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易經》是本什麼書,出了多少成語

《易經》也稱《周易》,它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堪稱中華文明以及文化的源頭。

它的內容極其豐富,極其廣泛,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以及中醫,都和《易經》有著及其密切的聯繫,因此它被列為百經之首,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孔子說人們“日用而不知”,事實就是如此,《易經》裡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比如說,“陰陽”,“太極”,你“變卦”了,“物極必反”,“自強不息”,“扭轉乾坤”等等,這些詞彙都是從《易經》裡面來的。

而更多的生活哲學,生活習慣,生活態度,都直接受著《易經》的深刻影響。

孔子晚年特別喜歡讀《易經》,達到手不釋卷的程度。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成語“韋編三絕”就是這樣來的。孔子曾歎息道:“如果上天能讓我多活幾年,那麼,

我對於《易》的知識會更加豐富的。”他還說:“如果五十歲就開始學習《周易》,那麼就可以不犯大錯誤了。”

《易經》也是一部軍事巨著,是我國兵法之祖。歷代著名軍事家包括孫武、諸葛亮、劉基都精通《易經》並“以易演兵”。

《易經》還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農書。它反映了早期農業生產和各方面情況,

主張農工商並重,相輔相成,合理地協調發展。《易經》也是一部高深的自然科學著作。國學大師馮友蘭稱《易經》為“宇宙代數學”。《易經》是古老的“河圖”、“洛書”,是組合數學中“幻方”的表現圖式,其中包含著圓周率、黃金分割、三角定理、畢氏定理等數學原理。

總而言之,《易經》是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沒有《易經》就沒有中華文明。在現代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出自《易經》。

下面選取幾例,供大家欣賞。

自強不息表示努力地自求上進,絕不停息,指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語出《易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指道德高尚能承擔重大任務。語出《易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持之以恆 即有恒心,長期堅持下去。語出《易經•家人》。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好像鋒利的刀劍能斬斷銅鐵。《易經•繫辭上》有“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

殊途同歸指走不同的道路,可以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能得到相同的結果。《易經•繫辭下》有“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的記載。

信及豚魚意思是說對小豬和魚這樣微賤的小東西,也要講究信用,形容非常講信用。語出《易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否極泰來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轉化到它的對立面。語出《易經•本義》“泰極而否”。

革故鼎新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語出《易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結繩而治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後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思想。語出《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否極泰來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轉化到它的對立面。語出《易經•本義》“泰極而否”。

革故鼎新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語出《易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結繩而治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後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思想。語出《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