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代何進滔家族真夠牛的,祖孫三代都從魏博節度使任上升宰相

在今天的河北大名一帶,唐代有魏州、博州等。朝廷在這裡設立了魏博節度使機構。

魏博節度使,又稱天雄節度使,是唐朝設置的節度使,管轄範圍包括魏州、博州、相州、貝州、衛州、澶州等六州,

屬唐河北道。唐末到五代割據河北,為河北三鎮之一。在8世紀末是河北三鎮的首領,9世紀衰落。魏博節度使歷經田氏、何氏、韓氏、樂氏、羅氏五姓變遷。

何進滔德政碑。網路圖片。

何氏即來自靈州的何進滔家族。這個家族自何進滔任魏博節度使始,

歷時42年之久。何進滔死後,他的兒子何弘敬、孫子何全皞也曾先後承襲魏博節度使,而且祖孫三代全部從魏博節度使任上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祖孫三代統治一個地方、祖孫三代出將入相(宰相)、祖孫三代都由地方官進入中央中樞機構的顯例。

何進滔(?-840年),字端公,唐靈州(今寧夏永寧縣西南)人。先祖定居靈武,家世軍籍。其曾祖父何考物,祖父何俊。

父何默,是夏州衙前兵馬使。何進滔客居魏博,跟隨田弘正任魏博將。元和十年(815年),田弘正奉詔討伐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王承宗派騎兵攻擊魏博兵營,田弘正派何進滔迎戰,大勝之。記功衙內都知兵馬使。元和十三年(818年),討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何進滔率鐵騎攻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以功升授兼侍御史。田弘正死後,何進滔依附史憲誠。大和三年(829年),由於史憲誠將魏州府庫糧財大肆揮霍,
引起將士不滿,軍中大亂,殺死了史憲誠,並舉薦都知兵馬使何進滔為留後。史憲誠被殺,何進滔穩定軍心,後唐朝廷授何進滔為魏博節度使,任內民心安定,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成五年(840年),何進滔卒于任上,贈太傅。唐文宗詔令工部侍郎柳公權撰文並書丹,詔梁王司馬元度篆額,為其立“何進滔德政碑”。“德政碑”通高12.34米,寬3.04米,厚1.08米,重140.47噸。據考證為我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碑。
這通碑原是唐碑,為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奉唐文宗之命為魏博節度使何進滔撰寫的德政碑,立于唐開成五年(840年)。碑身兩側為柳公權墨蹟,碑陰刻唐“何進滔德政碑”,碑文改刻為“禦制五禮記碑文”,因而稱“唐宋碑”。

何弘敬(807-866),何進滔的兒子,名重順,唐武宗賜名弘敬。十八歲從軍,唐文宗時曾為禦史中丞、御史大夫、賜上柱國勳。唐武宗時襲父位為魏博節度使,

封遊擊將軍、金吾衛將軍、全吾大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戶部尚書。懿宗即位後,曾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中書令,後被封為楚國公。鹹通六年(865)冊拜公檢校太尉兼中書令,866年卒,享年60歲。新《舊唐書》有傳。

1973年冬,在河北省大名縣萬堤農場發現了《何弘敬墓銘志》石碑。墓銘志面楷書59行3800字,記載了何氏三代為魏博節度使的史實。志文雖以對墓主歌功頌德為主,但涉及當時史料廣泛而詳細,是研究唐代藩鎮割據,王朝與藩鎮、邊境關係的重要史料補充。

何全皞(?-870),何弘敬的兒子。何全皞於鹹通八年(867年)被詔授為魏博節度使,世襲了父位。何弘敬於866年去世時,何全皞是指揮使之一,士兵推舉他接任,唐懿宗認可了,任他為兵馬留後,867年又任為全權節度使。868年,叛將龐勳控制徐州,朝廷決定兵分三路應對。何全皞出兵協助朝廷平定了龐勳叛亂,因功被授予檢校司空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榮銜。

史載,何全皞年少,性情驕暴,克扣軍中糧餉,殺戮士卒,將士不甘忍受,鹹通十一年(870年),傳言他要削減士兵在糧食和衣物上的補貼,士兵嘩變,何全皞騎馬想逃,被士兵追上殺死。至此,結束了何氏家族在魏博長達42年的統治。

一家三代統治一個地方長達42年之久,且三代“出將入相”實屬罕見。而作為藩鎮,這個何氏家族與唐王朝也保持著較為融洽的君臣關係。且治理魏博期間,“民心安定”。所以,何進滔死後,唐文宗詔翰林學士柳公權為其撰文,並為其立德政碑,建牌樓以示歌功頌德,若何進滔與唐朝廷為敵,其死後是不會得到如此高規格待遇的。(2017-3-24)

是研究唐代藩鎮割據,王朝與藩鎮、邊境關係的重要史料補充。

何全皞(?-870),何弘敬的兒子。何全皞於鹹通八年(867年)被詔授為魏博節度使,世襲了父位。何弘敬於866年去世時,何全皞是指揮使之一,士兵推舉他接任,唐懿宗認可了,任他為兵馬留後,867年又任為全權節度使。868年,叛將龐勳控制徐州,朝廷決定兵分三路應對。何全皞出兵協助朝廷平定了龐勳叛亂,因功被授予檢校司空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榮銜。

史載,何全皞年少,性情驕暴,克扣軍中糧餉,殺戮士卒,將士不甘忍受,鹹通十一年(870年),傳言他要削減士兵在糧食和衣物上的補貼,士兵嘩變,何全皞騎馬想逃,被士兵追上殺死。至此,結束了何氏家族在魏博長達42年的統治。

一家三代統治一個地方長達42年之久,且三代“出將入相”實屬罕見。而作為藩鎮,這個何氏家族與唐王朝也保持著較為融洽的君臣關係。且治理魏博期間,“民心安定”。所以,何進滔死後,唐文宗詔翰林學士柳公權為其撰文,並為其立德政碑,建牌樓以示歌功頌德,若何進滔與唐朝廷為敵,其死後是不會得到如此高規格待遇的。(201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