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色小鎮如何打好全域旅遊牌?

全域旅遊作為指導各地旅遊發展的新思路,特色小鎮作為小城鎮發展的新路徑。二者如何融合發展,發揮乘數效應,更好地指導產業與資源的優勢整合是值得關注的話題。

一、背景

(一)全域旅遊發展特徵

全域旅遊是目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之一,2016年初,國家旅遊局公佈了首批262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

全域旅遊成區域發展新戰略。

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

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用,圍繞旅遊以及相關產業進行理念表達、政策表達、投資表達、形象表達。

全域旅遊成“旅遊+”新平臺。

全域旅遊充分發揮了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臺,發揮了“旅遊+”,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準和綜合價值。

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例如農業旅遊、工業旅遊。

全域旅遊創造旅遊新空間。

全域旅遊帶了除了級景區之外的旅遊帶、景觀帶、旅遊增長軸線等。例如一帶一路在某些沿線城市出現了旅遊增長軸線,又比如長江沿線幾個組合景點形成長江旅遊帶等等,還比如京津冀在討論旅遊的城市群或者城市群的旅遊發展問題

(二)全域旅遊發展特徵

特色小鎮,本身就具備發展旅遊服務業的潛質,當前,浙江、廣東、江蘇等地創建的許多特色小鎮,同時也是旅遊小鎮。因此,特色小鎮建設如何與全域旅遊理念相互融合,創新發展,需要深入研究。

從第一批特色小鎮的功能類型來看,旅遊發展型最多,占到60%以上,其次為歷史文化型占比超過40%,民族聚居型較少,約10%左右。

二、意義

(一)全域旅遊拉動特色小鎮綜合效益

從需求側來看,全域旅遊為特色小鎮帶來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全域旅遊由於各行業和各部門的融入,居民共同參與,發展全域旅遊將有助於提升旅遊目的地的整體形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區域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大多數特色小鎮都可與旅遊業在不同層面結合起來,歷史文化、城郊休閒、資源稟賦、生態旅遊型的特色小鎮通過發展文化交流、景點觀賞、休閒娛樂為主的旅遊業,

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金融創新等可通過產業旅遊,直接或間接創造經濟效益;時尚創意型特色小鎮可創造綜合效益。除上經濟效益,全域旅遊還有助於特色小鎮創造品牌效益,傳承傳統文化,讓特色小鎮的地方文化、民俗風情、商業價值、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推進特色小鎮的文化創新。

(二)全域旅遊推動特色小鎮資源整合

全域旅遊的題中之義,也是居民共同參與,其核心是全行業中全要素的整合,全過程、全時空的旅遊產品的供給,以及全方位的遊客體驗。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融合,使得當地的資源要素能最大程度地優化整合運用,而且隨著全域旅遊的推動,能倒逼特色小鎮的資源配套完善,進而改進當地居民的生活。

以全域旅遊的思路來規劃特色小鎮,將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較高的起點,有助於豐富特色小鎮的內涵,以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圈的視角,為特色小鎮的建設打開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

三、路徑

(一)以全域旅遊理念提升傳統專業鎮

從需求側來看,全域旅遊為特色小鎮帶來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全域旅遊由於各行業和各部門的融入,居民共同參與,發展全域旅遊將有助於提升旅遊目的地的整體形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區域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將特色小鎮融入區域旅遊業整體佈局

全域旅遊本質著眼點就在於利用更大時空和更多元化的旅遊資源。一些特色小鎮擁有獨特的產業,觀光交流、學習訪問、會展洽談的外地遊客較多,而當地居民在該產業中的就業率高,相對地從事住宿、餐飲、運輸等服務業的人就少,勢必造成服務供給不足,水準不高。從區域的視角來規劃特色小鎮配套資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解決這個問題,如在周邊另外的特色小鎮建設時,適當減少研發製造產業,更多地規劃服務業,區域間特色小鎮在特色產業、服務業、旅遊業中相融共生,互利共贏。

(三)探索 “產業+旅遊+”融合創新戰略

從全國目前打造的特色小鎮來看,一半以上都側重於產業特色,如金融創新、新興產業、高端製造、電子商務等。

全域旅遊與特色小鎮的融合,可以先從產業著手。由於旅遊業最大的特點是跨越不同產業、市場和空間,市場無邊、產業無界、創意無窮。旅遊業主動與其他產業融合,將形成更強的產業競爭力。可以推行“產業+旅遊+”戰略,積極探索融合創新的路徑,延伸主導產業相關的旅遊,如休閒農業、工業旅遊、體驗旅遊、會展旅遊、學習考察旅遊等。

四、建議

(一)理性推進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

客觀評價旅遊資源稟賦

以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為主的特色小鎮發展全域旅遊,由於開發建設的不可逆,需要冷靜、全面地評價當地旅遊要素能否滿足最基本的要求和條件。

以特色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發展全域旅遊,應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強化主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瞄準附加產業,逐步推進。

發展會展、論壇、體驗旅遊時,還應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強化開放的心態,建設開明公正的政府,引導民眾開放創業,培養市場化競爭意識,共同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

