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器換人”開啟智慧製造新時代

長沙經開區管委會航拍圖。 鄭駿 攝

上汽大眾長沙廠區生產車間。蔣煉 攝

廣汽三菱總裝車間內,大量導入了機械臂和自動化輔助輸送線等設備。劉曉東 攝

編者按:今年全國兩會上,

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把發展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

發展智慧製造業,打造智慧製造示範區,正是長沙經開區的新年“小目標”。2017年,長沙經開區瞄準“率先打造國家智慧製造中心,率先建設5000億元國家級園區”目標,

堅定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大力實施先進智慧製造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推進智慧園區和人才高地“雙臂支撐”,園區工業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開年以來,主要指標保持20%以上高增長,產業結構繼續調優調強,骨幹企業發展態勢強勁。本月底開始,紅網聯合長沙經開區推出【長沙經開區:智慧製造第一區】系列報導,聚焦園區相關部門和優勢產業,帶來“智慧製造第一區”的新趨勢、新願景、新動能,
敬請關注。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劉露 通訊員 黃姿 長沙報導

偌大的廠房內,幾百台“機械手臂”錯落有致地來回搖擺,快速精准地完成裝配、噴塗、烘乾、檢測、成品等一系列工序。每道工序甚至快得讓人來不及看清。

這是在上汽大眾長沙工廠車間裡工業機器人的“勞作”場景。

除了一條嶄新的生產線,工人屈指可數。記者不禁說出了心中的疑問:“就這麼幾個人,

怎麼生產?據上汽大眾長沙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飛介紹,車間的整個生產流程全部實現智慧化,主要由機械手來幹活,大大降低了勞動力和生產成本。

在長沙經開區,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以“機器換人”發展智慧製造,是園區向“智造”邁進的又一探索。

“機器換人”智慧製造推動升級提質

3月21日,進入廣汽三菱總裝車間參觀時,記者看到,車間能夠同時滿足多平臺開發車型的共線生產。

這意味著,現在廣汽三菱正在銷售的車型都能實現混線生產。不僅如此,新總裝車間的技術也實現了全面升級,車間內大量導入了機械臂和自動化輔助輸送線等設備,整個總裝流程變得更加智慧化和人性化。這種智慧化總裝技術,可以讓汽車裝配作業變得更加精准可靠。

隨著自動化設備的更新,“機器換人”正逐步幫助廣汽三菱完成新舊動能轉換,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在這個“無人”工廠,車間裡排列著整齊的機器方陣,工業機器人正繁忙有序作業,幾百台機器,卻只有十幾個工人。

廣汽三菱生產部負責人介紹,四大車間機器人的投入使用,不僅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改善了勞動強度,保障了員工的人身安全,還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總裝及焊裝車間部分已經實現AGV SPS智慧化配送,日前會將該配送方式進一步擴展。汽車產業成為智慧化最高的產業之一。

機器換人後,產業工人的流向又怎樣?該負責人介紹,機器換人,並不意味著要辭退產業工人,而是通過培訓,引導產業工人由體力型向技術型人才轉變,從而提升自我價值,增加企業的生產效率,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在生產中,導入智慧型機器人,實現焊裝抓件、塗裝噴塗、總裝裝配、物流配送等領域與環節的自動化率,提高生產效率與產能。

“分鐘”工廠

最年輕的產能先鋒 一分鐘能造一輛汽車

有著德國血統的企業在這場盛宴中自然不會缺席。

在上汽大眾長沙工廠,一台橘紅色機械手將汽車側圍部件抓起固定,對面的機械手迅速焊接,四濺的火花尚未消失,另一台銀灰色機械手已推送部件至下道工序。

記者穿行在車身車間,看到的機器人都非常智慧:自動焊接除確保生產工藝和焊接的精度外,生產效率也變得更高。在這裡,大型零件的傳遞也都是由機械手完成,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將零件搬運到工位元上,避免了人工搬運過程中可能造成的鋼板變形或刮傷。身臨其境地深度感受了先進生產工藝。

“我們一分鐘就能生產一輛汽車!”王飛說,上汽大眾長沙工廠是該集團最“年輕”的工廠,長沙工廠車身車間現超過700台機器人在這裡演奏出飛快地生產節拍,按照上汽大眾計算標準,自動化率已達到86%。

產業集群

今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望突破千億

“湖南工業看長沙,長沙工業看星沙”。作為“長沙向東看”的經典範本、中部核心增長極,肩負“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時代使命,長沙經開區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轉型升級之路從何處邁步?

