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琴台: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

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

文/琴台 圖片/來源於網路

01

大晚上的都要睡了,忽然接到大栗子電話:“天呐,你猜我看到誰了。”

這話說的,天底下的熟人那麼多,我去哪裡猜。

“包菜啊,你還記得嗎,當年和我同桌,又黑又醜的那個丫頭。”

包菜?絞盡腦汁想,還是想不起這個人。

“就是她老爸被牛踩死的那個……”

嘩,記憶的閘門轟然洞開,

我想起那個女孩兒了。初二上半學期,她和大栗子同桌。黑黑瘦瘦的一個丫頭,天天穿著又肥又大的外套,脖子和手背上終年帶著不明來歷的髒。

大栗子十分嫌棄她,總覺得她髒兮兮的。後來的某天,她哭哭啼啼來學校,抽噎著告訴大栗子,她爸被家裡的黃牛踩死了。因為哭得太過傷心,大栗子這才動了惻隱之心,不再欺負她,還允許她作為小跟班跟著我和大栗子課間的時候跳房子。

也是因為這點短暫交集,三十年後,我終於記起了她。

“你知道她現在什麼樣了嗎?”

能什麼樣啊,我的腦海裡飄過一張面目模糊的臉,初中畢業,我和大栗子上了高中,包菜沒升高中,之後去幹了什麼,真是不知道噯。

“你沒看我朋友圈的照片啊。”

點開大栗子的朋友圈,半小時前發了好幾張照片:她和一個短髮電眼的女孩兒,在燈火流離的街頭,各種濃情蜜意的造型。

這個高顏值的短髮女生,是包菜?不可能。

“有什麼不可能,真是她。公司組織我們來北京進修,包菜居然是講師,我完全沒有認出她,看到名字還以為是重名,可她課後來找我,天呐,我真是沒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栗子震驚得語無倫次,我重新看一遍她的朋友圈,和她一樣不能相信眼前看到的這一切:朋友圈裡這個和大栗子站在一起無論顏值還是氣質都更勝一籌的美女,

怎麼可能是當年我們拿正眼都不願意看一眼的包菜。

可生活的傳奇無處不在。

她真的是包菜,歷經三十年華麗蛻變,從鄉間醜小鴨逆襲為都市白骨精。

02

未曾有任何交集的這30年,包菜走過了一條我們無法想像的漫長路途。

初中畢業直接去南方打工,

在鞋廠裡做計件工,後來,得到一個機會去日本打散工。沒黑帶白乾了五年,掙了一筆錢回來。有了那筆錢,包菜其實可以不再繼續打工了,但是,她沒有閑下來,一個工友的姑媽癱瘓了,她主動請纓到人家家裡去當護工。

癱瘓的老太太是國家知名學府的教授,被包菜盡心盡力的伺候打動,索性收了她做乾女兒。

包菜的初中文化水準明顯太低了,伺候自己的間隙裡,老太太一邊幫她提升學習力,一邊找了一個做培訓師的學生,讓她幫帶包菜一下。

包菜伺候了太太八年,之後,老太太去世了,遵照她的遺願,老太太的學生把包菜招錄進自己的培訓公司,從最底層員工做起,一步步往上升。

十五年前,北京的房價還沒那麼高,包菜在培訓公司穩定下來後,將那筆一直存著的打工的錢拿出來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

三十二歲那年,和同公司的一個培訓師戀愛,奉子成婚,從此花好月圓。

“聽我們經理說,包菜是金牌講師,年薪過百萬的。和她一比,我們好像白活了啊。”

年薪百萬?這樣的數字面前想一下我們工資折上那個可憐的數字,分分鐘都要撞牆的好不好?

經常在書上看到“同人不同命,十裡不同天”,拘囿在小圈子裡時,感覺不到這句話的意義所在,現在,聽聞包菜的傳奇,忽然之間若有所悟。

現在的年輕人,拼爹拼學歷拼顏值,一路逆襲的包菜拼什麼?

