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有用心陪伴孩子成長嗎?從一份“傳遍朋友圈的親子作業”說起

寫在前面:

每個孩子來到我們身邊,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陪伴是最長情的表白,對於孩子而言更是如此。陪伴不是簡單的陪同和看管、也不是表淺的物質上的滿足,

更不是無休止的說教。父母對孩子的有效陪伴,需要全身心融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發現那塊只屬於你和孩子的奇妙天地。

我特別喜歡看閨蜜陽洋媽的朋友圈,每到週末,她都會曬出一家三口在一起遊玩的照片。照片上,她的孩子或在認真觀察一隻小蟲,或在草地上飛奔,又或是一家人幸福滿滿地自拍。青山綠水,孩子純真的笑臉,父母盡情的陪伴,是我想像中美好生活的樣子。

最近,她又發了一條朋友圈,更是引來無數點贊和轉發。原來,她6歲的孩子要去英國參加一個夏令營,在分開的日子,她擔心孩子想家,因此將自己滿滿的愛裝進一個為孩子做的100多頁的“手繪留言本”裡。

這個留言本長什麼樣?

今天開始陽洋將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我儘量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束縛、牽絆和阻擾。

我認真思考,也努力實踐教育和陪伴的分寸與尺度,既盡力而為,也量力而行,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幫助他練就強健的翅膀,以便來日可以自由快樂地飛翔。

陽洋加油!

感謝陽洋媽提供文字和部分圖片

相信這份留言本會讓陽洋每天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驚喜:

● 媽媽的手繪圖萌萌噠,就像媽媽在身邊一樣

● 每天都有具體的學習小任務

● 學會照顧別人

● 瞭解英國文化

……

● 更重要的是,想爸媽的時候,能看到媽媽準備的全家福。

一本用心的留言本給孩子帶去溫暖的陪伴,相信她和孩子雖然相隔萬里,但孩子對異國的不適應和對媽媽的思念之苦會因此減少許多。陪伴不僅僅是形隨,更重要的是心隨,是父母的心跟著孩子的內心一起相伴,一起成長。

很多家長被問及是否會陪伴孩子時,他們往往會答:“我們每天都陪孩子啊。”

家長們說得沒錯,他們確實天天與孩子在一起。

比如:

那個爸爸一邊在拿著手機打遊戲,一邊催著孩子快點把作業寫完。

那個媽媽一邊敷著面膜,一邊陪著孩子畫畫,孩子過來問:“我畫得好嗎?” 媽媽看都不看一眼說:“畫得真棒!”

那個奶奶一邊織著毛衣,一邊監視著孫女練琴,女孩稍微停下一會兒便大喊:“是不是又在偷懶?”

……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卻是精明和敏感的,他能夠感受到你對他是否重視和用心。當你的身心被手機或其它事情吸引時,你可曾留意到孩子眼中的落寞?這種陪伴,不是陪伴,最多只能算是“陪著”,不僅起不到陪伴孩子的作用,反而讓孩子和你漸行漸遠。我們雖然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卻讓孩子活成了“留守兒童”,讓“父母”這一身份在孩子面前變成了虛設。

孩子的成長,恰如一支離弦的箭,在時光匆匆中,你還來不及抓住尾巴,它就一去不返。有教育家說:若不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的童年,你最終將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來操心孩子的成年。有時候我們或許真的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忙,任何一件事情投入就會有收穫,陪伴孩子更是如此。我們該如何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親密愉悅的狀態

父母要給與孩子高品質的陪伴,就要先排除掉心不在焉、心懷愧疚、生氣、煩躁的狀態和情緒。高品質的陪伴,孩子和父母應是共同處於放鬆、舒適、愉悅、親密的狀態中,能夠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養,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模式,能夠像朋友或者伴侶一樣彼此獨立但又緊密連接。

讀懂孩子的行為,走進孩子的內心

如果父母關注不到孩子在玩的時候因受挫而生氣,便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鬧情緒;如果關注不到孩子因為完成了一件作品而期待你的鼓勵,便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悵然若失。

真正的陪伴,離不開父母密切的關注、觀察,即使孩子在獨處,除了不去打擾,別忘了去觀察孩子,體察點滴的成長。只有讀懂孩子的行為,才能真正讀懂孩子。平凡的親子共處時刻,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父母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讓每分鐘的陪伴都充滿意義

“高品質時間”是指家長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與他們聊天、玩耍,彼此愉悅互動的過程。事實上,孩子是否滿足,並不完全取決於父母陪伴他的時間多寡,而更多地取決於他從中是否獲得滿足與享受。與其花很多時間去敷衍孩子,彼此都不享受,不如稍微縮短一點時間,提高陪伴的品質。

