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是關羽的剋星,他發明一成語,延用至今

三國一個揮之不去的歷史時光軸。一個硝煙四起,爾虞我詐,群雄爭霸的年代。一番對決之後,最終形成三國。劉備,曹操,孫權,各占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其他諸侯都已經被征服,說難聽點就是被殺了。

子女後代都跟了人家的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自古以來都是弱肉強食。在三國之中有許多謀士,軍師,較為出名的有郭嘉,龐統,諸葛亮,而武將也是比比皆是,如呂布,趙雲,馬超,張飛等。而文武全才的卻為數不多,而關羽就是其中一位。

眾所周知,關羽平生最好看書,他時常品讀春秋,在文化造詣上可以說比他的二弟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同時他又重情重義,從不貪圖虛名。想當年,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就是為了能早上與大哥劉備會合,一起成就大事,一路上不辭勞苦護送劉備大小老婆,一同去見劉備。自桃園結義之後,可以說劉關張,都在為了興複漢室而努力。

在諸葛亮下山幫助劉備之後,用劉備的原話說就是“如魚得水”,

確實,有了孔明的加入,劉備的事業可以說是更加的風生水起。不僅有了荊州,後來還擁有了成都。最後,擁有了三分天下。成為一國的皇帝。但好景並不是很長,在劉備三皇帝三個月後,他的二弟也就是關羽就被殺害了,而荊州也被孫權奪回。導致蜀國力力大減。這也導致諸葛亮當年的計策無法實施。

關羽,從斬顏誅文醜以來,幾乎從無敗績。當劉備聽到關羽戰敗身亡的消息之時,當時就懵了,“我二弟,天下無敵,從來只有殺敵人的分,怎麼可能被敵人所殺。這一定是他們搞錯了。”確實,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被譽為武聖的關羽到底是怎麼戰敗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為了策應大哥劉備進攻漢中的軍事策略,

於是率大軍攻取荊襄,當時曹操的守將是曹仁,曹仁雖勇但絕非關羽對手,斷斷不能久守,於是曹操便派于龐德來助戰。這個徹底激怒關羽,於是水淹七軍,俘於禁、斬龐德,由於戰事失利,曹操曾經好幾次嚇得想遷都城。

但是此時,關羽忽略了一個致命細節,

就是當年的東吳的吳下阿蒙,呂蒙,現在已經是東吳的大都督。而此人自從被孫權數落過後,一下子就讀了很多戰書,可以說,現在的才能絕非當年能比,用當年魯肅的話說就是“你不已不在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就在久戰樊城不下之下,呂蒙就謊稱自己生病,需要回國養病,順便抽走部分軍士,呂蒙當時就猜想,如果自己用計成功,關羽必定抽掉大部分留守荊州的軍士。很快消息傳到關羽的耳中,果然,關羽抽掉了大部分守軍,一同來攻打樊城。竟然一點都沒發覺是呂蒙的計策。

正因為一時的大意關羽丟掉了荊州,進不能攻,退不能守,遺憾終生。最終被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獲,斬首,同年呂蒙死,臨死之前他建議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而現在都有這樣一句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出自三國時期呂蒙之口。

很快消息傳到關羽的耳中,果然,關羽抽掉了大部分守軍,一同來攻打樊城。竟然一點都沒發覺是呂蒙的計策。

正因為一時的大意關羽丟掉了荊州,進不能攻,退不能守,遺憾終生。最終被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獲,斬首,同年呂蒙死,臨死之前他建議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而現在都有這樣一句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出自三國時期呂蒙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