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雷軍:小米的目標,就是推動整個中國製造業的進步

奇客智能【GeekSmart】 文|黎帥

摘要:雷軍主要關心匯率、政治、天文地理?這個時代創新很重要

雷軍是怎麼看現在的互聯網製造行業?小米手機搶購的問題,雷軍怎麼看待?小米未來的目標是什麼?我們來看看雷軍本人是怎麼回答的

小米其實是一個新物種

小米是家“手機+消費電子+電商+新零售”公司,也是家大資料公司。小米的互聯網收入接近100億元人民幣,還在做互聯網金融。所以我覺得小米其實是一個新物種。實際上,我們沒有準確的定義,是根據使用者需要展開的、用互聯網精神做製造業而產生的一種新業態。我們既做互聯網,也做硬體,還做電商、新零售、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

還研發晶片、相機、螢幕。我認為,互聯網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是,思考無疆界。

手機要搶購,實際是製造跟不上

公司不缺創新,但創新做完後還要保證產品品質和交付。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既是成長的煩惱,也是幸福的煩惱。大規模工業、製造業比互聯網複雜。我認為,硬體公司達到30億至50億人民幣的規模後,交付就是個大問題。

我每天都要關心各地的匯率、政治、天文地理等情況,匯率每週有週報,如果產生重大變動要即時通知。對於傳統製造業也是如此,這主要跟規模有關。如果只是幾億元規模,國內市場就可以完全消化,那影響不大。但如果規模有上千億元,那每天睡不著覺。

用互聯網效率幹零售,

線上的銷售同樣不能丟

如果不改變商業效率,傳統零售會萎縮得更厲害。原來的零售店很粗放,房租、人工很便宜;現在房租、人工上漲,原來的低效率就搞不定了。所以我們一直在想,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思想做傳統零售業。去年2月份我們開始試點,在北京清河五彩城10萬平方米的商場地下一層開設一個200平米的小米之家零售店,去年經營了10個月,銷售額就占五彩城零售業總額的1/14,

而面積才占1/500。我們到現在已開了100個店。

新零售就是互聯網效率幹零售,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方法論和人才來改善傳統零售業。能幫助傳統零售業提高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實踐的結果是,可以用電商的成本完成傳統零售。但這中間也有很多改革,要完全自營而不是找各級代理、加盟、掛牌子,層層加價,整個都是小米的統一流程,進行統一管控,保持了很高的性價比。

創新才有未來,

只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才能存活下來

雷軍說道,其實,今天的手機公司已進入最慘烈的淘汰階段,最終只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才能存活下來。為了把手機做好,對所有元器件都要有自主研發能力。小米不僅做晶片,也在做螢幕、相機等核心元器件的技術研發,其實蘋果、三星也是這麼做的。小米如果想5年、10年後笑傲江湖,今天就應該大規模投入核心技術的研發,要掌握這些技術,其中晶片是最難的一個。我們取得的成績,算是首戰告捷,但今天談成功還太早。

大家老說,我國技術上的創新、應用層的創新離美國還有差距。我覺得大家說的是實話,但創新都是先易後難,一步一步來。在中國,尤其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是世界領先的。大家老在看差距,沒有看到成長,沒有看到創新的速度。我覺得再過個一、二十年,中國在各大核心技術上都是世界領先的。

以前中國製造業生產規模大、東西便宜但不夠好。但這些年來,整個手機行業進步速度非常快。技術突破需要時間,從發展角度來看中國的手機工業,進步速度很快。

創業公司不創新就沒有未來,所以我經常講“創新是小公司幹的”。大公司有飯碗,它能不創新就不創新;創業公司沒飯碗,要跟大公司競爭、搶飯碗,什麼難就幹什麼。從全球看,往往顛覆性創新都是小公司的,大公司都強調小改革。美國的大公司怎麼解決顛覆性創新問題呢?直接收購小公司,像CISCO每年買下接近100家小公司,Facebook直接買下VR公司,所以大公司的大創新絕大部分是買來的。

我們的目標是推動中國製造業進步

小米的目標,是用15至20年時間推動整個中國製造業進步,改變大家對國貨的印象。我們奮鬥的目標,就要像70年代索尼對日本的影響,80年代三星對韓國的影響。其實,索尼影響了日本整個製造業。

未來10年,中國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的機會。就我個人而言,互聯網如何與農業高效結合一直是個重要問題,所以我特別看好“互聯網+農村”這個大方向,也適應了現在的國策。我認為,在政策上應該加大互聯網應用的支持力度,因為市場行為的效率非常高,比如共用單車。我認為未來10年,“互聯網+”不管到農村、金融系統,還是到城市出行等新領域,想像空間很大,機會很大。

要掌握這些技術,其中晶片是最難的一個。我們取得的成績,算是首戰告捷,但今天談成功還太早。

大家老說,我國技術上的創新、應用層的創新離美國還有差距。我覺得大家說的是實話,但創新都是先易後難,一步一步來。在中國,尤其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是世界領先的。大家老在看差距,沒有看到成長,沒有看到創新的速度。我覺得再過個一、二十年,中國在各大核心技術上都是世界領先的。

以前中國製造業生產規模大、東西便宜但不夠好。但這些年來,整個手機行業進步速度非常快。技術突破需要時間,從發展角度來看中國的手機工業,進步速度很快。

創業公司不創新就沒有未來,所以我經常講“創新是小公司幹的”。大公司有飯碗,它能不創新就不創新;創業公司沒飯碗,要跟大公司競爭、搶飯碗,什麼難就幹什麼。從全球看,往往顛覆性創新都是小公司的,大公司都強調小改革。美國的大公司怎麼解決顛覆性創新問題呢?直接收購小公司,像CISCO每年買下接近100家小公司,Facebook直接買下VR公司,所以大公司的大創新絕大部分是買來的。

我們的目標是推動中國製造業進步

小米的目標,是用15至20年時間推動整個中國製造業進步,改變大家對國貨的印象。我們奮鬥的目標,就要像70年代索尼對日本的影響,80年代三星對韓國的影響。其實,索尼影響了日本整個製造業。

未來10年,中國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的機會。就我個人而言,互聯網如何與農業高效結合一直是個重要問題,所以我特別看好“互聯網+農村”這個大方向,也適應了現在的國策。我認為,在政策上應該加大互聯網應用的支持力度,因為市場行為的效率非常高,比如共用單車。我認為未來10年,“互聯網+”不管到農村、金融系統,還是到城市出行等新領域,想像空間很大,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