇—內部運營篇—學習成長篇”的結構順序來呈現。

萬一要跟上級爭取更多資源或表達個人進取心,那麼採用“主要成績及不足—原因及對策—規劃展望”的演繹順序則更為合適。

你看,彙報場合、物件導向和達成目往往已經決定了我們這篇工作報告該按照什麼樣的邏輯脈絡來寫。有興趣深入掌握邏輯順序的小夥伴可以閱讀《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瞭解不同邏輯順序在實際工作中的更多運用。

(三)昇華工作價值

工作總結報告的框架確定後,就要真刀真槍地往裡面載入內容了。這時切記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只談事實、記流水帳,而不深挖所做工作對公司的價值以做昇華,80%的勤奮者都是死在了這一步,也就是所謂的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那麼怎麼才能昇華工作價值呢?簡單兩個小技巧就能輕易實現:

1、將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全域工作聯繫起來

工作報告上寫出“今年新簽了3個東北的大客戶”很簡單,因為這是最基本的事實,但真正的會思考的同事則會這樣描述:“今年積極貫徹公司開拓東北市場的策略,新簽了3個東北的大客戶”,已完成同樣的工作內容,你覺得老闆看到哪句話會認為你更有大局觀、工作更有成效呢?

2、將自己的工作價值和公司的戰略關聯起來

同樣是上面的工作內容,假若再進一步,將總結中的這句話修改為“今年積極貫徹公司開拓東北市場的策略,新簽了3個東北的大客戶,有力地支撐了公司北上南下的戰略”,非常清晰地關聯起自己的工作價值和公司的戰略計畫,老闆是不是認為你的工作更有價值了呢?

(四)填充有價值的工作內容

工作價值昇華後,最後就是填充細節內容了。以上三步都做完後,這個部分就是純粹體力活了。注意以下三點後,就能輸出一份90分左右的工作總結了。

1、只填充能證明工作價值的內容

一定要捨得刪減,只強調有價值的內容,不要將做過的事情一股腦地都往裡面裝。填充過多內容的話,一來老闆記不住,二來反而沖淡了重點工作。

2、多拿數字證明

同樣是表示自己舉辦的活動獲得極高的滿意度,“同事們都讚不絕口”和“活動後的問卷回饋顯示滿意度高達9.89(滿分為10)”,你覺得哪一個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呢?

3、多做場景化說明

無法量化或不適合量化的內容,多做場景化說明:舉例或引用他人回饋。比如怎麼才能證明自己將客戶關係維護得很好呢?可以舉例說公司今年周年慶的時候,有客戶專門從外地趕過來祝賀。

寫在最後

一份好的工作總結不僅可以更全面地讓老闆看到你的出類拔萃,同時也是對自己不斷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那麼如何輸出一份好的工作總結呢?記住“一要、二套、三升、四填”:

一要:要界定問題。此動手寫工作總結之前,界定清楚這次工作報告是在什麼場合下,面向誰,準備達成什麼目的。

二套:套個好框架。一個好的工作總結框架必須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同時能夠更好地實現工作總結的目的。

三升:昇華工作價值。深挖所做工作對公司的價值,與公司的全域工作和公司戰略關聯起來。

四填:填充有價值內容。捨得刪減,只保留能證明價值的工作內容,並儘量量化、場景化。

3至6個月你就可以講一口幾乎不帶任何家鄉口音的標準普通話(可以扮個主持人出來走穴創收了)。

同理,我們在工作中的主要進步也來自於刻意的鍛煉,十年無意識的重複工作所積累的經驗絕對比不上兩年刻意鍛煉所積累的經驗。那如何才能做到在工作中刻意鍛煉呢?分享一個好的內部推行的ORPD(“觀察-反思-計畫-執行”)模式:觀察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反思下自己在哪些地方值得改正或提升,制定出行動的計畫,並在下一次工作中執行實踐。ORPD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模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你的進步可能會嚇到你自己(咱們培養出的實力寫手團隊就是實證)。

工作總結其實就是最佳的ORPD 模式之一:在一份合格的工作總結中,你需要將自己的階段表現(年/月/周/日)提煉出來—觀察,針對你的表現分析出問題和不足—反思,針對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的措施—計畫,並要求自己在下一次工作中儘快實踐驗證—執行。一份能真正打動老闆的年終總結,沒有每週、每日的總結鍛煉是絕對寫不出來的,因此上能寫出驚豔工作總結的人,一般情況下已經在不自覺地應用ORPD模式提升自己,進步自然也遠遠大於一般人(所以,不要總覺得別人的加薪升職僅是一份工作總結,其實人家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已經將內功修煉好了)。

因此,從以上兩點來看無論是從打動老闆角度、還是從真正提升自我角度,會寫工作總結報告的人在職場晉升上都會更勝一籌。

如何輸出一份打動老闆的工作報告?

充分認識到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後(還沒認識到的童鞋請自覺重讀一遍),那該如何輸出一份驚豔的工作總結呢?