發展設立負面清單

一些特色小鎮從傳統專業鎮提升而來,城鎮環境和營商環境差,居民素質不高,政府服務意識不強,也不宜馬上發展全域旅遊。一些地處偏遠的特色小鎮,交通極不發達,安全風險大,發展規模化旅遊市場,投入太高,建議也不宜提倡發展全域旅遊,但不排除散客或者個人自駕遊。

(二)把全域旅遊理念融入特色小鎮規劃建設

建立部門合作機制

由地方政府牽頭,旅遊、交通、經貿、資訊、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門聯合組成“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融合發展辦公室”,建立順暢高效的合作機制,實行線上線下聯合辦公,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統籌協調當地產業發展、工商服務、旅遊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等各種問題。

規劃設施要先行

在特色小鎮的規劃中,先規劃基礎設施;從旅遊線路科學合理規劃的角度出發,把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規劃納入到區域旅遊佈局當中,為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奠定基礎,避免特色小鎮變成“特色孤島”。

創新投融資模式

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初期面向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綜合開發推行PPP模式;後期PPP面向環保、養老、醫療、旅遊等領域。引入社會資本,既可出讓全域旅遊特許經營權,亦可聯合成立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基金,促進產業發展,完善旅遊綜合服務。大力挖掘私人資本,以股權、期權的形式籌措建設資金。

全域旅遊的題中之義,也是居民共同參與,其核心是全行業中全要素的整合,全過程、全時空的旅遊產品的供給,以及全方位的遊客體驗。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融合,使得當地的資源要素能最大程度地優化整合運用,而且隨著全域旅遊的推動,能倒逼特色小鎮的資源配套完善,進而改進當地居民的生活。

以全域旅遊的思路來規劃特色小鎮,將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較高的起點,有助於豐富特色小鎮的內涵,以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圈的視角,為特色小鎮的建設打開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

三、路徑

(一)以全域旅遊理念提升傳統專業鎮

從需求側來看,全域旅遊為特色小鎮帶來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全域旅遊由於各行業和各部門的融入,居民共同參與,發展全域旅遊將有助於提升旅遊目的地的整體形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區域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將特色小鎮融入區域旅遊業整體佈局

全域旅遊本質著眼點就在於利用更大時空和更多元化的旅遊資源。一些特色小鎮擁有獨特的產業,觀光交流、學習訪問、會展洽談的外地遊客較多,而當地居民在該產業中的就業率高,相對地從事住宿、餐飲、運輸等服務業的人就少,勢必造成服務供給不足,水準不高。從區域的視角來規劃特色小鎮配套資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解決這個問題,如在周邊另外的特色小鎮建設時,適當減少研發製造產業,更多地規劃服務業,區域間特色小鎮在特色產業、服務業、旅遊業中相融共生,互利共贏。

(三)探索 “產業+旅遊+”融合創新戰略

從全國目前打造的特色小鎮來看,一半以上都側重於產業特色,如金融創新、新興產業、高端製造、電子商務等。

全域旅遊與特色小鎮的融合,可以先從產業著手。由於旅遊業最大的特點是跨越不同產業、市場和空間,市場無邊、產業無界、創意無窮。旅遊業主動與其他產業融合,將形成更強的產業競爭力。可以推行“產業+旅遊+”戰略,積極探索融合創新的路徑,延伸主導產業相關的旅遊,如休閒農業、工業旅遊、體驗旅遊、會展旅遊、學習考察旅遊等。

四、建議

(一)理性推進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

客觀評價旅遊資源稟賦

以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為主的特色小鎮發展全域旅遊,由於開發建設的不可逆,需要冷靜、全面地評價當地旅遊要素能否滿足最基本的要求和條件。

以特色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發展全域旅遊,應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強化主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瞄準附加產業,逐步推進。

發展會展、論壇、體驗旅遊時,還應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強化開放的心態,建設開明公正的政府,引導民眾開放創業,培養市場化競爭意識,共同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

發展設立負面清單

一些特色小鎮從傳統專業鎮提升而來,城鎮環境和營商環境差,居民素質不高,政府服務意識不強,也不宜馬上發展全域旅遊。一些地處偏遠的特色小鎮,交通極不發達,安全風險大,發展規模化旅遊市場,投入太高,建議也不宜提倡發展全域旅遊,但不排除散客或者個人自駕遊。

(二)把全域旅遊理念融入特色小鎮規劃建設

建立部門合作機制

由地方政府牽頭,旅遊、交通、經貿、資訊、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門聯合組成“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融合發展辦公室”,建立順暢高效的合作機制,實行線上線下聯合辦公,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統籌協調當地產業發展、工商服務、旅遊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等各種問題。

規劃設施要先行

在特色小鎮的規劃中,先規劃基礎設施;從旅遊線路科學合理規劃的角度出發,把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規劃納入到區域旅遊佈局當中,為特色小鎮與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奠定基礎,避免特色小鎮變成“特色孤島”。

創新投融資模式

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初期面向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綜合開發推行PPP模式;後期PPP面向環保、養老、醫療、旅遊等領域。引入社會資本,既可出讓全域旅遊特許經營權,亦可聯合成立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基金,促進產業發展,完善旅遊綜合服務。大力挖掘私人資本,以股權、期權的形式籌措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