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風雨後,與時間“賽跑”

連日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為受災地區捐款捐物,

説明災區群眾渡過難關。 記者 石雷/攝

洪水過後,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在口前鎮進行清淤。記者 石雷/攝

道路上,運載救援物資的大車在泥水中駛過;居民樓前,吊車、鏟車不停地清理淤泥;辦公樓前,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給百姓發放物資;二樓走廊旁,

兩夜三天沒合眼的一線救援人員靠在牆邊小憩……7月22日中午,走進永吉縣河東社區,救援、搶修、清淤、重建,記者眼前是緊鑼密鼓、與時間“賽跑”的忙碌場面。

這裡是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口前基地,也是永吉縣受災最重區域之一。不到10天,66棟樓、6700多戶居民、1萬多人,經歷了兩場暴雨肆虐。辦公樓前,遠處張望,四間河上一段橋被沖毀,“水就是從那邊下來的,水頭甩過來,一會兒工夫,

水就很大。”一位居民描述著當時場景,驚魂未定。

災情就是命令!水電一局迅速成立指揮部,下設供應保障、對外協調、清淤自救、安全防疫等6個小組展開救援。第一分局、四川分局、基礎工程分局等水電一局下屬11個二級單位相繼派人投入戰鬥。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拉開帷幕!

“已堅守了整9天,室內外淤泥都清。19日暴雨後,已清了八成。基地共7個片區,已驗收了3個。有硬骨頭,我們遇到一個啃一個,

不回避、打硬仗、敢擔當,彰顯央企社會責任!”水電一局工會主席、現場總指揮李一邊走邊向記者介紹情況,準備驅車奔赴清淤現場。

車行至橋上,被人攔住。“那邊的柵欄已經處理了,下一步還需要一些人手,社區裡清淤已近尾聲,等待驗收……”橋上攔車彙報的是清淤自救組組長李文盛,也是口前基地管理處黨委副書記。雖然面色疲憊,眼中佈滿血絲,但思路清晰,

話語堅定。

記者跟隨清淤工人走進河東社區,一輛輛運送淤泥的大車不時駛過,不遠處的推土機正將殘留的淤泥推向一側。走出社區門口,十幾位戰士正在社區門口推土機旁收拾淤泥,汗水濕透後背。一位元河南籍小戰士告訴記者,他們來自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昨天幹到晚上七八點鐘,今早4點多鐘就出來了,只有午飯晚飯間隙才能休息一會兒。“清淤工作馬上就收尾了,

我們苦點兒不怕,早一天干完,老百姓就早一天恢復正常生活!”小戰士一邊說,一邊用衣袖擦拭額頭的汗水。

政府、企業、戰士、市民……風雨後、泥濘中、驕陽下,一場合力救援、清淤重建的“接力賽跑”在永吉延續……

記者 翟勁濤 李樊 通訊員 趙旭

策劃 孟繁傑 石巍

編輯 初慧 遲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