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鮮為人知!咸甯的第一座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是這樣的!

七月驕陽似火,

在空調房裡消暑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但在嘉魚長江大橋施工現場,

建設者們依然揮汗鏖戰……

19日,氣溫38℃。炙熱的陽光暴虐著大地,陣陣熱浪幾乎讓人窒息。記者走進嘉魚至洪湖長江大橋南岸施工現場,

江面寬闊,江風陣陣,卻絲毫感覺不到涼意。

江心施工

一座橫跨江面的施工便橋盡頭,兩個巨大的索塔剛伸出水面,一群工人在索塔上下忙碌。鐵制的便橋,在烈日下熱得發燙,人走在上面,像鐵板燒一樣。工人們揮汗如雨,

豆大的汗滴在橋面上一會兒就幹了。

戴好安全帽,記者在施工方現場負責人王炎的帶領下,順著鋼板搭建的樓梯,艱難地爬上索塔施工平臺,零距離接觸這群大橋的建設者。

“再拉緊一釐米,好、好,停。”索塔的一處平臺上,30出頭的牟志學正用對講機跟工友配合著張拉下橫樑底板的鋼絞線。

按照當初設計的承載噸位,104個橋孔的每根鋼絞線都必須張拉到位,這樣橋面的受力才能達到平衡。

牟志學來自四川宜賓,他是這裡工人們的頭,雖然年紀輕輕,但他卻跟修路架橋打了10多年的交道,長時間的暴曬,他的皮膚成了醬紅色。去年3月,他帶著90多名老鄉來到了嘉魚長江大橋,大部分工人都有上10年的路橋建設經驗。

“拉下一個孔,快!”牟志學在現場指揮著,汗水早已濕透衣背。

文興榮和工友們立刻將張拉工具卸掉,弓下腰,穿過密密麻麻的鋼筋條,小心地來到另一個橋孔,重新安裝。

一個橋孔有19根粗細一樣的鋼絞線,對應的張拉工具上也有19個孔,要將這19根鋼絞線準確地穿進去絕非易事,需要足夠的耐心。文興榮和兩個工友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穿好,豆大的汗滴爬滿了他們整張臉。

“每天得喝好幾斤水才能把流的汗水補回來。”鋼筋工溫再烈擦了擦眼角的汗水說。

在太陽的炙烤下,平臺上的每根鋼筋都熱得發燙,可這些工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了這個溫度。

“剛開始手會破皮,這些年天天摸鋼筋,手上有繭,已經不怕燙了。”文興榮笑著說道。

“前段時間受長江水位影響,為了安全,工程停了8天時間,所以現在每天都在加班趕工期。”王炎說,橋面上目前大概有100多個工人,實行兩班倒,24小時施工不間斷。

“你看北岸的洪湖,他們的進度比我們快,我們不能落後啊。”順著王炎手指的方向,只見北岸的索塔已完成了大半,矗立在江水中,甚是雄偉壯觀。

相信有這些工人的一線堅守,再過幾個月,南岸250多米高的索塔也將在江心矗立,兩岸靠輪渡過江將成為歷史。

引橋架梁

新聞連結

嘉魚至洪湖長江公路大橋起自嘉魚縣新街鎮,跨長江後,止洪湖市燕窩鎮,是我市境內的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最大跨徑非對稱混合梁斜拉索橋。

大橋設計全長4660米,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橋樑寬度33.5米,主橋主跨920米,項目總投資31.44億元。大橋2015年12月開工,計畫在2019年建成通車。

為了早日完成施工

戰高溫、鬥酷暑

他們用高溫下的堅守

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進度

致敬這些平凡又偉大的勞動者

工期雖緊,安全第一位

防暑降溫工作要做好

咸甯日報 記者:張大樂 夏正鋒

需要足夠的耐心。文興榮和兩個工友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穿好,豆大的汗滴爬滿了他們整張臉。

“每天得喝好幾斤水才能把流的汗水補回來。”鋼筋工溫再烈擦了擦眼角的汗水說。

在太陽的炙烤下,平臺上的每根鋼筋都熱得發燙,可這些工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了這個溫度。

“剛開始手會破皮,這些年天天摸鋼筋,手上有繭,已經不怕燙了。”文興榮笑著說道。

“前段時間受長江水位影響,為了安全,工程停了8天時間,所以現在每天都在加班趕工期。”王炎說,橋面上目前大概有100多個工人,實行兩班倒,24小時施工不間斷。

“你看北岸的洪湖,他們的進度比我們快,我們不能落後啊。”順著王炎手指的方向,只見北岸的索塔已完成了大半,矗立在江水中,甚是雄偉壯觀。

相信有這些工人的一線堅守,再過幾個月,南岸250多米高的索塔也將在江心矗立,兩岸靠輪渡過江將成為歷史。

引橋架梁

新聞連結

嘉魚至洪湖長江公路大橋起自嘉魚縣新街鎮,跨長江後,止洪湖市燕窩鎮,是我市境內的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最大跨徑非對稱混合梁斜拉索橋。

大橋設計全長4660米,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橋樑寬度33.5米,主橋主跨920米,項目總投資31.44億元。大橋2015年12月開工,計畫在2019年建成通車。

為了早日完成施工

戰高溫、鬥酷暑

他們用高溫下的堅守

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進度

致敬這些平凡又偉大的勞動者

工期雖緊,安全第一位

防暑降溫工作要做好

咸甯日報 記者:張大樂 夏正鋒