起點上的她,什麼都沒有,除了一把子不服輸的力氣,和一腔即便出身卑微也不放棄自我的闖勁,一路摸爬滾打走到了今天。

她改變了個人命運,成為的卻不僅是自己的傳奇。

在她創造的傳奇面前,反觀我和大栗子。從小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家境不錯,成績也不錯,一路按部就班到今天,撐不著,也餓不死。

今天的我們和包菜是沒法比的。

倒推二十年,包菜和我們也是沒法比的。

她是顛沛流離的打工妹,我們是衣食無憂的上班族。雖然薪水不算多,但閒適安逸,自給自足,自得其樂。

我們躺臥在知足常樂的窠臼裡渾天度日,包菜卻一直在路上不眠不休的奔跑。

她的那份奔跑,沒有結果時,是勞碌。當真有了結果,已經讓人難忘項背。

所以說什麼命運道什麼傳奇,歸根結底,人和人的不同,不過是對自己有怎樣的期許,又為了這份期許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03

包菜的經歷還沒有感慨完,朋友圈裡看到多年前的老同事M發了一條朋友圈:“七月的歐洲,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文字下面配圖一張熟悉的笑臉。

十三年前,M是我的同事。

她是當年電視臺新招的播音員。初賽時,那麼多俊男靚女中擠著她,我們都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大眾的常識中,播音員這個行業是拼顏值的,而M,實事求是來講,算不得令人驚豔的美女。

但她就那樣一往無前的來了,大約也知道自己的顏值是短板,所以,從初賽那一刻起,就比別人多下了十分力氣。

當時的初賽是自選念一段社論。其他人都拿著報紙照本宣科,到M上鏡時,居然空著手就上去了。

大家正驚詫,她那裡已經抑揚頓挫開始播音了。

我們這才發現,那段社論,她已經倒背如流了。

這個細節,當時震動了所有人。

更讓人驚訝的是,台下顏值普通的她,一到鏡頭前,利馬煥發出一種嶄新魅力,舉手投足,鏡頭感十足。

也是因為這份鏡頭感,最終,M居然PK掉了眾多俊男美女一舉勝出。

十幾年前的電視臺還是很吃香的,播音員作為當家花旦,也非常引人矚目的。

M工作不久,很快有了相處不錯的男友,一眾同事正樂得坐等喝喜酒時,突然有消息傳來,市電視臺招聘播音員,M又報名了。

領導惜才,不想M離開,她笑嘻嘻給領導做工作:“我就是想跟同行學習一下,以我的資質,怎麼可能考中呢。”

大家也都覺得資歷尚淺的她考不中,但是,初賽和複賽的過程中,M再次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勁頭。

她考中了。

當時,M在台裡已經成為骨幹,市里的電視臺雖然高大上,但一介新人去到那裡,邊緣感還是隨時都在。加之男友也在本地,很多人都建議她,即便考中,也不要去市里。

M沒聽勸告,一意孤行的去了市里。

去了市里不到一年,男友分手,市電視臺競爭激烈,她被安排到一檔夜間直播節目,收視率極低,經常被點名批評。

習慣了安逸和自在的我們,聽聞這樣的消息,都覺得M的決定做得太過草率——與其受那種夾板氣,還不如在熟悉的環境中如魚得水。

04

一去六年,某天看電視,忽然在北京衛視的一檔節目中看到了M的身影。

這個時候才知道,M三年前離開市電視臺,考去了北京某高校脫產學習。畢業後,沒回原單位,而是留在北京闖蕩江湖。

帝都諾大,人才濟濟,以M的資質和天分,闖蕩江湖的不易,我們這些溫室的花朵,連想像都不敢想像一下的。

可M無所畏懼的一直走在向前的路上。

她的後續發展我們不怎麼清楚,唯一知道的是,她找了一個在央視當記者的老公,定居北京,三十歲之後離開了播音這個行業,轉行去大學當了講師。

區區十年,一個來自平原小鎮的女孩兒,就這樣逆襲成為北京金領一族。當我們假期在家閑著打打麻將追追韓劇的時候,人家和愛人孩子,一起去歐洲的小鎮尋古訪幽。

她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嗎?

