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一評企業專訪:卡德姆新材料,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是藝術品!

OK,本周我們專訪的是一位新材料領域的創業大咖,來自臺灣的材料學博士侯春樹。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好材料,別說“智慧製造”,能“造”出來就算不錯了,更談不上使用了。

侯春樹,臺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材料組博士

2005~2012年就職于富士康,負責蘋果NoteBook、iPad、iPhone等金屬零部件開發生產;

2005年導入酸脫餵料系統進入中國量產;

成功申請美國、臺灣、大陸專利達200件左右;

具有成熟的金屬&陶瓷注塑成型燒結的開發量產能力;

行業資深領頭人

1

服務蘋果8年,

深諳成功之道

2005年-2012年,侯春樹在深圳富士康工作了八年!

這8年,是約伯斯帶領蘋果一步步走上巔峰的八年!

這8年,也是侯春樹在富士康搭建MIM體系的八年!

MIM,金屬注射成形 ( Metal injection Molding ) 是一種將金屬粉末與其粘結劑的增塑混合料注射于模型中的成形方法。該工藝技術適合大批量生產小型、精密、三維形狀複雜以及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金屬零部件的製造。

2005年,iPhone還只是個概念,雖然靠著iPod利潤節節攀升,

但是蘋果公司遠不如現在這麼風光。而MIM技術作為一種新的金屬成形工藝對於絕大部分從業者都是新鮮玩意兒,甚至到現在,在很多領域CNC加工技術仍然佔據優勢。

但是對於完美主義者的約伯斯來說,就算是打樣,每一個零件都要求盡善盡美。當時除了富士康,沒有一家工廠願意接這樣的客戶,訂單沒有但是要求一大堆,一個小零件來來回回要改很多遍。

這裡不得不佩服郭台銘郭老闆,眼光十分老道,對於行業前瞻性的把握非一般人所能及。一方面,他十分看好蘋果在電子產品行業的潛力,在Nokia大行其道的年代,堅持給蘋果做配套研發;一方面,他看中了MIM技術在高精度大批量生產領域,相比於CNC技術的巨大優勢。

因此,2005年,侯春樹剛進入富士康就擔任起組建MIM部門的重任,而且作為一個新部門,是沒有權利挑選客戶的,因此,蘋果這塊最難啃的骨頭自然而然就分配到了侯春樹和他的團隊身上。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沒有人指導,市場上也沒有可以借鑒的物件,甚至客戶(蘋果)的需求都是不固定的。在這裡侯春樹講述了一個細節,蘋果安排在富士康的模具工程師在驗證零件尺寸使用的是200倍的放大鏡,

這種近乎變態式的追求完美的企業文化,在“蹂☆禁☆躪”侯春樹團隊的同時,也對他個人造成了巨大的正面影響,“每一件產品(包括零配件)都應該是藝術品”。

2009年,隨著iPhone產品的上市,蘋果超快速發展,迅速成為全球性的超級公司。作為蘋果MIM技術和產品外包服務部門負責人的侯春樹被無數次的“蹂☆禁☆躪”,也無數次的在成長。從模具設計、材料選擇、工藝流程到成品生產的每一步,侯春樹都全程參與並瞭若指掌。

一個充電介面使用的零件,原本用CNC加工,蘋果的採購價是120元,經過侯春樹團隊用MIM技術優化後,採購價只需要10元,連1/10都不到,而且精度更高,生產速度也實現了數量級的提升。

2

產業多元化趨勢,新材料行業何去何從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準日益提高。據工信部的資料顯示,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已由2010年的0.65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近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4%。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值將超過6萬億元。

如今,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既面臨著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在專利、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競爭壓力,又兼具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而帶來的重大機遇,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

卡德姆新材料,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是藝術品!

