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尚德機構杜錚: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學習場景的重塑?

隨著互聯網對教育的滲透,線上教育行業的市場規模日益壯大;相伴而生的,是業內外對於線上教育學習中教學場景不及線下面授的質疑。針對這個問題,尚德機構CTO杜錚在7月11日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 “2017中國互聯網教育論壇”上,發表了題為《互聯網讓教育更有溫度》的演講,分享了作為國內從線下教育機構全面轉型互聯網成功樣板的尚德機構,是如何利用互聯網實現教學場景重塑的。

尚德機構CTO 杜錚

直播場景:提升用戶體驗,促進教學反覆運算

作為有著十年互聯網從業經驗,先後在百度、騰訊、搜狗等頂尖互聯網公司任職的企業高管,杜錚對互聯網廣告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但是在入職尚德之後,作為互聯網教育行業的一個“新兵”,杜錚坦言,與仰仗機器演算法、“冷冰冰”的互聯網廣告行業不同,在尚德機構工作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他感受到的不只是互聯網教育行業的飛速發展,更多的是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的“溫度”。

而尚德機構在重塑場景、給教育帶來“溫度”方面,就做了許多有意義的探索。對於面授是否比直播更有溫度這件事,杜錚通過回顧尚德機構2014年轉型互聯網以前的工作形態,分享了他的獨到理解。

首先,是課堂互動方式產生了很大變化。杜錚回顧了尚德機構2014年全面轉型互聯網之前的工作形態——大考之前的千人大課成為當時最緊要的大事,同時也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因為學員人數過多,不僅會影響學習體驗,有時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而轉型之後,直播課堂互動變成了線上一對多的單向場景,學生聽不懂可以立刻在頻道中回饋給老師;老師在每次講解後也會進行隨堂測試,以此判斷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

其次,是用戶行為和回饋發生了變化。在以往面授教學中,學員不喜歡聽某節課,通常不好意思轉身離開;但是在直播教學中,學員完全沒有這樣的壓力,不喜歡的課程直接關掉網頁;系統會如實反映學員的回饋和課程完成度以及對教師的評價,從而促進老師對課程和教學方法進行反覆運算。

第三是新師生關係的形成。在傳統線下大班授課中,因為人員配比不均和課程時長限制,老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具體需求;而線上交互真正實現了以學員為中心,讓師生關係更加平等,同時幫助老師真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教學體驗和效果。

論壇場景:與直播相助益,讓學員找到同類

有一天,尚德機構創始人歐蓬找到杜錚,提出了建立一個學員論壇的設想。在杜錚的帶領下,尚德機構技術團隊花三天時間搭建了一個簡單的論壇。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兩個星期,論壇上就聚集了大量的學員,發佈了大量的帖子,演化過程非常迅速。

事後杜錚分析,論壇能夠取得如此驚人的效果,他覺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學員隨時隨地發帖,老師和同學隨時解答和響應,不僅賦予了學員以安全感,還降低了提問的重複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二是看似過時的論壇在直播模式的助力下,老師和學員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老師在上完直播課後,直接進入論壇與學員互動,常常會收到非常熱烈的互動效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三是在直播場景下的師生關係外,論壇還造就了同學關係,很好地彌補了直播場景中互動不多的缺陷,讓學員找到同類,在互相鼓勵和溫暖中實現共同進步。

社群場景:滿足學員的表達需求,讓交互繼續發生

直播場景和論壇場景的相互助益,讓杜錚意識到,一旦搭建好的場景,把角色放進去,加之一個簡單的規則,這個場景就會像一個生態一樣成長和發生。

同時大家也注意到,論壇中的帖子基本上互動兩輪就不再繼續了。杜錚指出,

有互動,說明學員對話的需求旺盛,但是這個場景交互並沒有繼續發生,肯定還有某些地方存在問題。

於是尚德機構又進行了第三次反覆運算——社群運營。運營團隊做了三種類型的群設定。第一是新生群,尚德機構希望將自己打造成為中國最新銳的互聯網大學,所以力求在互聯網的場景下還原出校園的感覺。第二是班級群,也就是幫助學員在虛擬世界裡有一個身份認知,這個班級有班長、班委,他們會協助班主任解決各種課餘問題,班級和班級之間還有不同形式的PK;第三是課程群,也就是讓上一門課的所有人都進入同一社群,讓他們基於課程去討論互動。

