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生,牙齒矯正後會不會鬆動?

“醫生,牙齒矯正後會不會鬆動?

矯正過的牙齒會不會隨年齡的增大更容易脫落?

牙齒矯正後會不會咀嚼無力,不能吃硬東西?”接診時,常有患者或家長朋友問這樣的問題。

有這些疑問和困惑是正常的,

因為我們常被教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麼,這個道理同樣適合牙齒矯正嗎?矯正到底會不會導致牙齒鬆動,甚至過早脫落?

原理:吸收與再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下牙齒矯正的原理。

牙齒矯正的學名叫“正畸”,讓牙齒恢復整齊的技術叫“正畸技術”。這項技術之所以能讓牙齒恢復整齊,利用的是牙槽骨的吸收與再生機制。牙槽骨是人體內較特殊的骨頭,

給它壓力,它就會吸收,給它牽引力(張力),它便會再生。正畸技術正是充分運用牙槽骨的這一特性,在牙箍的外力作用下,受壓力一方的牙槽骨會吸收,受牽引力一方的牙槽骨會再生,從而達到讓歪牙整齊的目的。

這個過程就是:牙齒受力→傳遞給牙槽骨→牙槽骨吸收加再生→牙齒移動。

有可能導致牙齒脫落

如上文所述,矯正牙齒的原理是牙槽骨的吸收與再生,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矯正力度過大,或者方向錯誤,則會導致牙槽骨破壞,並給牙周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引起牙齒過度鬆動,甚至牙齒脫落等。

值得說明的是,上述風險也是可控的,專業的正畸醫師能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因此,牙齒矯正時,務必選擇正規專業的口腔醫療機構和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正畸醫生。

有益改善牙周組織

成功矯正牙齒後,除了一口整齊漂亮的牙齒,我們還會驚喜發現,自己的牙周組織也會得到改善。這是因為矯正前因牙齒擁擠而無法清洗的部位,牙齒整齊後得以清潔,使得日常刷牙更方便有效,從而改善了口腔衛生,讓牙齒和牙周組織更健康。眾所周知,牙周組織健康是防止牙齒脫落的關鍵。

當然,在牙齒矯正過程中,由於牙齒周邊的牙周膜、牙槽骨等結構會發生相應的改建,部分患者會出現牙齒輕度鬆動、酸脹不適、咀嚼無力等情況,這都是治療過程中的正常反應,不必擔心。矯正結束後,這些現象也就消失了,牙齒就會恢復到正常狀態。

因此,牙齒矯正可以實現“魚與熊掌兼得”,只是需要我們慎重選擇醫療機構和醫生,並嚴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