長沙經開區給出的答案響亮乾脆:智慧製造。

“工業機器人是智慧製造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智慧設備,是企業實現智慧製造的一個支撐基礎。”在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慶紅看來,這是製造業智慧轉型的必然趨勢。

機器換人, 是推動傳統製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中描述智慧製造所必備的元素。在長沙經開區,汽車行業已成為區域第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其對產能的高度需求讓機器替代人工擁有廣泛的實際運用與市場潛力。隨著進程的加快,長沙經開區各骨幹企業正處於區域分工格局調整的關鍵時期。

作為先進製造業集聚區,長沙經開區在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和電子資訊產業方面已積累了雄厚的製造業實力,為推進主導產業智慧製造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尤其是汽車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僅2016年全區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產值實現80.2%的高速增長,成為園區轉型升級的主引擎。2017年1-2月,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產業增長44.5%,占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3.7%,取代工程機械製造產業成為園區第一大主導產業。

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在這個“無人”工廠,車間裡排列著整齊的機器方陣,工業機器人正繁忙有序作業,幾百台機器,卻只有十幾個工人。

廣汽三菱生產部負責人介紹,四大車間機器人的投入使用,不僅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改善了勞動強度,保障了員工的人身安全,還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總裝及焊裝車間部分已經實現AGV SPS智慧化配送,日前會將該配送方式進一步擴展。汽車產業成為智慧化最高的產業之一。

機器換人後,產業工人的流向又怎樣?該負責人介紹,機器換人,並不意味著要辭退產業工人,而是通過培訓,引導產業工人由體力型向技術型人才轉變,從而提升自我價值,增加企業的生產效率,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在生產中,導入智慧型機器人,實現焊裝抓件、塗裝噴塗、總裝裝配、物流配送等領域與環節的自動化率,提高生產效率與產能。

“分鐘”工廠

最年輕的產能先鋒 一分鐘能造一輛汽車

有著德國血統的企業在這場盛宴中自然不會缺席。

在上汽大眾長沙工廠,一台橘紅色機械手將汽車側圍部件抓起固定,對面的機械手迅速焊接,四濺的火花尚未消失,另一台銀灰色機械手已推送部件至下道工序。

記者穿行在車身車間,看到的機器人都非常智慧:自動焊接除確保生產工藝和焊接的精度外,生產效率也變得更高。在這裡,大型零件的傳遞也都是由機械手完成,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將零件搬運到工位元上,避免了人工搬運過程中可能造成的鋼板變形或刮傷。身臨其境地深度感受了先進生產工藝。

“我們一分鐘就能生產一輛汽車!”王飛說,上汽大眾長沙工廠是該集團最“年輕”的工廠,長沙工廠車身車間現超過700台機器人在這裡演奏出飛快地生產節拍,按照上汽大眾計算標準,自動化率已達到86%。

產業集群

今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望突破千億

“湖南工業看長沙,長沙工業看星沙”。作為“長沙向東看”的經典範本、中部核心增長極,肩負“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時代使命,長沙經開區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轉型升級之路從何處邁步?

長沙經開區給出的答案響亮乾脆:智慧製造。

“工業機器人是智慧製造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智慧設備,是企業實現智慧製造的一個支撐基礎。”在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慶紅看來,這是製造業智慧轉型的必然趨勢。

機器換人, 是推動傳統製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中描述智慧製造所必備的元素。在長沙經開區,汽車行業已成為區域第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其對產能的高度需求讓機器替代人工擁有廣泛的實際運用與市場潛力。隨著進程的加快,長沙經開區各骨幹企業正處於區域分工格局調整的關鍵時期。

作為先進製造業集聚區,長沙經開區在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和電子資訊產業方面已積累了雄厚的製造業實力,為推進主導產業智慧製造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尤其是汽車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僅2016年全區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產值實現80.2%的高速增長,成為園區轉型升級的主引擎。2017年1-2月,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產業增長44.5%,占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3.7%,取代工程機械製造產業成為園區第一大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