目前,尚德機構正致力於整體上打通直播、論壇和群這三個場景,以便實現課前、課中、課後整個學習體驗過程的全方位貫穿。杜錚設想的場景是:“上課前老師先發出一個預習帖,學員就會收到推送開始預習,同時他們可以基於預習內容來提出具體問題;老師通過群裡的討論瞭解學生的問題在哪裡,從而針對性地修改上課內容,讓學員更好地領會課程,順利完成學習和隨堂考試;到了課後,老師依然會在群和社區裡置作業,學員比拼作業的完成度,同時線上互動答疑。”

在杜錚看來,尚德機構所做這些事情的初衷,源於對教育的理解,同時也與尚德機構身處成人教育賽道有關係。在尚德機構創始人歐蓬看來,成人學習呈現這樣一個特點,即“學習效果=學習時長×學習效率”。對於成人來說,“堅持”有時候比學會更重要。同時,尚德機構也始終相信,教育是“點亮”和“喚醒”,是以點亮學員的內心為努力方向,讓學員們不斷地參與和投入到學習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在效率上加更多的分。

事後杜錚分析,論壇能夠取得如此驚人的效果,他覺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學員隨時隨地發帖,老師和同學隨時解答和響應,不僅賦予了學員以安全感,還降低了提問的重複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二是看似過時的論壇在直播模式的助力下,老師和學員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老師在上完直播課後,直接進入論壇與學員互動,常常會收到非常熱烈的互動效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三是在直播場景下的師生關係外,論壇還造就了同學關係,很好地彌補了直播場景中互動不多的缺陷,讓學員找到同類,在互相鼓勵和溫暖中實現共同進步。

社群場景:滿足學員的表達需求,讓交互繼續發生

直播場景和論壇場景的相互助益,讓杜錚意識到,一旦搭建好的場景,把角色放進去,加之一個簡單的規則,這個場景就會像一個生態一樣成長和發生。

同時大家也注意到,論壇中的帖子基本上互動兩輪就不再繼續了。杜錚指出,

有互動,說明學員對話的需求旺盛,但是這個場景交互並沒有繼續發生,肯定還有某些地方存在問題。

於是尚德機構又進行了第三次反覆運算——社群運營。運營團隊做了三種類型的群設定。第一是新生群,尚德機構希望將自己打造成為中國最新銳的互聯網大學,所以力求在互聯網的場景下還原出校園的感覺。第二是班級群,也就是幫助學員在虛擬世界裡有一個身份認知,這個班級有班長、班委,他們會協助班主任解決各種課餘問題,班級和班級之間還有不同形式的PK;第三是課程群,也就是讓上一門課的所有人都進入同一社群,讓他們基於課程去討論互動。

目前,尚德機構正致力於整體上打通直播、論壇和群這三個場景,以便實現課前、課中、課後整個學習體驗過程的全方位貫穿。杜錚設想的場景是:“上課前老師先發出一個預習帖,學員就會收到推送開始預習,同時他們可以基於預習內容來提出具體問題;老師通過群裡的討論瞭解學生的問題在哪裡,從而針對性地修改上課內容,讓學員更好地領會課程,順利完成學習和隨堂考試;到了課後,老師依然會在群和社區裡置作業,學員比拼作業的完成度,同時線上互動答疑。”

在杜錚看來,尚德機構所做這些事情的初衷,源於對教育的理解,同時也與尚德機構身處成人教育賽道有關係。在尚德機構創始人歐蓬看來,成人學習呈現這樣一個特點,即“學習效果=學習時長×學習效率”。對於成人來說,“堅持”有時候比學會更重要。同時,尚德機構也始終相信,教育是“點亮”和“喚醒”,是以點亮學員的內心為努力方向,讓學員們不斷地參與和投入到學習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在效率上加更多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