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道光年間這位最有實力的詩人,居然沒有一件作品入選《清詩三百首》,時也命也?

先請大家欣賞兩首詩作消暑:

雨後放舟至興安

輕舟激箭櫓嘔鴉,

雨後江天望眼賒;碕岸石砑盤折溜,中谹水立避拋沙。坡田經漲全無土,野樹留春尚有花;民事艱難官事迫,愧它鷗鷺自為家。

斑鳩關

溪流出穀嶺雲深,萬木參天爽氣森;行到斑鳩關上路,午禽啼徹四山陰。

這是陳僅先生道光十九年(1839)在陝南紫陽、安康寫的詩。

陳僅先生,浙江寧波鄞縣人。字餘山,又字漁珊,號渙山。生於乾隆五十二年,卒于同治七年。他道光十三年(1833)到陝西任縣令,

從陝北延長、定邊,又輾轉陝南紫陽、安康、漢陰、寧陝等地。是目前所知整個清朝安康最有威望最多善政的官員,也是那個時間段最優秀的詩人。

理由很充分,這裡簡單說兩點。

其一,當時就有著名人物高度評價陳僅的詩。

蔣湘南(道光十五年舉人。先後主講于關中書院、同州書院,並修纂《蘭田縣誌》、《經陽縣誌》、《留壩廳志》、《同州府志》、《夏邑縣誌》、《魯山縣誌》等志書,最後完成《陝西通志》稿。

)評價:

予嘗論當代詩人,推余山先生為第一,安得起老杜而相與扺掌論之?

周儀暐(1777——1846,江蘇陽湖人。嘉慶元年舉人。曆官陝西山陽縣知縣,鄧廷楨見其所作《韓城驛詩》,極重之,及巡撫陝西,調署鳳翔。儀暐工詩,著有《夫椒山館詩集》《清史列傳》行於世。)評價:

大抵餘山之詩,靜謐安雅、委婉周至,深合古詩人之意。能發皇其固有之天,而又曲當於理。求之於今,殆有難於並論者。

其二,陳僅先生的詩歌理論著作《竹林答問》,

被以郭紹虞先生(1893-1984,江蘇省蘇州市人。中國語言學家、文學家、文學批評史家。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史》、《滄浪詩話校釋》、《宋詩話考》、《宋詩話輯佚》。20年代初,與茅盾、葉聖陶等創立文學研究會。建國後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語文學會副會長、《辭海》副主編,同濟大學文學院前院長,復旦大學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為代表的後世學者認為是有清一代最重要的四部詩歌理論著作之一。
過去詩人只是意識到“詩中須有人在”,到陳僅先生才首次明確提出,“詩中當有我在”。

但是世上遺憾的事情很多,就是這樣一個理論與創作影響很大的詩人,居然《清詩三百首》一首都沒有選入。

遺珠之恨難道是古今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