多元化、個性化、快速反覆運算、複合人才,是新的時代下對於新材料領域提出的幾大挑戰,只有專業度極高、綜合能力全面的材料提供商才能滿足新的趨勢和需求。

侯春樹說:“現在從事MIM的企業越來越多,很多做金屬粉末的上游公司都開始轉型,但是現在的客戶需要的絕不只是材料本身,他們需要的是能夠説明他們最終實現大批量生產的解決方案”。

因此,在侯春樹的創業之路上,他的方向從一開始就十分堅定,他決定利用自己豐富的行業經驗、全面的技術能力,優化材料工藝流程,從產品、設備、工藝等全面切入,參與到企業的模具設計環節,全程與企業需求進行對接,並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提供真正能解決企業需求的個性化全套解決方案,説明客戶實現低成本、高精度、大批量生產的目的。

3

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

2012年前後,侯春樹在跟同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長期在富士康這個相對舒適而又封閉的環境中埋頭做研發,有點“閉門造車”的感覺,達到了一個瓶頸。適逢家中遇到了一些變故,因此,他毅然決定離開富士康這個“安樂窩”,選擇了一種更加冒險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創業”。

但侯春樹的第一次創業並不是做MIM,而是回到臺灣種起了黑番茄。按照侯春樹自己的說法,“我需要一個徹底放空自己的時間和方式”。

卡德姆新材料,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是藝術品!

侯博士親自種的“很黑很黑”的黑番茄

當然了,種番茄的經歷只是一次插曲,不到一年的時間,侯春樹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MIM行業。在前同事和朋友的攛掇下,侯春樹跟別人合夥成立了兩家公司,一家做金屬餵料,一家做MIM。

第一次試水就搞了兩家公司,是一種相對比較冒險的行為,而且都是以合夥但不是決策者的身份參與其中,這一點在團隊磨合和決策權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隱患。

很快,侯春樹就發現做金屬餵料的公司,打著他材料學博士的名義,把國產粉末原材當成進口原材向客戶進行欺騙式銷售,這種行為完全違背了侯春樹的本心和道德觀,做生意要掙錢,但一定不能被利益衝昏頭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爭辯無果後,他迅速的離開了這家公司。

與此同時,做MIM的這家公司,大股東負責資本與市場,技術都是侯春樹在承擔。但是資金和人員的支持方面缺始終跟不上,加上市場開拓一直沒有做起來,辛苦的付出卻看不到希望,心灰意冷之下,侯春樹兩次合夥創業均以退出而告終。

這兩次不成功的創業經歷,給了侯春樹非常大的啟發。以前在富士康工作的時候,表面上看起來所有的業績都是跟“結果”掛鉤,但是從整個企業的運營來說,每個人做的都是“過程”而已,只有老闆考慮的是“結果”。但不管是獨立創業還是合夥創業,都必須改變這個觀念,只有大家都為了共同的“結果”而努力,創業成功才有可能,同樣這也是選擇合夥人至關重要的一點。

4

兩地創辦卡德姆,金屬陶瓷齊雙飛

2014年8月,侯春樹重新出發,以大股東的身份創立了深圳市卡德姆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金屬注塑成型(MIM)的前端關鍵餵料的開發、生產、銷售及應用。通過近3年的努力,卡德姆科技在中國金屬餵料行業的市場佔有率近20%,材料穩定性位於國產品牌第一位。

卡德姆新材料,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是藝術品!

現在,侯春樹又在昆山成立了昆山卡德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陶瓷注塑成型(CIM)的餵料研發、生產和銷售。

對於侯春樹來說,深圳卡德姆與昆山卡德姆既是公司不斷發展的需求,在產品線形成互補,同時在華南與華東的市場佈局上形成聯動。因為對於卡德姆來說,他們提供的絕不只是產品,而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深度的運營服務更加重要。

卡德姆的企業價值在於提供“穩定高精度大批量生產”的新材料解決方案,而“始終追求更好”的企業理念在卡德姆也絕不僅是一句口號,過往的種種經歷,這種理念已經深深融入了融入了侯春樹的血液中!

也無數次的在成長。從模具設計、材料選擇、工藝流程到成品生產的每一步,侯春樹都全程參與並瞭若指掌。

一個充電介面使用的零件,原本用CNC加工,蘋果的採購價是120元,經過侯春樹團隊用MIM技術優化後,採購價只需要10元,連1/10都不到,而且精度更高,生產速度也實現了數量級的提升。

2

產業多元化趨勢,新材料行業何去何從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準日益提高。據工信部的資料顯示,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已由2010年的0.65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近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4%。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值將超過6萬億元。

如今,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既面臨著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在專利、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競爭壓力,又兼具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而帶來的重大機遇,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

卡德姆新材料,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是藝術品!