都是一日三餐,都是一間屋子一張床,都是不短不長的幾十年時光。

形狀來看,我們並無不同,但打開形狀的外皮,看內裡:一個是茫茫蒼蒼充滿無限可能的波瀾壯闊之海,一個是蒼白乏味一眼可以看到底的盛在碟子裡的淺水。

如果我們生來就不同,這份今日今時之不同,也就甘心承受了。

要命的是,我們生來的起點是相同的,甚至她們還不如我們,但走著走著,我們成為滯留原點的螻蟻之輩,她們一路夙興夜寐,不斷開拓疆土,擁有了我們不可能想像的新世界。

人生的品質不僅在日復一日的活著,而在這一生看過多少花開喝過多少烈酒,走過怎樣的長路看過怎樣的煙火。

每個人都會死,每朵煙火都會寂滅,但,目睹過光華的靈魂,和一直沉寂在暗夜裡的靈魂,屬性和光芒是不同的。

面對這些身邊逆襲出來的傳奇,經常想,我和他們的不同,到底在哪裡?我們今日的天壤之別,又是怎樣不見行跡的拉開?

我們的不同,不在天賦,而在心性。

我們的差距,是一分一秒、一天一月、年復一年在天長日久的南轅北轍中漸行漸遠。

坊間有老話,不怕慢,就怕站。逆流而上者,、舉步維艱,上升的速度難免蝸行龜步,但不要恥笑這份慢,只要一直往前走,放心,總有一天,它能抵達的高度,是一直保持在原點的人們無法想像的。

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

一天的奔跑方式,決定了一年。一年的奔跑方式,決定了十年。十年的奔跑方式,決定了一生。

不怕慢,就怕站。僅以這六個字,與廣大讀者共勉。

琴台:《讀者》《意林》簽約作家。

一邊找了一個做培訓師的學生,讓她幫帶包菜一下。

包菜伺候了太太八年,之後,老太太去世了,遵照她的遺願,老太太的學生把包菜招錄進自己的培訓公司,從最底層員工做起,一步步往上升。

十五年前,北京的房價還沒那麼高,包菜在培訓公司穩定下來後,將那筆一直存著的打工的錢拿出來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

三十二歲那年,和同公司的一個培訓師戀愛,奉子成婚,從此花好月圓。

“聽我們經理說,包菜是金牌講師,年薪過百萬的。和她一比,我們好像白活了啊。”

年薪百萬?這樣的數字面前想一下我們工資折上那個可憐的數字,分分鐘都要撞牆的好不好?

經常在書上看到“同人不同命,十裡不同天”,拘囿在小圈子裡時,感覺不到這句話的意義所在,現在,聽聞包菜的傳奇,忽然之間若有所悟。

現在的年輕人,拼爹拼學歷拼顏值,一路逆襲的包菜拼什麼?

起點上的她,什麼都沒有,除了一把子不服輸的力氣,和一腔即便出身卑微也不放棄自我的闖勁,一路摸爬滾打走到了今天。

她改變了個人命運,成為的卻不僅是自己的傳奇。

在她創造的傳奇面前,反觀我和大栗子。從小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家境不錯,成績也不錯,一路按部就班到今天,撐不著,也餓不死。

今天的我們和包菜是沒法比的。

倒推二十年,包菜和我們也是沒法比的。

她是顛沛流離的打工妹,我們是衣食無憂的上班族。雖然薪水不算多,但閒適安逸,自給自足,自得其樂。

我們躺臥在知足常樂的窠臼裡渾天度日,包菜卻一直在路上不眠不休的奔跑。

她的那份奔跑,沒有結果時,是勞碌。當真有了結果,已經讓人難忘項背。

所以說什麼命運道什麼傳奇,歸根結底,人和人的不同,不過是對自己有怎樣的期許,又為了這份期許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03

包菜的經歷還沒有感慨完,朋友圈裡看到多年前的老同事M發了一條朋友圈:“七月的歐洲,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文字下面配圖一張熟悉的笑臉。

十三年前,M是我的同事。

她是當年電視臺新招的播音員。初賽時,那麼多俊男靚女中擠著她,我們都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大眾的常識中,播音員這個行業是拼顏值的,而M,實事求是來講,算不得令人驚豔的美女。

