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夏季這些常見疾病,看看你中招沒?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出汗多、胃口差,不適應高溫天氣,容易導致各類疾病,如:細菌性痢疾、中暑、熱感冒等等。那麼,夏季該如何應對這類疾病呢?這次,健康專家陳邦華老師將為我們介紹夏季幾種常見疾病以及預防方法,

供大家參考。

細菌性痢疾

腸道疾病是夏季的高發病,而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據專家介紹,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裡急後重,膿血樣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現發熱等症狀,症狀嚴重的可出現高熱並伴有感染性休克,有時會出現腦水腫和呼吸衰竭。

它除了與天熱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外,

還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一般是通過飲用或食用被痢疾桿菌污染的水、食物傳播,易發生食源性暴發,也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預防方法

①、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

②、食品應生熟分開,

已經烹調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過生食品的碗內。

③、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滌消毒工作。

④、要少吃油膩、多吃清淡食物,不要吃隔夜菜,切開的水果,如西瓜儘量要一次吃完或用保鮮膜將其封好後,再放到冰箱裡保存,即使放到冰箱裡,時間最好也別超24小時。

熱感冒

夏天,許多人為圖涼快,喜歡在熱得滿頭大汗時沖冷水澡;並在睡覺、工作時都長時間開空調,導致室內外溫差較大,加之夏季許多人食欲減退,運動減少,抵抗力下降,這些都容易引起夏季感冒。

預防方法

①、高溫天氣會消耗大量體液,

所以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飲水要注意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毫升至500毫升為宜,必要時可以喝點淡鹽開水。

②、睡眠對治療夏季感冒也頗有幫助,要保證8小時睡眠時間。

③、注意合理飲食,多吃一些瘦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

中暑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引起中暑,

主要是因為人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熱量過度積蓄,水鹽代謝紊亂造成。

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下,中暑後輕則出現多汗、頭昏、胸悶、心悸、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的會出現昏厥或痙攣,威脅生命。

預防方法

①、迅速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多飲用淡鹽水。

②、在額頭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等症狀,應立即去醫院。

③、夏季最好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個時間段出門,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

④、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風油精等;

⑤、衣服也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等織物,少穿化纖品類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熱中風

每當炎炎夏日,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的腦血管病,中風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零度以下的嚴冬,一個就是30度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發生的中風俗稱“熱中風”。

夏季氣溫高,人體會大量排汗,喪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時補充,容易造成“脫水”,“脫水”會使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血循減緩、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對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發生中風的概率自然會增高。

預防方法

①老年人夏季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不渴也要多飲水。半夜醒來時適量喝點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預防血栓形成大有好處。

②適當補充鹽分(每天每人攝鹽量不得超過5克)。

③空調溫度應控制在27至28攝氏度,注意不要直吹,同時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手足口病

除了細菌性痢疾,夏季還有一種高發于兒童的腸道傳染病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症狀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臀部出現皮疹或者皰疹,少數患兒會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除了可通過消化道傳播外,患者說話、打噴嚏、咳嗽等都可以傳播該病。

另外集體生活中使用共用的玩具、餐具、密切接觸都可能造成疾病傳播。5-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預防方法

①在手足口病高發期間,家長要儘量減少帶兒童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②護理、接觸兒童前,注意洗淨雙手;

③兒童的衣被要勤晾曬,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④嬰兒的奶瓶使用前後要洗淨消毒;

⑤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⑥如果出現手足口病例,患兒使用過的玩具物品要進行清洗消毒,防止感染他人。

①、迅速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多飲用淡鹽水。

②、在額頭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等症狀,應立即去醫院。

③、夏季最好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個時間段出門,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

④、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風油精等;

⑤、衣服也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等織物,少穿化纖品類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熱中風

每當炎炎夏日,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的腦血管病,中風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零度以下的嚴冬,一個就是30度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發生的中風俗稱“熱中風”。

夏季氣溫高,人體會大量排汗,喪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時補充,容易造成“脫水”,“脫水”會使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血循減緩、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對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發生中風的概率自然會增高。

預防方法

①老年人夏季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不渴也要多飲水。半夜醒來時適量喝點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預防血栓形成大有好處。

②適當補充鹽分(每天每人攝鹽量不得超過5克)。

③空調溫度應控制在27至28攝氏度,注意不要直吹,同時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手足口病

除了細菌性痢疾,夏季還有一種高發于兒童的腸道傳染病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症狀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臀部出現皮疹或者皰疹,少數患兒會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除了可通過消化道傳播外,患者說話、打噴嚏、咳嗽等都可以傳播該病。

另外集體生活中使用共用的玩具、餐具、密切接觸都可能造成疾病傳播。5-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預防方法

①在手足口病高發期間,家長要儘量減少帶兒童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②護理、接觸兒童前,注意洗淨雙手;

③兒童的衣被要勤晾曬,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④嬰兒的奶瓶使用前後要洗淨消毒;

⑤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⑥如果出現手足口病例,患兒使用過的玩具物品要進行清洗消毒,防止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