親子閱讀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也許我們無法選擇陪伴孩子時間的多少,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親子閱讀。從小愛上讀書的孩子不一樣:他們的心靈會充盈起來,他們的眼睛裡會多一些亮晶晶的東西;他們的腦子裡會多幾個問號;他們的舉手投足會多幾分雅致;他們的內心會少一些浮華……更重要的是,多年以後,爸爸媽媽陪他讀書的畫面會永遠留在他內心深處,成為孩子永恆美好的記憶。

陽洋媽既是億童父母學院的忠實粉絲,同時也是億童《古立古豆學習盒》的受益者。她說陽洋在家很喜歡玩《數學樂園》中的“手指繞彎彎”遊戲,因此對路線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次前往英國參加夏令營活動,雖然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但對遊戲中的地圖非常敏銳,總能根據路線提示,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老師指定的地點,完成遊戲任務。

她還說,在溫暖的陪伴下,孩子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健康的人格,會不斷給家長回饋成長的進步和驚喜。看到陽洋能很好地照顧自己,開心地過暑假,感覺很欣慰!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自由、和諧、尊重的關係時,孩子會無意識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你終會發現:愛與呵護,才是你能夠送給孩子最昂貴的禮物。同時,你也更會發現:這美好而溫暖的時光,是孩子帶給你一生最珍貴的記憶。

一邊催著孩子快點把作業寫完。

那個媽媽一邊敷著面膜,一邊陪著孩子畫畫,孩子過來問:“我畫得好嗎?” 媽媽看都不看一眼說:“畫得真棒!”

那個奶奶一邊織著毛衣,一邊監視著孫女練琴,女孩稍微停下一會兒便大喊:“是不是又在偷懶?”

……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卻是精明和敏感的,他能夠感受到你對他是否重視和用心。當你的身心被手機或其它事情吸引時,你可曾留意到孩子眼中的落寞?這種陪伴,不是陪伴,最多只能算是“陪著”,不僅起不到陪伴孩子的作用,反而讓孩子和你漸行漸遠。我們雖然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卻讓孩子活成了“留守兒童”,讓“父母”這一身份在孩子面前變成了虛設。

孩子的成長,恰如一支離弦的箭,在時光匆匆中,你還來不及抓住尾巴,它就一去不返。有教育家說:若不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的童年,你最終將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來操心孩子的成年。有時候我們或許真的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忙,任何一件事情投入就會有收穫,陪伴孩子更是如此。我們該如何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親密愉悅的狀態

父母要給與孩子高品質的陪伴,就要先排除掉心不在焉、心懷愧疚、生氣、煩躁的狀態和情緒。高品質的陪伴,孩子和父母應是共同處於放鬆、舒適、愉悅、親密的狀態中,能夠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養,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模式,能夠像朋友或者伴侶一樣彼此獨立但又緊密連接。

讀懂孩子的行為,走進孩子的內心

如果父母關注不到孩子在玩的時候因受挫而生氣,便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鬧情緒;如果關注不到孩子因為完成了一件作品而期待你的鼓勵,便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悵然若失。

真正的陪伴,離不開父母密切的關注、觀察,即使孩子在獨處,除了不去打擾,別忘了去觀察孩子,體察點滴的成長。只有讀懂孩子的行為,才能真正讀懂孩子。平凡的親子共處時刻,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父母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讓每分鐘的陪伴都充滿意義

“高品質時間”是指家長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與他們聊天、玩耍,彼此愉悅互動的過程。事實上,孩子是否滿足,並不完全取決於父母陪伴他的時間多寡,而更多地取決於他從中是否獲得滿足與享受。與其花很多時間去敷衍孩子,彼此都不享受,不如稍微縮短一點時間,提高陪伴的品質。

親子閱讀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也許我們無法選擇陪伴孩子時間的多少,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親子閱讀。從小愛上讀書的孩子不一樣:他們的心靈會充盈起來,他們的眼睛裡會多一些亮晶晶的東西;他們的腦子裡會多幾個問號;他們的舉手投足會多幾分雅致;他們的內心會少一些浮華……更重要的是,多年以後,爸爸媽媽陪他讀書的畫面會永遠留在他內心深處,成為孩子永恆美好的記憶。

陽洋媽既是億童父母學院的忠實粉絲,同時也是億童《古立古豆學習盒》的受益者。她說陽洋在家很喜歡玩《數學樂園》中的“手指繞彎彎”遊戲,因此對路線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次前往英國參加夏令營活動,雖然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但對遊戲中的地圖非常敏銳,總能根據路線提示,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老師指定的地點,完成遊戲任務。

她還說,在溫暖的陪伴下,孩子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健康的人格,會不斷給家長回饋成長的進步和驚喜。看到陽洋能很好地照顧自己,開心地過暑假,感覺很欣慰!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自由、和諧、尊重的關係時,孩子會無意識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你終會發現:愛與呵護,才是你能夠送給孩子最昂貴的禮物。同時,你也更會發現:這美好而溫暖的時光,是孩子帶給你一生最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