但她就那樣一往無前的來了,大約也知道自己的顏值是短板,所以,從初賽那一刻起,就比別人多下了十分力氣。

當時的初賽是自選念一段社論。其他人都拿著報紙照本宣科,到M上鏡時,居然空著手就上去了。

大家正驚詫,她那裡已經抑揚頓挫開始播音了。

我們這才發現,那段社論,她已經倒背如流了。

這個細節,當時震動了所有人。

更讓人驚訝的是,台下顏值普通的她,一到鏡頭前,利馬煥發出一種嶄新魅力,舉手投足,鏡頭感十足。

也是因為這份鏡頭感,最終,M居然PK掉了眾多俊男美女一舉勝出。

十幾年前的電視臺還是很吃香的,播音員作為當家花旦,也非常引人矚目的。

M工作不久,很快有了相處不錯的男友,一眾同事正樂得坐等喝喜酒時,突然有消息傳來,市電視臺招聘播音員,M又報名了。

領導惜才,不想M離開,她笑嘻嘻給領導做工作:“我就是想跟同行學習一下,以我的資質,怎麼可能考中呢。”

大家也都覺得資歷尚淺的她考不中,但是,初賽和複賽的過程中,M再次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勁頭。

她考中了。

當時,M在台裡已經成為骨幹,市里的電視臺雖然高大上,但一介新人去到那裡,邊緣感還是隨時都在。加之男友也在本地,很多人都建議她,即便考中,也不要去市里。

M沒聽勸告,一意孤行的去了市里。

去了市里不到一年,男友分手,市電視臺競爭激烈,她被安排到一檔夜間直播節目,收視率極低,經常被點名批評。

習慣了安逸和自在的我們,聽聞這樣的消息,都覺得M的決定做得太過草率——與其受那種夾板氣,還不如在熟悉的環境中如魚得水。

04

一去六年,某天看電視,忽然在北京衛視的一檔節目中看到了M的身影。

這個時候才知道,M三年前離開市電視臺,考去了北京某高校脫產學習。畢業後,沒回原單位,而是留在北京闖蕩江湖。

帝都諾大,人才濟濟,以M的資質和天分,闖蕩江湖的不易,我們這些溫室的花朵,連想像都不敢想像一下的。

可M無所畏懼的一直走在向前的路上。

她的後續發展我們不怎麼清楚,唯一知道的是,她找了一個在央視當記者的老公,定居北京,三十歲之後離開了播音這個行業,轉行去大學當了講師。

區區十年,一個來自平原小鎮的女孩兒,就這樣逆襲成為北京金領一族。當我們假期在家閑著打打麻將追追韓劇的時候,人家和愛人孩子,一起去歐洲的小鎮尋古訪幽。

她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嗎?

都是一日三餐,都是一間屋子一張床,都是不短不長的幾十年時光。

形狀來看,我們並無不同,但打開形狀的外皮,看內裡:一個是茫茫蒼蒼充滿無限可能的波瀾壯闊之海,一個是蒼白乏味一眼可以看到底的盛在碟子裡的淺水。

如果我們生來就不同,這份今日今時之不同,也就甘心承受了。

要命的是,我們生來的起點是相同的,甚至她們還不如我們,但走著走著,我們成為滯留原點的螻蟻之輩,她們一路夙興夜寐,不斷開拓疆土,擁有了我們不可能想像的新世界。

人生的品質不僅在日復一日的活著,而在這一生看過多少花開喝過多少烈酒,走過怎樣的長路看過怎樣的煙火。

每個人都會死,每朵煙火都會寂滅,但,目睹過光華的靈魂,和一直沉寂在暗夜裡的靈魂,屬性和光芒是不同的。

面對這些身邊逆襲出來的傳奇,經常想,我和他們的不同,到底在哪裡?我們今日的天壤之別,又是怎樣不見行跡的拉開?

我們的不同,不在天賦,而在心性。

我們的差距,是一分一秒、一天一月、年復一年在天長日久的南轅北轍中漸行漸遠。

坊間有老話,不怕慢,就怕站。逆流而上者,、舉步維艱,上升的速度難免蝸行龜步,但不要恥笑這份慢,只要一直往前走,放心,總有一天,它能抵達的高度,是一直保持在原點的人們無法想像的。

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

一天的奔跑方式,決定了一年。一年的奔跑方式,決定了十年。十年的奔跑方式,決定了一生。

不怕慢,就怕站。僅以這六個字,與廣大讀者共勉。

琴台:《讀者》《意林》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