多元化、個性化、快速反覆運算、複合人才,是新的時代下對於新材料領域提出的幾大挑戰,只有專業度極高、綜合能力全面的材料提供商才能滿足新的趨勢和需求。

侯春樹說:“現在從事MIM的企業越來越多,很多做金屬粉末的上游公司都開始轉型,但是現在的客戶需要的絕不只是材料本身,他們需要的是能夠説明他們最終實現大批量生產的解決方案”。

因此,在侯春樹的創業之路上,他的方向從一開始就十分堅定,他決定利用自己豐富的行業經驗、全面的技術能力,優化材料工藝流程,從產品、設備、工藝等全面切入,參與到企業的模具設計環節,全程與企業需求進行對接,並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提供真正能解決企業需求的個性化全套解決方案,説明客戶實現低成本、高精度、大批量生產的目的。

3

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

2012年前後,侯春樹在跟同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長期在富士康這個相對舒適而又封閉的環境中埋頭做研發,有點“閉門造車”的感覺,達到了一個瓶頸。適逢家中遇到了一些變故,因此,他毅然決定離開富士康這個“安樂窩”,選擇了一種更加冒險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創業”。

但侯春樹的第一次創業並不是做MIM,而是回到臺灣種起了黑番茄。按照侯春樹自己的說法,“我需要一個徹底放空自己的時間和方式”。

卡德姆新材料,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是藝術品!

侯博士親自種的“很黑很黑”的黑番茄

當然了,種番茄的經歷只是一次插曲,不到一年的時間,侯春樹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MIM行業。在前同事和朋友的攛掇下,侯春樹跟別人合夥成立了兩家公司,一家做金屬餵料,一家做MIM。

第一次試水就搞了兩家公司,是一種相對比較冒險的行為,而且都是以合夥但不是決策者的身份參與其中,這一點在團隊磨合和決策權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隱患。

很快,侯春樹就發現做金屬餵料的公司,打著他材料學博士的名義,把國產粉末原材當成進口原材向客戶進行欺騙式銷售,這種行為完全違背了侯春樹的本心和道德觀,做生意要掙錢,但一定不能被利益衝昏頭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爭辯無果後,他迅速的離開了這家公司。

與此同時,做MIM的這家公司,大股東負責資本與市場,技術都是侯春樹在承擔。但是資金和人員的支持方面缺始終跟不上,加上市場開拓一直沒有做起來,辛苦的付出卻看不到希望,心灰意冷之下,侯春樹兩次合夥創業均以退出而告終。

這兩次不成功的創業經歷,給了侯春樹非常大的啟發。以前在富士康工作的時候,表面上看起來所有的業績都是跟“結果”掛鉤,但是從整個企業的運營來說,每個人做的都是“過程”而已,只有老闆考慮的是“結果”。但不管是獨立創業還是合夥創業,都必須改變這個觀念,只有大家都為了共同的“結果”而努力,創業成功才有可能,同樣這也是選擇合夥人至關重要的一點。

4

兩地創辦卡德姆,金屬陶瓷齊雙飛

2014年8月,侯春樹重新出發,以大股東的身份創立了深圳市卡德姆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金屬注塑成型(MIM)的前端關鍵餵料的開發、生產、銷售及應用。通過近3年的努力,卡德姆科技在中國金屬餵料行業的市場佔有率近20%,材料穩定性位於國產品牌第一位。

卡德姆新材料,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是藝術品!

現在,侯春樹又在昆山成立了昆山卡德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陶瓷注塑成型(CIM)的餵料研發、生產和銷售。

對於侯春樹來說,深圳卡德姆與昆山卡德姆既是公司不斷發展的需求,在產品線形成互補,同時在華南與華東的市場佈局上形成聯動。因為對於卡德姆來說,他們提供的絕不只是產品,而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深度的運營服務更加重要。

卡德姆的企業價值在於提供“穩定高精度大批量生產”的新材料解決方案,而“始終追求更好”的企業理念在卡德姆也絕不僅是一句口號,過往的種種經歷,這種理念已經深深融入了融入了侯春樹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