“一要、二套、三升、四填”四步幫你輕鬆搞定。

(一)要界定問題

YouCore創始人王世民老師在暢銷書《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中,反復強調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要先界定問題,未界定清楚問題就急忙動手寫工作總結,就像你準備坐火車去北京,結果急吼吼地趕到火車站卻跳上了第一班去海南的火車,只能是南轅北轍、欲速則不達。

因此動手寫工作總結之前,首先要界定清楚這次工作報告是在什麼場合下,面向誰,準備達成什麼目的:

1、“場合”決定了工作總結報告的形式

假定是部門內部的工作總結匯總,那你用腳踏實地的word格式可能就比高大上的PPT格式要好;但若是全公司的工作業績評估並且還要答辯,那麼你就得把自己的工作重點概括成鋒利如刀刃的PPT片子了。

2、“面向誰”決定了工作總結報告的詳細程度

昨天中午和創始人午飯回來後,恰好碰到公司新來的市場專員,創始人問“小文,最近工作進展怎麼樣呀?”接著,我就在一旁聽這位小夥子非常可愛認真地描述他今天上午是如何和一個客戶進行對話的。

職場中,即使是日常對話我們也要分清楚對方要想瞭解的到底是什麼,更別說書面的工作總結報告了。跟總裁彙報和跟直屬部門經理彙報,工作總結報告的詳細程度明顯要不一樣。給總裁的版本抓大放小,強調要點即可;而給直屬部門經理的報告除要點外,一定得有具體的成果和資料的佐證。

3、“達成目的”決定了工作總結報告的論調

工作報告是否具有明確的目的導向,是報告成敗的關鍵衡量標準。

內容再豐富,資料再齊備,邏輯再清晰,假如你本想跟上司要資源的,結果在工作總結報告對成績一通吹噓,你覺得上司還會給你配資源嗎?或者,你本想跟老闆展示成績謀求升職的,結果在工作總結拼命強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你認為老闆會給你晉升機會嗎?

(二)套一個好框架

界定清楚這次工作總結報告的場合、物件導向和達成目的後,自上而下地套用一個契合的框架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假如你喜歡抬杠,硬要自己自下而上地琢磨提煉一個框架出來,在時間充沛能力足夠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的)。一個好的工作總結框架必須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同時能夠更好地實現工作總結的目的:

假如要書面給直屬部門經理詳細彙報上一年的工作情況,那麼最好採用時間順序,如“前期3個月課程研發—中間6個月專案工作—最後3個月教學工作”。

或者這次工作總結是要在15分鐘內給總裁彙報取得的成績,那麼最好採用重要性順序,比如“對公司的三大價值創造—對個人的三大能力提升”,以凸顯最主要的成果。

但如果不是15分鐘而是1個小時,那麼最好採用結構順序從總裁關注角度全面地彙報成績,如根據平衡計分卡的四大指標體系,按“客戶開拓篇—財務增長篇—內部運營篇—學習成長篇”的結構順序來呈現。

萬一要跟上級爭取更多資源或表達個人進取心,那麼採用“主要成績及不足—原因及對策—規劃展望”的演繹順序則更為合適。

你看,彙報場合、物件導向和達成目往往已經決定了我們這篇工作報告該按照什麼樣的邏輯脈絡來寫。有興趣深入掌握邏輯順序的小夥伴可以閱讀《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瞭解不同邏輯順序在實際工作中的更多運用。

(三)昇華工作價值

工作總結報告的框架確定後,就要真刀真槍地往裡面載入內容了。這時切記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只談事實、記流水帳,而不深挖所做工作對公司的價值以做昇華,80%的勤奮者都是死在了這一步,也就是所謂的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那麼怎麼才能昇華工作價值呢?簡單兩個小技巧就能輕易實現:

1、將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全域工作聯繫起來

工作報告上寫出“今年新簽了3個東北的大客戶”很簡單,因為這是最基本的事實,但真正的會思考的同事則會這樣描述:“今年積極貫徹公司開拓東北市場的策略,新簽了3個東北的大客戶”,已完成同樣的工作內容,你覺得老闆看到哪句話會認為你更有大局觀、工作更有成效呢?

2、將自己的工作價值和公司的戰略關聯起來

同樣是上面的工作內容,假若再進一步,將總結中的這句話修改為“今年積極貫徹公司開拓東北市場的策略,新簽了3個東北的大客戶,有力地支撐了公司北上南下的戰略”,非常清晰地關聯起自己的工作價值和公司的戰略計畫,老闆是不是認為你的工作更有價值了呢?

(四)填充有價值的工作內容

工作價值昇華後,最後就是填充細節內容了。以上三步都做完後,這個部分就是純粹體力活了。注意以下三點後,就能輸出一份90分左右的工作總結了。

1、只填充能證明工作價值的內容

一定要捨得刪減,只強調有價值的內容,不要將做過的事情一股腦地都往裡面裝。填充過多內容的話,一來老闆記不住,二來反而沖淡了重點工作。

2、多拿數字證明

同樣是表示自己舉辦的活動獲得極高的滿意度,“同事們都讚不絕口”和“活動後的問卷回饋顯示滿意度高達9.89(滿分為10)”,你覺得哪一個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呢?

3、多做場景化說明

無法量化或不適合量化的內容,多做場景化說明:舉例或引用他人回饋。比如怎麼才能證明自己將客戶關係維護得很好呢?可以舉例說公司今年周年慶的時候,有客戶專門從外地趕過來祝賀。

寫在最後

一份好的工作總結不僅可以更全面地讓老闆看到你的出類拔萃,同時也是對自己不斷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那麼如何輸出一份好的工作總結呢?記住“一要、二套、三升、四填”:

一要:要界定問題。此動手寫工作總結之前,界定清楚這次工作報告是在什麼場合下,面向誰,準備達成什麼目的。

二套:套個好框架。一個好的工作總結框架必須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同時能夠更好地實現工作總結的目的。

三升:昇華工作價值。深挖所做工作對公司的價值,與公司的全域工作和公司戰略關聯起來。

四填:填充有價值內容。捨得刪減,只保留能證明價值的工作內容,並儘量量化、場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