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名校招生廣告以網紅美食為賣點,這些紅不過三年的網紅餐飲啊

居然以學校周邊網紅美食如雲做賣點,名校也和故宮一樣走上了賣萌耍寶的不正經路。只是,中午吃飯出去浪一圈排個隊,學校也該放學了吧?說好的認真念書呢?

而且,雖然以目前形式來看,

學校周圍確為網紅美食所覆蓋,但就既往歷史來看,網紅餐飲的“鼻祖”們已相繼傳來殉難的消息,那些為了鮑師傅、喜茶而靠該校的吃貨學霸和家長們,請先做好心理準備。

最近,紅遍健身圈的“沙拉日記”宣佈停業,很高興遇見你、水貨、小豬豬相繼閉店,“一代宗師”雕爺牛腩、黃太吉等更是泯然眾人……網紅美食真的就那麼短命嗎?

當初大排長龍的烏雲冰淇淋,現在早已門可羅雀了。

紅不過三年的魔咒

網紅美食,確有創新和記憶點但大都都是噱頭,食物口味至多只能算尚可,基本都重于顏值、以及高曝光度的傳播模式,而定價則比同類產品高出不少。

網紅美食吸引愛嘗鮮愛曬照片的新新人類過來拔草湊熱鬧,

但拔完草之後成為回頭客甚至死忠粉的卻是寥寥——因為網紅美食于消費者的主要意義不是“吃”而是“曬”,背離了餐飲業的本質。

Farine的老闆Franck在武康路上共有六家店:Franck Bistro、Le Petite Franck、 Farine、Grains、WIYF、Rachel's ,六家店生意都相當不錯,可以說是Franck一手帶起了武康路的熱度。

餐飲的本質是好吃價實,

意指出品的口味、品質、顏值等體驗感對得起售價,這其中,尤以口味為基礎和重中之重,後廚的品質化與效率化是衡量一家餐廳優劣的最重要指標,說白了,餐飲至始至終都是一個以產品品質為導向的生意。

Shake Shack推出The Shack Cam來即時監控排隊的情況。

排隊排得好憂桑

排隊已經成了網紅美食的標配。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顧曉明老師說:“排隊,已經成為一種新快感的剛性享受”。確實,排隊意味著人氣和受歡迎程度,在排隊時就會有一個期待值,這時排隊就是一個享受的事。

鼎泰豐前中國區總裁在接受我們採訪時就表示:心理學研究表明時長在25分鐘以內的排隊是愉悅的,超過30分鐘開始煩躁,35分鐘之後就有厭惡,期待會隨時間延長而減弱,

所以把排隊時間控制在25分鐘之內是行銷之道,適度排隊之後的享受會覺得特別美。

但現如今的網紅美食則需要人們花2、3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排隊,投入的成本已經遠遠超過了食物的貨幣價格。尤其當耗費時間與體力買到的那杯奶茶那塊蛋糕味道爾爾,那份“失望”會升級成“根本不值得的”,以後就發誓再也不來了。

同樣每家店門口必排隊的Shake Shack則推出The Shack Cam來即時監控排隊的情況,顧客可以提前查看官網或Shack Cam的Twitter帳號以避開高峰期。排隊時亦有貼心小舉措,比如員工在隊伍末端分發功能表,為只點飲品和霜淇淋類的顧客提供快速結帳通道C-line等等來保證排隊的舒適感等等。

在如今排隊軟體大行其道的當下,反觀我們的網紅美食,難免會有顧客生出群眾演員冒充顧客排隊的猜測,一旦體驗感不好,一言不合就來個網上集體大吐槽。當原本尚未吃到但有所期待的顧客看到別人的回饋非常負面,就無法形成完整的良性迴圈,口碑立馬就跨了。

一切脫離餐飲本質的創新都是耍流氓

必須承認,網紅美食無論在顏值還是行銷傳播手段上的創新都有開拓意義。但是,做餐飲絕對不能背離本質,餐飲的本質永遠都是以美味為標配,以內容為王道,偏離本質的創新就像毛太祖說的,那是耍流氓。

用一個爆點吸引人到店固然很牛,但接下來的二次消費以及反復消費,拿什麼來吸引消費者?喜新厭舊是人類的特性之一,如今這個世界又有太多層出不窮的新東西來撩撥欲望,從來只聞新網紅笑,哪裡記得舊網紅哭,網紅美食的成名與倒閉之路好像一場電光火石的閃婚再閃離。

如何從流星式的“偶像派”走向恒星式的“實力派”,這才是網紅餐廳打破宿命的正確歸途。

顧客可以提前查看官網或Shack Cam的Twitter帳號以避開高峰期。排隊時亦有貼心小舉措,比如員工在隊伍末端分發功能表,為只點飲品和霜淇淋類的顧客提供快速結帳通道C-line等等來保證排隊的舒適感等等。

在如今排隊軟體大行其道的當下,反觀我們的網紅美食,難免會有顧客生出群眾演員冒充顧客排隊的猜測,一旦體驗感不好,一言不合就來個網上集體大吐槽。當原本尚未吃到但有所期待的顧客看到別人的回饋非常負面,就無法形成完整的良性迴圈,口碑立馬就跨了。

一切脫離餐飲本質的創新都是耍流氓

必須承認,網紅美食無論在顏值還是行銷傳播手段上的創新都有開拓意義。但是,做餐飲絕對不能背離本質,餐飲的本質永遠都是以美味為標配,以內容為王道,偏離本質的創新就像毛太祖說的,那是耍流氓。

用一個爆點吸引人到店固然很牛,但接下來的二次消費以及反復消費,拿什麼來吸引消費者?喜新厭舊是人類的特性之一,如今這個世界又有太多層出不窮的新東西來撩撥欲望,從來只聞新網紅笑,哪裡記得舊網紅哭,網紅美食的成名與倒閉之路好像一場電光火石的閃婚再閃離。

如何從流星式的“偶像派”走向恒星式的“實力派”,這才是網紅餐廳打破宿命的正確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