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測 再次提示信貸風險

【財新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三個月後更新了其《全球經濟展望》(WEO)報告,下調了美國今明兩年增速預期,上調中國經濟預期,但再次強調關注金融部門風險,建議採取措施控制信貸增速。

7月23日,IMF發佈題為“復蘇企穩”的WEO更新,預計今明兩年全球增速為3.5%與3.6%,與今年4月春季年會時的預測相同,但調高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0.1個百分點至3.2%。“雖然全球增長預測保持不變,但各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有所變化,”IMF稱。

美國成為G7發達國家中唯一的2017年和2018年經濟增長預測均被下調的國家,

2017年增速預測從2.3%下調至2.1%,2018年從2.5%下調至2.1%。IMF稱這主要是因為假設未來財政政策的擴張程度將低於早先的預期。美國財政政策變化的時間和性質不確定。市場對財政刺激的預期也已減退。

IMF下調英國2017年增長預測0.3個百分點至1.7%,維持明年預測1.5%不變,原因是英國一季度經濟活動弱於預期。

在另一邊,對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速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1.9%,

明年上調0.1個百分點至1.7%。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在2017年預測均被上調,因為他們在一季度增長表現強於預期,顯示國內需求勢頭強勁。日本2017年增長預測上調0.1個百分點至1.3%,私人消費、投資和出口支持了第一季度的增長;明年預計增長0.6%不變。

IMF上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速0.1個百分點至6.7%,上調明年預測0.2個百分點至6.6%。這是因為,在過去政策放鬆和供給側改革(包括削減工業過剩產能)的支持下,

今年一季度增長表現強於預期。2018年預測上調主要反映了中國將推遲實施必要的財政調整(特別是將維持大規模公共投資),以實現2020年實際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不過,拖延調整的代價是債務進一步大幅增加。

IMF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奧布斯菲爾德(Maurice Obstfeld)稱,高增長的代價是信貸迅速增長及金融穩定性風險加大,但歡迎近期中國著眼於處理不良貸款及協調金融監管的措施。

全球經濟風險方面來看,IMF稱短期風險基本保持平衡,但中期風險偏於下行。政策不確定性持續更長時間,並且很可能進一步上升,反映了難以預料的美國監管和財政政策、英國退出歐盟之後有關安排的談判、地緣政治風險等。這可能損害信心,抑制投資,並削減經濟增長。

美國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若快於預期,可能導致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引起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發生逆轉,

加之美元升值,會對杠杆程度高、匯率釘住美元或資產負債表存在錯配的新興經濟體造成壓力。同時,只要美國貨幣政策的收緊反映了其經濟前景的增強,美國交易夥伴就會從有利的需求溢出效應中獲益。

中國若不能繼續著重解決金融部門風險和控制信貸過度增長(主要是通過收緊宏觀審慎政策),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急劇減緩,並通過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和信心管道對其他國家產生溢出效應。

其他全球性下行風險還包括內向型政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國內政治紛爭以及治理薄弱和腐敗帶來的衝擊等。

政策建議方面,IMF稱各國應加強經濟復蘇企穩的勢頭;促進有韌性、均衡的經濟增長,採取措施加快私人資產負債表修復,並確保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順差國和逆差國都應努力減輕過度的經常帳戶失衡;在長期內維持具有包容性的快速增長。

國際協作方面,IMF稱,一個關鍵要素是建立有效運作的國際經濟關係多邊框架。基於規則、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對於全球繁榮尤為重要,但同時必須輔以適當的國內政策,促進對貿易和迅速的技術變革做出調整。同時,國際社會應繼續根據全球經濟的變化調整多邊體系。■

其他全球性下行風險還包括內向型政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國內政治紛爭以及治理薄弱和腐敗帶來的衝擊等。

政策建議方面,IMF稱各國應加強經濟復蘇企穩的勢頭;促進有韌性、均衡的經濟增長,採取措施加快私人資產負債表修復,並確保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順差國和逆差國都應努力減輕過度的經常帳戶失衡;在長期內維持具有包容性的快速增長。

國際協作方面,IMF稱,一個關鍵要素是建立有效運作的國際經濟關係多邊框架。基於規則、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對於全球繁榮尤為重要,但同時必須輔以適當的國內政策,促進對貿易和迅速的技術變革做出調整。同時,國際社會應繼續根據全球經濟的變化調整多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